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十 回 妖道大擺混元陣 諸軍誤中落魂旗

關燈
人認的是徐文亮坐騎,大衆口呼:“張賢弟,你為何獨自回來,元帥現在那裡?為何徐賢弟戰馬獨自而回,有何緣故?” 張珏曰:“ 諸君不必細問,且鳴金收兵,一同入城,自有分曉。

    ” 衆人心知兇多吉少,遂鳴金收軍,一同入城。

     張珏進大帳,将陣中之事禀明。

    軍師蕭子世歎曰:“此系注定,不可挽回,應該他等有此災難。

    張賢弟可速把元帥與徐家二弟放出,使他二人早早安身。

    ” 張珏随把乾坤袋一抖,李廣、徐文亮現出。

    派人将他二人扶入後廳,遂灌了些姜湯,二人又遲片時,方蘇醒過來。

    忽聞李廣先呻了一口氣,兩眼微睜,停了一刻,方睜開二目。

    望左右一看,心中納悶。

    又見張珏在旁,口呼:“ 張賢弟,我在陣中一時昏迷,神魂無主,好似倒在陣中,我怎麼卧在帳中,這是何故?”張珏便 将 救 出 陣 之 話 言 了 一 遍,李 廣 方 曉。

    問 曰:“前去打陣諸君,未曉陷入陣否?” 張珏又訴明一切。

    李廣聞言,心中一急,大叫一聲:“天喪我也。

    ” 隻覺一陣腥鹹,忍不住“ 哇” 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

    大家這一驚非同小可,蕭子世安慰曰:“ 元帥不必着急,五位将軍雖陷在陣中,并無兇兆,就有七日災難,候到七日,必有人前來破陣,将五人救出。

    ”李廣聞言,尚在半信半疑。

    此時文亮亦蘇醒過來,當下謝過張珏。

     大家正然談論陣中之事,忽見小軍來報:“城外有番奴前來催索破陣。

    ” 李廣聞報,欲去打陣,蕭子世攔阻,口呼:“元帥不可。

    小不忍則亂大謀,且休暴燥。

    ” 遂令木林前去知會番兵,七日之後必然打陣。

    木林遵令登城,将此話向番兵說明。

    番兵大笑,回番營報與非非道人。

    非非道人卻是又悲又喜,喜的是南朝大将皆困在陣内,悲的是合奇四将皆陣亡。

    感歎不已,便下了法台,在陣内巡查一遍:“南朝兵将皆困在陣中,惟有李廣、徐文亮眼見落在陣中,難道他二人有人救走?此陣如鐵桶一般,怎能逃脫?除非騰空而去。

    若果如此,就是不凡之人,必然有一場惡戰。

    但是我已在狼主前說了滿話,李廣逃脫,如何回奏?不若權且隐瞞,再作道理。

    ”遂令人把合奇四将擡去棺殓,又令番兵謹守陣門,休動南朝兵将,七日之後,必然身亡。

    吩咐已畢,自到大帳奏明狼主:“合奇四将皆已陣亡。

    ” 咪花青聞奏,悲悼不已,遂饬把四将棺殓掩埋,俟回國帶回故土。

    這且不表。

     且言李廣終日思念陷陣五位兄弟,便向蕭子世口呼:“軍師,你言七日内難滿,自有人來破陣解救,為何杳無消息?若再無人前來解救,陷陣的衆兄弟性命就難保了。

    ” 蕭子世勸慰曰:“ 元帥切勿憂慮,吾算定自有人來。

    今方五日,還有兩日工夫,這兩日内定然有人來解救。

    ” 李廣半信半疑,隻得依軍師之言,暫釋愁悶。

    又過了一日,乃是九月二十日,皆在大帳,大衆正在納悶之際,忽見軍校進帳報:“啟元帥,城外現在有五位道姑,自稱系從仙山而來,要見元帥有軍機相商。

    在外候示,請令定奪。

    ” 李廣尚未開言,蕭子世喜曰:“解救星來了。

    果然郡主下山來,可喜。

    ” 李廣驚問曰:“是那個郡主?”蕭子世曰:“兄豈忘卻,就是與兄比鄰而居的那位郡主。

    ” 文亮插言曰:“莫非是史錦屏郡主否?”子世笑曰:“然也。

    足見徐二弟記念甚切,可謂念茲在茲。

    就煩徐二弟前去迎接。

    ” 徐文亮遵命,前去迎接出城。

    遙見史錦屏迎面而立,見他雖是道姑裝束,那體态嬌媚,尤勝于前,遂含笑口呼:“ 郡主請了。

    某特奉元帥之令,軍師之命,前來迎接郡主入城。

    ” 史錦屏聞言,仔細一觀,見是徐文亮。

    雖然是心上郎君,卻不免嬌羞萬狀,随口呼:“ 徐二公子請了。

    念錦屏奉師命下山,奉煩二公子傳禀,就說史錦屏前來請元帥安,在此聽令。

    ” 文亮答應,便先進城。

    卻好元師又令張珏出來迎接,一見史錦屏,便深深一揖曰:“小将與郡主久違了。

    今日何緣又得相逢。

    小将奉元帥命令,請郡主進城,大帳相見。

    元帥已出帳相迓。

    ” 史錦屏一見張珏,暗想:“ 怎麼今日又與這鬼混之人同在一起?”沒奈何,隻得答了個萬福,便随張珏進城入帥府。

    不知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