第三章 和服街
關燈
小
中
大
京都作為大城市,得數它的綠葉最美。
修學院離宮、禦所的松林、古寺那寬廣庭園裡的樹木自不消說,在市内木屋町和高濑川畔、五條和護城河的垂柳,等吸引着遊客。
是真正的垂柳。
翠綠的枝桠幾乎垂到地面,婀娜輕盈。
還有那北山的赤松,綿亘不絕,細柔柔地形成一個圓形,也給人以同樣的美的享受。
特别是時令正值春天,可以看到東山嫩葉的悠悠綠韻。
晴天還可以遠眺睿山新葉漫空籠翠。
樹木之清新,大概是由于城市幽雅和清掃幹淨的緣故吧。
在祇園一帶,走進僻靜的小胡同裡,雖有成排昏暗而陳舊的小房子,但路面卻并不髒。
在和服店林立的西陣[西陣位于京都上京區,以生産綢緞織錦而出名。
]一帶也是這樣,雖擠滿了看上去挺寒碜,而路面卻比較幹淨。
即使有小格子,上面也不積灰塵。
植物園等地也是如此,沒有亂扔的紙屑。
原先美軍在植物園裡蓋了營房,日本人當然被禁止入内。
現在軍隊撤走了,這裡又恢複了本來的面目。
西陣的大友宗助很喜歡植物園的林蔭道。
那就是樟木林蔭道。
樟木并非大樹,道路也不長,可是他常到這兒散步。
在樟木抽芽的時節也…… “那些樟樹,不知現在怎麼樣了?”他有時會在織機聲中念叨。
不至于被占領軍伐倒吧。
宗助一直等待着植物園的重新開放。
宗助散步,習慣從植物園出來,沿着鴨川岸邊再登高一點。
這樣可以眺望北山的景色。
他一般都是獨自漫步。
雖說是去植物園和鴨川,但總助頂多呆一個小時左右。
不過,他卻十分留戀這樣的散步。
至今記憶猶新。
“佐田先生來電話了。
”妻子喊道,“好像是從嵯峨打來的。
” “佐田先生?從嵯峨打來?……”宗助一邊說一邊向帳房走去。
織補商宗助比批發商佐田太吉郎小四五歲,他們之間撇開買賣不說,确是志趣相投。
年輕時還算是“老哥兒們”。
但是近來多少有些疏遠了。
“我是大友。
久違了……”宗助接過電話說。
“哦,大友先生。
”太吉郎的聲調異常高昂。
“聽說你到嵯峨去了?”宗助問。
“我悄悄躲進靜蕩蕩的嵯峨尼姑庵裡呐。
” “這就奇怪了。
”宗助故意鄭重其事地說,“不過在尼姑庵裡也有形形色色……” “不,是名副其實的尼姑庵……庵主上了年紀,由她一個人主持……” “那更好嘛。
隻有庵主一個人,你就可以和年輕姑娘……” “胡扯!”太吉郎笑了,“今天我有點事求你幫忙。
” “好嘛,好嘛。
” “我這就上府上去,行嗎?” “歡迎,歡迎。
”宗助有點納悶,“我這兒工作離不開,在電話裡你也能聽到織機聲吧?” “那是織機聲啊?實在令人懷念啊。
” “敢情。
要是織機聲停了,我又不能躲在尼姑庵裡,可怎麼辦呢?” 不到半個小時,佐田太吉郎就坐車到了宗助的店鋪。
他神采飛揚,馬上打開包袱,攤開畫稿說: “我想拜托你織這個……” “哦?”宗助瞧了瞧太吉郎的臉,“是織腰帶嗎?對佐田先生來說,這是非常新穎、非常華麗的圖案啊。
噢,是藏在尼姑庵那個人的?……” “又來了……”太吉郎笑了起來,“是我女兒的。
” “嘿,織出來了,非把令媛吓一大跳不可。
再說,這樣華麗的腰帶,她會系嗎?” “其實是千重子送了兩三冊克利的厚畫集給我。
” “克利?克利是什麼人?” “據說是個抽象派先驅畫家。
他的畫,線條柔和,格調高雅,富有詩意,很能引起日本老人的共鳴啊。
我在尼姑庵裡反複欣賞了好久,然後畫出這個圖案來。
這與日本古典書畫的斷片全然不同,别具一格啊。
