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回 李廣降妖得铠甲 洪錦被盜劫箱籠
關燈
小
中
大
着一方小額,是“曲徑通幽” 四個字。
進小門,便是萬岫堆青,千峰疊翠,皆是玲珑石堆就的假山,曲折回環,頗是幽僻。
中間一條曲徑,穿過幽徑,北首一道梅花式門牆,上面寫“ 梅花嶺”三個字匾額。
四圍種着四五百株梅花樹。
嶺上有一座小小方亭,皆是玻璃嵌就的窗格。
李廣看畢,頗為合意。
當時講明價錢,共是一萬二千兩紋銀,即時給了定銀。
次日寫立賣契,當由房主房牙畫押,兌清房價。
李廣雇了數個園丁,打掃收拾十餘日,李廣等便将行囊搬入宅中住下。
又置買桌椅條凳、古玩書畫,安置各處。
做了一塊黑漆大匾,額上寫“ 招英館” 三個大金字,懸在大門上面。
兩旁配挂一副對聯,上聯是“願天下英雄到此飛觞醉月”,下聯是“舉人間豪傑來茲把袂論交”。
雇了許多有名的庖人及照應周到的堂倌酒保,就托廣明管事,擇日開張。
屆期懸燈結彩,非常熱鬧。
那些來吃酒飯的人,真正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生意極其興旺。
一日,忽有一個書僮前來,将樽中酒不空,生意極其興旺。
一日,忽有一個書僮前來,将洪錦殺死人命,下在死囚牢,有登雲山強寇反監劫獄,救去洪錦,殺傷官兵無數,言了一遍。
李廣聞言大驚失色,後聞洪錦被救,心中方安,終是煩悶不樂。
光陰迅速,已至七月初旬。
這日午後,徐氏兄弟、張珏、廣明等約李廣遊平山,賞覽風景。
風聞各處喧傳,史錦屏奉旨揚州擺擂台,就在平山堂下設立。
借此代李廣解悶,遂一同出城。
到在擂台處,尚未竣工,見許多泥水工人頗為忙碌。
李廣等看了一會,便步上平山各處賞覽,竟奔桂花亭來,忽見亭内坐着一位美貌郎君,年約十八九歲,頭戴一頂灑翠包巾,白銀抹額。
身穿湖色杭羅直裰,水綠絲縧。
腰佩寶劍,足踏粉底皂靴。
兩道柳眉,一雙杏眼,形容嬌姿,亞似悲秋宋玉。
暗想:“徐家二弟生得妩媚,這人還在徐家二弟之上。
” 正在凝神思想,廣明遂口呼:“ 李大哥!你想什麼啦?為何這樣出神!” 李廣被廣明呼喚,正欲轉身向旁處走去,忽見那美郎君立起身來,走至李廣面前,深施一禮,說:“君家莫非就是杭州小孟嘗李大哥麼?” 李廣聞言,忙還一揖,答道:“小可正是李廣。
未領教足下尊姓大名,住居何處?”那美郎君說:“小弟姓楚名雲,表字颦玉,江甯人氏,綽号武潘安。
因久仰吾兄大名,賤性極好廣交天下豪傑,曾奈家慈約束太嚴,等閑不許外遊。
今因鎮江大鬧龍舟,好容易懇求家慈,假看龍舟為名,滿拟便道專訪吾兄。
不料走至栖霞,忽染小恙,及至病愈到了鎮江,已過龍舟勝會。
小弟當時即拟雇舟南下,幸聞逆旅主人言及吾兄已往揚州,小弟便追蹤而至。
又聞史錦屏奉旨揚州擺擂,在平山堂下建造擂台。
小弟閑遊,半為遊覽平山,半為尋訪足下。
料吾兄乃一代豪傑,此間名勝必定常臨,又兼設擺擂台,吾兄必惠玉趾。
适才見吾兄英敏氣概,與衆不同,小弟心中猜疑。
繼聞那位大和尚呼喚,暗想必是吾兄了。
因此鬥膽上前謬認知己,實在冒昧之至。
