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回 駭奇談為颦卿辨誣 降明诏饬範相查覆

關燈
第一百二回 駭奇談為颦卿辨誣 降明诏饬範相查覆 淺水潺潺二尺餘,輕舟來往興何如? 回頭岸上春泥滑,愁殺疲牛薄笨車。

     話表武宗見楚雲免冠求罷,亦覺他有些委屈,又念他功高,不忍加罪,遂向楚雲曰:“楚卿何必如此,縱使禦弟誣陷,朕并不硬指卿為喬裝,何必欲免冠求罷。

    ” 遂命近侍仍将原冠給楚雲加上。

    玉清王複奏曰:“楚雲自恃功高,膽敢咆哮朝廷。

    即非喬裝,已顯有欺君之罪,而況确系女扮男裝。

    臣素知他狡猾,今以免冠求罷,正是他狡猾之處,以掩飾這欺君之罪,故作此舉蒙君。

    陛下若準他所奏,就中了他的狡猾之計。

    伏求陛下明察。

    ” 武宗尚未降谕,忽見衆英雄桑黛、徐文亮等一齊出班奏曰:“臣等啟奏陛下:忠勇王楚雲與臣等結義多年,飲食居處不離,若果系女子,臣等豈不知之?今玉清王硬指為喬裝,實為臣等所不解。

    而況有何憑據?若以屬垣之耳,便引為确據,今指楚雲為女,他日亦何嘗不可指臣等為女?莫非玉清王與楚雲或有微隙,欲借此陷以欺君之罪,将圖報複,亦未可知。

    籲懇天恩,念楚雲有功與朝廷,詳加鑒察,勿聞妄奏。

    若以臣等之言為不倫,臣等叩求天恩,準其臣等退還官诰,情願退歸林下。

    ” 武宗并未見罪。

    玉清王恨不得将衆武臣全行問了欺君之罪,方可洩恨。

    李廣見衆弟兄所奏,恐其不實。

    衆弟兄奏罷,見李廣并不出班,人人心中不悅,皆言李廣不顧大義。

     武宗被衆臣所奏,将心也弄得一無主意,難決是非。

    暗想:“衆臣皆來保奏,獨李廣并未出班,他便知曉其中情節麼?朕不免召他一問,便可了然。

    ” 遂召李廣曰:“ 玉清王謂楚雲系雲璧人胞妹,諸卿皆為他保奏,卿獨不贊一辭,旁觀袖手。

    内中根由,諒卿知曉。

    究竟是否喬裝,卿可據實奏來,不得稍事隐瞞;如有排解周旋之處,朕亦可依卿所奏,準照施行。

    ”李廣聞诏,出班奏曰:“ 臣啟陛下:臣與楚雲雖結義多年,究竟是否男女,事關重大,臣不敢妄斷,故此不敢出班,伏乞陛下聖鑒詳察。

    如果察得楚雲實在喬裝,懇求陛下念彼功勞,赦彼欺君之罪,則臣幸甚!楚雲幸甚!”武宗聞李廣所奏,如此依違兩可,暗自沉吟。

    若照李廣所奏,楚雲必系女子,他不便明白說出。

    武宗雖含着這個意見,猜詳不定。

    那些衆同盟弟兄,皆怒視李廣,楚雲更怒且恨。

    李廣雖明知衆人恨他,隻作不知。

    忽聞武宗曰:“李卿且退,楚卿勿庸強辯,即派範相切問雲璧人,是否伊之胞妹?有無别項原委?着于三日後切實明白具奏,毋得稍事隐瞞。

    如果系喬裝改扮,俟覆奏之後,朕自有調處之法。

    ” 範相隻得領旨。

    武宗退朝,各官朝散。

    衆同盟自有一番議論,且不必表。

     再言楚雲回至府中,萬種愁腸,解脫不開,因愁生悶,因悶生急,這愁悶之象現于形色。

    遂走進上房,請太王妃安。

    這楚太王妃見他滿面愁容,不覺吃了一驚,疑他得了病症,随急問之。

    楚雲又說不出口,因此更加急燥。

    就此一急,不覺吐出一口鮮紅。

    楚太王妃一見,吃驚非小,隻吓得錢氏王妃手足無措,方近前相問,楚雲已昏過去。

    大家皆是手忙腳亂,有去熬參湯的,有去泡茶的,亂了一回。

    将些參湯飲了下去,方蘇醒過來。

    楚太王妃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