” “這倒也是。
” “究竟會成個什麼樣子,我想請你先織出來看看再說。
” 太吉郎那股子興奮勁兒還沒有平靜下來。
宗助把太吉郎的畫稿端詳了好一陣子。
“嘿,真好。
色彩調配也……很好。
這對佐田先生來說,是過去沒有畫過的,非常時新。
不過畫面顯得有些素淨,怕很難織好呀。
就讓我用心織織,試試看吧。
一定會把女兒的孝心和雙親的慈愛表現出來的。
” “謝謝。
……近來有的人一張嘴就是什麼觀念啦感受的,往後恐怕連顔色都想流行洋派的喽。
” “那種東西大概不會太高雅。
” “我這個人最讨厭帶洋名的玩意兒。
日本不是自昔日的王朝就有無比優雅的彩色嗎!” “對,拿黑色來說吧,就有各種各樣。
”宗助點了點頭,“盡管如此,今天我也在想:腰帶商人中也有像伊津倉先生那樣的人……他那裡蓋了一棟四層樓的洋房,搞現代工業。
西陣大概也要那樣發展,一天能産五百條腰帶,不久的将來職工還要參加經營。
他們的平均年齡,據說都在二十歲上下。
像我們這種手織機的家庭工業,也許用不了二三十年就會全部被淘汰哩。
” “胡說!……” “就算保全下來,充其量成為國寶罷了。
” “……” “像佐田先生這樣的人,還曉得克利什麼的……” “你是說保爾·克利嗎?這條腰帶的花樣和色彩,都是我隐居在尼姑庵裡,經過十天半月的冥思苦想,才設計出來的。
你看還算運用自如吧?”太吉郎說。
“相當純熟,很有日本的風雅。
”宗助連忙說,“不愧是出自佐田先生之手啊。
就讓我來給你織一條漂亮的腰帶吧。
我要設計個好款式,精心搞一搞。
對了,論手藝,秀男比我好,還是讓秀男來織吧。
他是我的長子,你是知道的吧。
”
修學院離宮、禦所的松林、古寺那寬廣庭園裡的樹木自不消說,在市内木屋町和高濑川畔、五條和護城河的垂柳,等吸引着遊客。
是真正的垂柳。
翠綠的枝桠幾乎垂到地面,婀娜輕盈。
還有那北山的赤松,綿亘不絕,細柔柔地形成一個圓形,也給人以同樣的美的享受。
特别是時令正值春天,可以看到東山嫩葉的悠悠綠韻。
晴天還可以遠眺睿山新葉漫空籠翠。
樹木之清新,大概是由于城市幽雅和清掃幹淨的緣故吧。
在祇園一帶,走進僻靜的小胡同裡,雖有成排昏暗而陳舊的小房子,但路面卻并不髒。
在和服店林立的西陣[西陣位于京都上京區,以生産綢緞織錦而出名。
]一帶也是這樣,雖擠滿了看上去挺寒碜,而路面卻比較幹淨。
即使有小格子,上面也不積灰塵。
植物園等地也是如此,沒有亂扔的紙屑。
原先美軍在植物園裡蓋了營房,日本人當然被禁止入内。
現在軍隊撤走了,這裡又恢複了本來的面目。
西陣的大友宗助很喜歡植物園的林蔭道。
那就是樟木林蔭道。
樟木并非大樹,道路也不長,可是他常到這兒散步。
在樟木抽芽的時節也…… “那些樟樹,不知現在怎麼樣了?”他有時會在織機聲中念叨。
不至于被占領軍伐倒吧。
宗助一直等待着植物園的重新開放。
宗助散步,習慣從植物園出來,沿着鴨川岸邊再登高一點。
這樣可以眺望北山的景色。
他一般都是獨自漫步。
雖說是去植物園和鴨川,但總助頂多呆一個小時左右。
不過,他卻十分留戀這樣的散步。
至今記憶猶新。
“佐田先生來電話了。
”妻子喊道,“好像是從嵯峨打來的。
” “佐田先生?從嵯峨打來?……”宗助一邊說一邊向帳房走去。
織補商宗助比批發商佐田太吉郎小四五歲,他們之間撇開買賣不說,确是志趣相投。