尚乞涵容。
卻是小弟一片至誠,才得有此幸會,也算是三生有約的。
” 李廣正欲答言,忽聞徐文亮笑道:“好一個三生有約呀!” 楚雲聞這一句話,不由兩頰紅漲,羞态不已。
看官你道這是為何呢?暗中交代:原來楚雲并非姓楚,他本姓雲,乳名颦娘。
祖籍淮安,父名雲政,乃是翰林學士,已經去世。
母親範氏,乃是當朝丞相範其鸾的胞妹。
還有胞兄名璧人,生得也與他一樣。
隻因他年方十歲,由乳母帶出門玩耍,奶公見他身佩金銀物件,心欲诓騙,苦于下手難摘。
卻巧乳母同鄰家閑話,把他交給奶公,奶公就将他身上所佩帶金銀物件全行取下,把他抛入河中。
回 來告知乳母,說是被歹人拐去。
乳母隻得回 禀主母,雲夫人即饬人四處尋找,毫無蹤迹。
自奶公把他抛入河内,好似有人輕輕托出水面,在耳畔還說他終身應配孟嘗君。
正在昏迷之際,卻遇一隻緻仕的官船,将他救起。
這船上之官乃是江甯人氏,姓楚,久官思歸,膝下無子,雖有兩位如君,總不生育,便抱養一子作為親生。
不料抱養之子一病身亡。
正在悲痛之際,今偶然救此小孩,已是歡喜無限。
他有一位極得寵的女姬,瞞着老頭兒将無作有,說今救起來是一個極體面的男孩。
這位楚老先生也就千信萬信,從此收留,認為己子。
及至原籍,那位寵姬給買了個女婢,名喚伴蘭,也給男孩裝束。
請了位教讀先生,在家中教他書史。
楚家雖有人知道,因事關重大,不敢聲張。
一日,颦娘偶至花園閑遊,忽來了一位蓬島仙姑,教了他許多武藝,還說他日後官居極品,母女定然重逢。
又吩咐他終身定配人中之虎,他因此牢記在心。
後來風聞杭州李廣綽号玉面虎,又名“ 小孟嘗”。
想起前言,便時刻要去探訪,曾奈未得其便。
今日忽然幸遇,豈有不爽快之理。
因此,無意中說出這句三生有約的話來。
不料徐文亮複說了一句,觸動他的心事,遂害起羞來。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 十 八 回 武潘安谑戲莽和尚 煙葫蘆預定母夜叉 東風一夜暖群花,正好鈎簾玩物華。
沽酒正拚酣醉卧,隔籬誰又弄琵琶。
話表李廣在平山亭偶遇楚雲,彼此欣慕,惟有楚雲心下更加暗喜。
李廣即邀楚雲住招英館,楚雲欣從。
即帶小使伴蘭同李廣等至招英館,然後到客寓搬取行李。
招英館大排筵宴,酒酣之際,李廣見楚雲面紅頰赤,止不住注目凝神視之。
楚雲本不勝酒力,偶逢興會,又值意中人,心中事一齊并集,不由興緻勃然。
隻見他臉暈紅霞,眼含秋水,大有楊太真沉香亭夜宴的光景,二目不住的向李廣溜去,二人你盼我顧。
座中廣明、張珏、徐氏兄弟等齊聲笑道:“今日大哥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你二人注目相戀,我等皆成為置若罔聞了。
” 李廣、楚雲被四人一言,覺得有些害臊。
李廣口呼:“諸位賢弟,既知知己難逢,盛筵不再,古來人皆是如此。
而況我當初遇衆位賢弟之時,又何嘗不是今日光景?”徐文亮口呼:“大哥不要說‘知己難逢’這兩句話,小弟卻改為‘知己易逢,美人難得’。
楚雲兄之美,可謂絕世無雙了。
