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悶說無聊弟兄隐恨 筵開湯餅賓客交歡

關燈
非忠厚之輩,休被他生疑心方好。

    ” 主意已定,不由面上一紅,向張珏口呼:“賢弟,你言你嫂嫂不能生育,我實對你說,紅潮不來已經兩月,日來思眠、想酸味、懶食嘔吐,昨日延醫診視,據雲确是夢入熊罴。

    賢弟記取我言,明年雙星渡會之時,即是天降石麟之候。

    不過較諸同盟稍遲數月,隻要同一石麟下降,又何争先後遲早?總不象吾弟閨中尚未有齊眉,空望他人垂涎咽唾耳。

    ” 大衆聞言,不由大笑一陣。

    桑黛一旁插言:“呵,颦卿你真可謂老面皮了,自許弄璋,毫無疑議。

    就便尊嫂果真有孕,就不須是弄瓦了麼?而況玉燕投懷,不過初徵吉夢,并非膝前兒女已列成行,乃竟慷慨告人,全無一些含羞之态,真是天下老面皮不知恥,除你并無第二個人了。

    ” 楚雲聞言,口呼:“ 桑兄,你這話言無理,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傳宗接嗣,又有什麼可恥可羞?若謂因生子便是羞恥之事,尊嫂為何也弄璋?況且諸人皆是一個一個的生,你卻是一對一對的生。

    今年晉氏、殷氏二位嫂嫂已是生了兩個,大概明年就要輪到駱氏夫人并那姐姐卿卿素琴婢子如夫人了。

    吾不知桑兄羞也 不 羞,恥 也 不 恥呢?”衆人聞言,皆捧腹大笑不止。

    玉清王向楚雲曰:“ 原來楚王兄之王嫂,也有育麟之喜,孤須早預備洗兒錢,以便明年七月再擾湯餅筵宴。

    但是楚王兄言桑卿什麼姐姐卿卿素琴婢子如夫人這一大套的稱呼,是何解說?如夫人就是如夫人便了,為何又要加上些姐姐卿卿?又加上素琴婢子?難道桑卿這如夫人名喚素琴,是一婢女,既是婢女,又稱呼他姐姐卿卿,孤甚不解,倒要請教。

    ” 逼令楚雲解說。

    急得桑黛面紅過耳,恐怕楚雲說出原委,遂口尊:“ 王爺有所不知,臣妾原是婢女,名喚素琴,那些什麼姐姐卿卿全是楚兄糟蹋人的話,楚兄向來不肯讓人,故此有此戲谑之語。

    ” 一句話遮過去,玉清王不便再往下追問。

    不一會,午筵已散,大家散坐閑談。

    玉清王欲向楚雲談心,不見楚雲與雲璧人二人那裡去了。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 一 百 回 說假孕兄妹道真言 動癡情親王設妙策 六朝燕子年年來,朱雀橋圮花不開。

    未須惆怅問王謝,劉郎一去何曾回。

    話說玉清王不見楚雲那裡去了,連璧人也不見了。

    便問從人,從人回答:“ 方才楚王爺同雲公爺一同回府去了。

    ”玉清王聞言,暗想:“必因此處人多煩嚣,我何不也到楚王府内閑坐一時呢?”想罷,便不帶随從,獨自踱過去。

     且表這雲璧人見胞妹在席上自命他的妻也有身孕,心中暗想:“ 妹子太覺放誕,失了本來面目,忘其自己為何如人。

    ”當下卻不能現于形色,席散之後,璧人便約楚雲偕往東府,欲規戒他一番,日後不可放誕之意。

    因此璧人偕同楚雲來至東府書房落座,璧人饬小使曰:“如有人來訪,不可擅自放他進來,先須通報。

    ” 小使遵命,站立書房門外,專看來人。

    這璧人向楚雲口呼:“賢妹,你今日怎忘卻自己是一女子,竟公然言錢氏小姐已有身孕。

    天下那有二女同床能生小孩之理?今已說出此話,到那足月之時,無孩産出,怎再向人說謊?以後須要謹慎方妙,且不可言語放誕。

    ” 楚雲聞言,将書案一拍曰:“哥哥呆了,妹子豈不知此道理?你未聞張珏說出那句話來,妹子因他之言,恐怕走漏妹子行藏,不得不以此言以釋其疑,以杜其口,使他不疑妹子易钗而弁。

    至于足月無兒可産,更好解說。

    至足月時無人追問則已,若有人追問,就言平時不慎,閃動胎元,以緻小産,可就輕輕撇過去了。

    哥哥你連這一點聰明都未有?妹子處此進退兩難、不男不女之際,專仗三寸不爛之舌及腹中智略騙人。

    今之天下何嘗不是一大騙局,隻要騙得人相信便了。

    但妹子豈好作此騙局,忘卻本來面目,殆亦不得已而為之。

    吾兄不可嗔怪。

    ”璧人聞這一番話,亦無可駁他之言,随含笑曰:“雖如此講,然而妹子太覺忘形,以後尚須格外謹慎方好。

    ”楚雲唯唯而已。

     那知二人喁喁而語,應了古語“ 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二句,他兄妹二人一問一答,所言之話,皆被玉清王聽去。

    原來玉清王自聞楚雲與璧人同至東府,自身也來東府閑坐片刻,稍避喧嚣。

    來至楚府,便直走進去,因平日常來,所有門公小使在先拘于禮節,通報進去,請主人出迎。

    久之,玉清王以此便大不為然,當命楚府所有仆役不準如此,又面與楚雲言過幾次,令楚雲轉饬家丁。

    由此一來,衆家丁固然不敢違背王言,也覺省了許多麻煩。

    以後玉清王來,便不通報,直入書房。

    今日玉清王方走至書房外門,見一小使守門,小使見玉清王到,便跪下口尊:“王爺暫停玉步,容奴才通禀進去。

    ” 玉清王曰:“ 孤是時常而來,毋須通報,休拘此禮節。

    ” 小使曰:“非是奴才不遵王命,隻因家主令奴才守門,如有人來,必須通報。

    ” 玉清王問:“ 雲侯爺在書房否?” 小使回答:“正因雲侯爺在書房同家主談心,所以令奴才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