年輕時還算是“老哥兒們”。
但是近來多少有些疏遠了。
“我是大友。
久違了……”宗助接過電話說。
“哦,大友先生。
”太吉郎的聲調異常高昂。
“聽說你到嵯峨去了?”宗助問。
“我悄悄躲進靜蕩蕩的嵯峨尼姑庵裡呐。
” “這就奇怪了。
”宗助故意鄭重其事地說,“不過在尼姑庵裡也有形形色色……” “不,是名副其實的尼姑庵……庵主上了年紀,由她一個人主持……” “那更好嘛。
隻有庵主一個人,你就可以和年輕姑娘……” “胡扯!”太吉郎笑了,“今天我有點事求你幫忙。
” “好嘛,好嘛。
” “我這就上府上去,行嗎?” “歡迎,歡迎。
”宗助有點納悶,“我這兒工作離不開,在電話裡你也能聽到織機聲吧?” “那是織機聲啊?實在令人懷念啊。
” “敢情。
要是織機聲停了,我又不能躲在尼姑庵裡,可怎麼辦呢?” 不到半個小時,佐田太吉郎就坐車到了宗助的店鋪。
他神采飛揚,馬上打開包袱,攤開畫稿說: “我想拜托你織這個……” “哦?”宗助瞧了瞧太吉郎的臉,“是織腰帶嗎?對佐田先生來說,這是非常新穎、非常華麗的圖案啊。
噢,是藏在尼姑庵那個人的?……” “又來了……”太吉郎笑了起來,“是我女兒的。
” “嘿,織出來了,非把令媛吓一大跳不可。
再說,這樣華麗的腰帶,她會系嗎?” “其實是千重子送了兩三冊克利的厚畫集給我。
” “克利?克利是什麼人?” “據說是個抽象派先驅畫家。
他的畫,線條柔和,格調高雅,富有詩意,很能引起日本老人的共鳴啊。
我在尼姑庵裡反複欣賞了好久,然後畫出這個圖案來。
這與日本古典書畫的斷片全然不同,别具一格啊。
” “這倒也是。
” “究竟會成個什麼樣子,我想請你先織出來看看再說。
” 太吉郎那股子興奮勁兒還沒有平靜下來。
宗助把太吉郎的畫稿端詳了好一陣子。
“嘿,真好。
色彩調配也……很好。
這對佐田先生來說,是過去沒有畫過的,非常時新。
不過畫面顯得有些素淨,怕很難織好呀。
就讓我用心織織,試試看吧。
一定會把女兒的孝心和雙親的慈愛表現出來的。
” “謝謝。
……近來有的人一張嘴就是什麼觀念啦感受的,往後恐怕連顔色都想流行洋派的喽。
” “那種東西大概不會太高雅。
” “我這個人最讨厭帶洋名的玩意兒。
日本不是自昔日的王朝就有無比優雅的彩色嗎!” “對,拿黑色來說吧,就有各種各樣。
”宗助點了點頭,“盡管如此,今天我也在想:腰帶商人中也有像伊津倉先生那樣的人……他那裡蓋了一棟四層樓的洋房,搞現代工業。
西陣大概也要那樣發展,一天能産五百條腰帶,不久的将來職工還要參加經營。
他們的平均年齡,據說都在二十歲上下。
像我們這種手織機的家庭工業,也許用不了二三十年就會全部被淘汰哩。
” “胡說!……” “就算保全下來,充其量成為國寶罷了。
” “……” “像佐田先生這樣的人,還曉得克利什麼的……” “你是說保爾·克利嗎?這條腰帶的花樣和色彩,都是我隐居在尼姑庵裡,經過十天半月的冥思苦想,才設計出來的。
你看還算運用自如吧?”太吉郎說。
“相當純熟,很有日本的風雅。
”宗助連忙說,“不愧是出自佐田先生之手啊。
就讓我來給你織一條漂亮的腰帶吧。
我要設計個好款式,精心搞一搞。
對了,論手藝,秀男比我好,還是讓秀男來織吧。
他是我的長子,你是知道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