大哥何得假‘ 知己難逢,盛筵不再’ 這 兩 句 話 來 搪塞?”楚雲聞言,隻羞的面紅過耳,正要發揮衆人,忽聞廣明口呼:“ 徐二弟,你這句話卻說得不好,俺不怪大哥别事,隻怪大哥見識太小,一見人家武裝打扮,不論有本領否,就羨慕不已。
論楚雲品貌自是風流、俊俏迥異;若論武藝,恐他這 小 身 軀,未 必 能 持 長 槍 大 戟。
” 楚 雲 含 笑 說:“想俺楚雲年幼力薄,知識毫無。
今以後懇祈諸位仁兄指教才好。
”遂走至廣明旁邊,笑容滿面,伸手輕輕把莽頭陀舉在半空,說:“尚望指教。
” 複把廣明在空中一轉。
廣明用力想要掙脫,再掙不開,心中方佩服楚雲。
座上各人且驚且笑,齊言:“這可莫怪楚雲冒昧,隻怪你目中無人,自讨其辱。
以後不可言語再粗鹵了。
” 廣明接言:“ 俺知口過了。
”楚雲輕輕把廣明放下,嬌滴滴一聲說:“多有得罪了,恕我之過罷。
”隻氣的廣明坐在一旁,一語不發。
李廣見廣明受了這番挫辱,恐他面上下不來,隻得用好言相慰,遮掩過去,于是大家複又暢飲。
李廣見楚雲有此武藝,便向談論些兵機。
楚雲便将武子的兵書及六韬三略講說,真是口若懸河。
複又講論品絲彈竹,書畫琴棋。
徐氏兄弟并李廣更加佩服,更加羨慕,恨相遇之晚。
直飲到月上花梢,方各罷席。
李廣進房暗把手卷拿起,掀開一看,隻見張珏已現出身形,分毫不錯。
又現出一人,卻是楚雲,月媚花嬌,身材無二。
惟有上身皆是武裝打扮,腰間卻系着一條湖色羅裙,一對金蓮半隐半現,看畢心中詫異。
暗想:“ 看他那種嬌媚,實系女子情形,斷無男子之态。
” 複又回思:“天下男子比女子貌美的亦多的不知凡幾,就便他下系羅裙,或别有用意,何可妄測天機呢?”遂收了手卷安寝。
次日,大家起來依然暢聚,卻好招英館的生意又極其茂盛,所有賬目等事,皆歸廣明、張珏二人管理,倒也毫無舛錯。
李廣終日同着楚雲、徐氏兄弟不是品絲彈竹,便是飲酒圍棋;或是與楚雲談論兵法,頗不寂寞。
這且慢表。
再言煙葫蘆胡逵,自從杭州回山西,已有數月。
今聞史錦屏奉旨在揚州擺擂,招集天下英雄,他便技癢起來,打點包裹盤川,帶着闆斧,直奔揚州。
曉行夜宿,不止一日,走到徐州地界,迎面一座山崗,此山名喚甘家寨,山上強寇乃是兄妹二人。
寨主名喚淨山鬼甘甯,乃妹名喚十二姑,綽号母夜叉。
兄妹皆勇猛無比,先父曾作過武官,為奸臣所害,因此占了此山,奉母命專劫貪官污吏的财帛。
寨中聚集約有二三百喽羅,每日在山下巡邏。
今見胡逵從山下經過,衆喽羅便跑下山去,劫掠胡逵财物。
被胡逵掄斧殺敗,跑上山寨,報與寨主知曉。
十二姑聞報大怒,喝令:“喽卒引路,待姑娘下山,要那厮狗命。
”遂提起鋼叉下山,來至崗子口,聞見一黑大漢在山下叫罵不休。
十二姑大喝:“ 黑小子,快留下買路錢!若有半字不肯,你可認得姑娘母夜叉否?” 胡逵聞言,擡頭觀見一女子,亂蓬蓬黃發,瓜皮臉,兩耳招風,兩道掃帚眉,一雙大紅鑲邊銅鈴眼,高鼻梁,鼻孔朝天,唇厚口闊,滿口黃牙,實在名實相符。
身穿大紅繡花紗戰襖,手執镔鐵點鋼叉。
看罷,喝道:“ 何物醜女,你竟敢前來與爺爺比試。
你雖生得醜陋,究竟是一女兒家,不如快快回山寨,免得在爺爺眼前出醜。
