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蕭子世條陳妙計 史洪基私議奸謀
關燈
小
中
大
燈下修家書,便将設計各情細細寫明在内,便差一個心腹家将,往杭州家中接取史太郡、史逵。
那家将收了信,次日起身,曉夜兼行,不日已至杭州私第。
門公傳報進去,史逵令送信人進内問話。
送信人将書信呈上,史逵拆封一看,但見上面寫着一篇行書草字,卻認不得,遂遞給萬事通念了一遍。
史逵聽畢,心中大悅,立刻令人将他扶至後堂,見了祖母,即将父親所議各節細禀一遍。
史太郡聞言,隻氣得切齒咬牙,大罵:“洪基逆子,不念皇恩浩大,這三台顯位從何而來?膽敢與賊子劉閹同謀大逆。
況且史家世代忠直,怎出了這逆子欺君。
皇天呀!眼見得有滅門之禍,老身七十餘歲,死不足惜,可憐史家清白門第,一旦送與這逆子之手……” 正在罵不絕口,又見史逵有二人在左右扶架着他,呆立一旁。
史太郡更加氣惱,手指史逵罵道:“總是你那不肖的老子作孽太甚,所以生下你這十不全之子,是報應的榜樣。
他不思己過,還想謀奪金銮。
” 遂大喝一聲:“你還不給我滾出去!你站在這裡為何?” 史逵見太郡怒罵,不敢開口,家人架扶着退出。
史太郡哭了一回,默想:“ 我身在世間,眼看滿門遭戮,不如以尋自盡,倒覺爽快。
” 主意已定,即刻退入内房,堅閉房門,低聲泣道:“蒼天呀!我史門劉氏不能教子訓孫,匡扶社稷,有愧先代忠良,故而三尺紅羅,以了殘生,聊報君恩。
” 随呼:“ 我那先大人!妾自恨教子不嚴,辜負昔日忠君報國之心。
生兒如此,少時與君相見,我問一問你前世作了何孽,生出這不肖兒來。
我劉氏生長名門,粗知禮義,已生這不肖逆子,帶累祖宗,總是我教子不嚴之過,有何面目再生于世。
拚此一死,或者略存顔面。
” 言罷,解下身上鸾縧,向床柱上扣定,打了一個雙打結,将頭伸入,蹬倒腳下杌凳。
聲音響亮,卻驚動外面,仆婦丫環急推開房門。
一看,見史太郡高懸床柱之上,大家吓得魂飛膽落。
忙近前将太郡解落,急忙取來一碗姜湯,灌将下去。
蘇醒半時,方睜開眼,便向衆人怒道:“你等為何救我?在爾等是一團好意,我志已決,縱然将我救活,是教我受二番苦楚。
”有一丫環小玉忙勸道:“太郡暫且息怒,你老人家向來是極善極慈之人,為何死在十惡之類?婢子倒有一法,我有年老姨娘,在城外大悲庵焚修。
庵内女尼皆是心善好修,太郡不如去到庵中住些時,誦誦經,拜拜佛,忏悔忏悔。
又何必尋此濁志呢?” 太郡聞言,腹内沉吟,覺得語尚可從,便道:“ 你既相勸,就依你言。
” 遂命丫環仆婦開箱倒櫃,将所有金銀取出,傳齊仆從,每人分賞二十兩。
吩咐衆人:“此地你們不可久居,眼見得我家要遭大劫,你等速去,再投那忠良之主人,休要在此枉遭不測。
” 衆人聞言,哭拜在地。
史太郡令衆人起去。
遂将史逵喚來,吩咐道:“爾往京城,可對你老子說,我教他不可行那奸計,不但神明難佑,一朝事發,怎麼對得起宗祖?老身不能赴京受享你父子之富貴,不忍見史家滿門滅族之禍。
老身已決志遁入空門,修我的來世。
隻此數言,别無他告。
你速速去罷。
” 史逵不敢違背,隻得退出。
畢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那家将收了信,次日起身,曉夜兼行,不日已至杭州私第。
門公傳報進去,史逵令送信人進内問話。
送信人将書信呈上,史逵拆封一看,但見上面寫着一篇行書草字,卻認不得,遂遞給萬事通念了一遍。
史逵聽畢,心中大悅,立刻令人将他扶至後堂,見了祖母,即将父親所議各節細禀一遍。
史太郡聞言,隻氣得切齒咬牙,大罵:“洪基逆子,不念皇恩浩大,這三台顯位從何而來?膽敢與賊子劉閹同謀大逆。
況且史家世代忠直,怎出了這逆子欺君。
皇天呀!眼見得有滅門之禍,老身七十餘歲,死不足惜,可憐史家清白門第,一旦送與這逆子之手……” 正在罵不絕口,又見史逵有二人在左右扶架着他,呆立一旁。
史太郡更加氣惱,手指史逵罵道:“總是你那不肖的老子作孽太甚,所以生下你這十不全之子,是報應的榜樣。
他不思己過,還想謀奪金銮。
” 遂大喝一聲:“你還不給我滾出去!你站在這裡為何?” 史逵見太郡怒罵,不敢開口,家人架扶着退出。
史太郡哭了一回,默想:“ 我身在世間,眼看滿門遭戮,不如以尋自盡,倒覺爽快。
” 主意已定,即刻退入内房,堅閉房門,低聲泣道:“蒼天呀!我史門劉氏不能教子訓孫,匡扶社稷,有愧先代忠良,故而三尺紅羅,以了殘生,聊報君恩。
” 随呼:“ 我那先大人!妾自恨教子不嚴,辜負昔日忠君報國之心。
生兒如此,少時與君相見,我問一問你前世作了何孽,生出這不肖兒來。
我劉氏生長名門,粗知禮義,已生這不肖逆子,帶累祖宗,總是我教子不嚴之過,有何面目再生于世。
拚此一死,或者略存顔面。
” 言罷,解下身上鸾縧,向床柱上扣定,打了一個雙打結,将頭伸入,蹬倒腳下杌凳。
聲音響亮,卻驚動外面,仆婦丫環急推開房門。
一看,見史太郡高懸床柱之上,大家吓得魂飛膽落。
忙近前将太郡解落,急忙取來一碗姜湯,灌将下去。
蘇醒半時,方睜開眼,便向衆人怒道:“你等為何救我?在爾等是一團好意,我志已決,縱然将我救活,是教我受二番苦楚。
”有一丫環小玉忙勸道:“太郡暫且息怒,你老人家向來是極善極慈之人,為何死在十惡之類?婢子倒有一法,我有年老姨娘,在城外大悲庵焚修。
庵内女尼皆是心善好修,太郡不如去到庵中住些時,誦誦經,拜拜佛,忏悔忏悔。
又何必尋此濁志呢?” 太郡聞言,腹内沉吟,覺得語尚可從,便道:“ 你既相勸,就依你言。
” 遂命丫環仆婦開箱倒櫃,将所有金銀取出,傳齊仆從,每人分賞二十兩。
吩咐衆人:“此地你們不可久居,眼見得我家要遭大劫,你等速去,再投那忠良之主人,休要在此枉遭不測。
” 衆人聞言,哭拜在地。
史太郡令衆人起去。
遂将史逵喚來,吩咐道:“爾往京城,可對你老子說,我教他不可行那奸計,不但神明難佑,一朝事發,怎麼對得起宗祖?老身不能赴京受享你父子之富貴,不忍見史家滿門滅族之禍。
老身已決志遁入空門,修我的來世。
隻此數言,别無他告。
你速速去罷。
” 史逵不敢違背,隻得退出。
畢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