” 十二姑大怒,隻氣得瓜皮臉上泛了一層朱砂顔色,大喝:“好大膽的肥羊,竟敢藐視姑娘,看叉取你!”跳下山崗,搖叉向胡逵刺來。
胡逵用雙斧相迎,二人一來一往,約鬥了十數個回合,不分勝負。
正在酣戰之際,忽聞山崗上一人大聲喊:“ 山下英雄,且請住手,俺甘甯有話講。
” 胡逵聞言跳出圈外,十二姑停叉而立。
甘甯跑至相近,向胡逵說:“小妹多有冒昧,望祈寬恕。
”胡逵也好言相答,彼此通了名姓。
甘甯遂邀胡逵上山,胡逵并不推卻,就同甘甯入大寨。
當即擺酒,對飲談心。
隻見從後寨走出小丫環,向甘甯說道:“ 老夫人有話說。
”甘甯暫别胡逵,走入後寨。
老夫人說:“ 你妹子年已大了,又生得醜陋,我見廳上那個人,生得與你妹子一樣,又聞你妹子言,他的本領甚好。
為娘的意思,招他作女婿,老身去一件心事,你妹子的終身有靠。
不知你意下如何?”甘甯說:“如此甚好,但不知妹子肯否?”老夫人說:“若那胡姓允從,你妹子焉有不肯之說。
” 甘甯聞言,遂走到前面,口呼:“胡仁兄,适才家母有意招仁兄為婿。
若仁兄不嫌舍妹貌陋,情願令他親執箕帚。
未知仁兄允否?如蒙見允,請以一言為定便了。
” 胡逵笑說:“ 既蒙見愛,敢不允從。
但是小弟魯夫,須要涵容。
” 甘甯見其允諾,請出娘親,胡逵拜了嶽母。
當晚又重整筵宴,盡歡而罷。
次日,便談起揚州擺擂之事,欲約甘甯同行。
甘甯欣然願去,遂收拾行囊,辭别老夫人下山。
老夫人亦諄囑候擂台完畢,即須早些回山。
二人唯唯答應,下了山寨。
走至山下,隻見迎面來了一人,胡逵一看,便大聲笑道:“ 哎喲!多年的好友,不料在此相遇!” 說着迎上前去。
欲知此是何人,且看下回分解。
進小門,便是萬岫堆青,千峰疊翠,皆是玲珑石堆就的假山,曲折回環,頗是幽僻。
中間一條曲徑,穿過幽徑,北首一道梅花式門牆,上面寫“ 梅花嶺”三個字匾額。
四圍種着四五百株梅花樹。
嶺上有一座小小方亭,皆是玻璃嵌就的窗格。
李廣看畢,頗為合意。
當時講明價錢,共是一萬二千兩紋銀,即時給了定銀。
次日寫立賣契,當由房主房牙畫押,兌清房價。
李廣雇了數個園丁,打掃收拾十餘日,李廣等便将行囊搬入宅中住下。
又置買桌椅條凳、古玩書畫,安置各處。
做了一塊黑漆大匾,額上寫“ 招英館” 三個大金字,懸在大門上面。
兩旁配挂一副對聯,上聯是“願天下英雄到此飛觞醉月”,下聯是“舉人間豪傑來茲把袂論交”。
雇了許多有名的庖人及照應周到的堂倌酒保,就托廣明管事,擇日開張。
屆期懸燈結彩,非常熱鬧。
那些來吃酒飯的人,真正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生意極其興旺。
一日,忽有一個書僮前來,将樽中酒不空,生意極其興旺。
一日,忽有一個書僮前來,将洪錦殺死人命,下在死囚牢,有登雲山強寇反監劫獄,救去洪錦,殺傷官兵無數,言了一遍。
李廣聞言大驚失色,後聞洪錦被救,心中方安,終是煩悶不樂。
光陰迅速,已至七月初旬。
這日午後,徐氏兄弟、張珏、廣明等約李廣遊平山,賞覽風景。
風聞各處喧傳,史錦屏奉旨揚州擺擂台,就在平山堂下設立。
借此代李廣解悶,遂一同出城。
到在擂台處,尚未竣工,見許多泥水工人頗為忙碌。
李廣等看了一會,便步上平山各處賞覽,竟奔桂花亭來,忽見亭内坐着一位美貌郎君,年約十八九歲,頭戴一頂灑翠包巾,白銀抹額。
身穿湖色杭羅直裰,水綠絲縧。
腰佩寶劍,足踏粉底皂靴。
兩道柳眉,一雙杏眼,形容嬌姿,亞似悲秋宋玉。
暗想:“徐家二弟生得妩媚,這人還在徐家二弟之上。
” 正在凝神思想,廣明遂口呼:“ 李大哥!你想什麼啦?為何這樣出神!” 李廣被廣明呼喚,正欲轉身向旁處走去,忽見那美郎君立起身來,走至李廣面前,深施一禮,說:“君家莫非就是杭州小孟嘗李大哥麼?” 李廣聞言,忙還一揖,答道:“小可正是李廣。
未領教足下尊姓大名,住居何處?”那美郎君說:“小弟姓楚名雲,表字颦玉,江甯人氏,綽号武潘安。
因久仰吾兄大名,賤性極好廣交天下豪傑,曾奈家慈約束太嚴,等閑不許外遊。
今因鎮江大鬧龍舟,好容易懇求家慈,假看龍舟為名,滿拟便道專訪吾兄。
不料走至栖霞,忽染小恙,及至病愈到了鎮江,已過龍舟勝會。
小弟當時即拟雇舟南下,幸聞逆旅主人言及吾兄已往揚州,小弟便追蹤而至。
又聞史錦屏奉旨揚州擺擂,在平山堂下建造擂台。
小弟閑遊,半為遊覽平山,半為尋訪足下。
料吾兄乃一代豪傑,此間名勝必定常臨,又兼設擺擂台,吾兄必惠玉趾。
适才見吾兄英敏氣概,與衆不同,小弟心中猜疑。
繼聞那位大和尚呼喚,暗想必是吾兄了。
因此鬥膽上前謬認知己,實在冒昧之至。
尚乞涵容。
卻是小弟一片至誠,才得有此幸會,也算是三生有約的。
” 李廣正欲答言,忽聞徐文亮笑道:“好一個三生有約呀!” 楚雲聞這一句話,不由兩頰紅漲,羞态不已。
看官你道這是為何呢?暗中交代:原來楚雲并非姓楚,他本姓雲,乳名颦娘。
祖籍淮安,父名雲政,乃是翰林學士,已經去世。
母親範氏,乃是當朝丞相範其鸾的胞妹。
還有胞兄名璧人,生得也與他一樣。
隻因他年方十歲,由乳母帶出門玩耍,奶公見他身佩金銀物件,心欲诓騙,苦于下手難摘。
卻巧乳母同鄰家閑話,把他交給奶公,奶公就将他身上所佩帶金銀物件全行取下,把他抛入河中。
回 來告知乳母,說是被歹人拐去。
乳母隻得回 禀主母,雲夫人即饬人四處尋找,毫無蹤迹。
自奶公把他抛入河内,好似有人輕輕托出水面,在耳畔還說他終身應配孟嘗君。
正在昏迷之際,卻遇一隻緻仕的官船,将他救起。
這船上之官乃是江甯人氏,姓楚,久官思歸,膝下無子,雖有兩位如君,總不生育,便抱養一子作為親生。
不料抱養之子一病身亡。
正在悲痛之際,今偶然救此小孩,已是歡喜無限。
他有一位極得寵的女姬,瞞着老頭兒将無作有,說今救起來是一個極體面的男孩。
這位楚老先生也就千信萬信,從此收留,認為己子。
及至原籍,那位寵姬給買了個女婢,名喚伴蘭,也給男孩裝束。
請了位教讀先生,在家中教他書史。
楚家雖有人知道,因事關重大,不敢聲張。
一日,颦娘偶至花園閑遊,忽來了一位蓬島仙姑,教了他許多武藝,還說他日後官居極品,母女定然重逢。
又吩咐他終身定配人中之虎,他因此牢記在心。
後來風聞杭州李廣綽号玉面虎,又名“ 小孟嘗”。
想起前言,便時刻要去探訪,曾奈未得其便。
今日忽然幸遇,豈有不爽快之理。
因此,無意中說出這句三生有約的話來。
不料徐文亮複說了一句,觸動他的心事,遂害起羞來。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 十 八 回 武潘安谑戲莽和尚 煙葫蘆預定母夜叉 東風一夜暖群花,正好鈎簾玩物華。
沽酒正拚酣醉卧,隔籬誰又弄琵琶。
話表李廣在平山亭偶遇楚雲,彼此欣慕,惟有楚雲心下更加暗喜。
李廣即邀楚雲住招英館,楚雲欣從。
即帶小使伴蘭同李廣等至招英館,然後到客寓搬取行李。
招英館大排筵宴,酒酣之際,李廣見楚雲面紅頰赤,止不住注目凝神視之。
楚雲本不勝酒力,偶逢興會,又值意中人,心中事一齊并集,不由興緻勃然。
隻見他臉暈紅霞,眼含秋水,大有楊太真沉香亭夜宴的光景,二目不住的向李廣溜去,二人你盼我顧。
座中廣明、張珏、徐氏兄弟等齊聲笑道:“今日大哥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你二人注目相戀,我等皆成為置若罔聞了。
” 李廣、楚雲被四人一言,覺得有些害臊。
李廣口呼:“諸位賢弟,既知知己難逢,盛筵不再,古來人皆是如此。
而況我當初遇衆位賢弟之時,又何嘗不是今日光景?”徐文亮口呼:“大哥不要說‘知己難逢’這兩句話,小弟卻改為‘知己易逢,美人難得’。
楚雲兄之美,可謂絕世無雙了。
大哥何得假‘ 知己難逢,盛筵不再’ 這 兩 句 話 來 搪塞?”楚雲聞言,隻羞的面紅過耳,正要發揮衆人,忽聞廣明口呼:“ 徐二弟,你這句話卻說得不好,俺不怪大哥别事,隻怪大哥見識太小,一見人家武裝打扮,不論有本領否,就羨慕不已。
論楚雲品貌自是風流、俊俏迥異;若論武藝,恐他這 小 身 軀,未 必 能 持 長 槍 大 戟。
” 楚 雲 含 笑 說:“想俺楚雲年幼力薄,知識毫無。
今以後懇祈諸位仁兄指教才好。
”遂走至廣明旁邊,笑容滿面,伸手輕輕把莽頭陀舉在半空,說:“尚望指教。
” 複把廣明在空中一轉。
廣明用力想要掙脫,再掙不開,心中方佩服楚雲。
座上各人且驚且笑,齊言:“這可莫怪楚雲冒昧,隻怪你目中無人,自讨其辱。
以後不可言語再粗鹵了。
” 廣明接言:“ 俺知口過了。
”楚雲輕輕把廣明放下,嬌滴滴一聲說:“多有得罪了,恕我之過罷。
”隻氣的廣明坐在一旁,一語不發。
李廣見廣明受了這番挫辱,恐他面上下不來,隻得用好言相慰,遮掩過去,于是大家複又暢飲。
李廣見楚雲有此武藝,便向談論些兵機。
楚雲便将武子的兵書及六韬三略講說,真是口若懸河。
複又講論品絲彈竹,書畫琴棋。
徐氏兄弟并李廣更加佩服,更加羨慕,恨相遇之晚。
直飲到月上花梢,方各罷席。
李廣進房暗把手卷拿起,掀開一看,隻見張珏已現出身形,分毫不錯。
又現出一人,卻是楚雲,月媚花嬌,身材無二。
惟有上身皆是武裝打扮,腰間卻系着一條湖色羅裙,一對金蓮半隐半現,看畢心中詫異。
暗想:“ 看他那種嬌媚,實系女子情形,斷無男子之态。
” 複又回思:“天下男子比女子貌美的亦多的不知凡幾,就便他下系羅裙,或别有用意,何可妄測天機呢?”遂收了手卷安寝。
次日,大家起來依然暢聚,卻好招英館的生意又極其茂盛,所有賬目等事,皆歸廣明、張珏二人管理,倒也毫無舛錯。
李廣終日同着楚雲、徐氏兄弟不是品絲彈竹,便是飲酒圍棋;或是與楚雲談論兵法,頗不寂寞。
這且慢表。
再言煙葫蘆胡逵,自從杭州回山西,已有數月。
今聞史錦屏奉旨在揚州擺擂,招集天下英雄,他便技癢起來,打點包裹盤川,帶着闆斧,直奔揚州。
曉行夜宿,不止一日,走到徐州地界,迎面一座山崗,此山名喚甘家寨,山上強寇乃是兄妹二人。
寨主名喚淨山鬼甘甯,乃妹名喚十二姑,綽号母夜叉。
兄妹皆勇猛無比,先父曾作過武官,為奸臣所害,因此占了此山,奉母命專劫貪官污吏的财帛。
寨中聚集約有二三百喽羅,每日在山下巡邏。
今見胡逵從山下經過,衆喽羅便跑下山去,劫掠胡逵财物。
被胡逵掄斧殺敗,跑上山寨,報與寨主知曉。
十二姑聞報大怒,喝令:“喽卒引路,待姑娘下山,要那厮狗命。
”遂提起鋼叉下山,來至崗子口,聞見一黑大漢在山下叫罵不休。
十二姑大喝:“ 黑小子,快留下買路錢!若有半字不肯,你可認得姑娘母夜叉否?” 胡逵聞言,擡頭觀見一女子,亂蓬蓬黃發,瓜皮臉,兩耳招風,兩道掃帚眉,一雙大紅鑲邊銅鈴眼,高鼻梁,鼻孔朝天,唇厚口闊,滿口黃牙,實在名實相符。
身穿大紅繡花紗戰襖,手執镔鐵點鋼叉。
看罷,喝道:“ 何物醜女,你竟敢前來與爺爺比試。
你雖生得醜陋,究竟是一女兒家,不如快快回山寨,免得在爺爺眼前出醜。
” 十二姑大怒,隻氣得瓜皮臉上泛了一層朱砂顔色,大喝:“好大膽的肥羊,竟敢藐視姑娘,看叉取你!”跳下山崗,搖叉向胡逵刺來。
胡逵用雙斧相迎,二人一來一往,約鬥了十數個回合,不分勝負。
正在酣戰之際,忽聞山崗上一人大聲喊:“ 山下英雄,且請住手,俺甘甯有話講。
” 胡逵聞言跳出圈外,十二姑停叉而立。
甘甯跑至相近,向胡逵說:“小妹多有冒昧,望祈寬恕。
”胡逵也好言相答,彼此通了名姓。
甘甯遂邀胡逵上山,胡逵并不推卻,就同甘甯入大寨。
當即擺酒,對飲談心。
隻見從後寨走出小丫環,向甘甯說道:“ 老夫人有話說。
”甘甯暫别胡逵,走入後寨。
老夫人說:“ 你妹子年已大了,又生得醜陋,我見廳上那個人,生得與你妹子一樣,又聞你妹子言,他的本領甚好。
為娘的意思,招他作女婿,老身去一件心事,你妹子的終身有靠。
不知你意下如何?”甘甯說:“如此甚好,但不知妹子肯否?”老夫人說:“若那胡姓允從,你妹子焉有不肯之說。
” 甘甯聞言,遂走到前面,口呼:“胡仁兄,适才家母有意招仁兄為婿。
若仁兄不嫌舍妹貌陋,情願令他親執箕帚。
未知仁兄允否?如蒙見允,請以一言為定便了。
” 胡逵笑說:“ 既蒙見愛,敢不允從。
但是小弟魯夫,須要涵容。
” 甘甯見其允諾,請出娘親,胡逵拜了嶽母。
當晚又重整筵宴,盡歡而罷。
次日,便談起揚州擺擂之事,欲約甘甯同行。
甘甯欣然願去,遂收拾行囊,辭别老夫人下山。
老夫人亦諄囑候擂台完畢,即須早些回山。
二人唯唯答應,下了山寨。
走至山下,隻見迎面來了一人,胡逵一看,便大聲笑道:“ 哎喲!多年的好友,不料在此相遇!” 說着迎上前去。
欲知此是何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