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衆英雄受室畢良姻 紅毛國興兵犯中國

關燈
第七十九回 衆英雄受室畢良姻 紅毛國興兵犯中國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夜鄰家乞新火,小窗分與讀書燈。

    話表桑黛自納素琴之後,真是嬌妻美妾,夫倡婦随,較之雲璧人大有天淵之别。

    璧人因此不免短歎長籲,自恨偏遇河東獅吼。

     光陰迅速,所有各家新娘俱已滿月,于是次第回門,各人的泰山泰水見着快婿佳兒,歡樂無極。

    當下觸動了兩三家的心事。

    範相因駱照尚未受室,聞協辦大學士鄭峰有兩位小姐,一名素娥,一名湘娥,皆是才貌雙全,德容兼備。

    因倩武提督達眷,英武伯李廣為媒,求素娥匹配駱照。

    蔣逵聞聽此事,就挽殷霞仙、桑黛執柯,求湘娥給蔣豹為室。

    鄭峰俱允諾。

    武提督也有兩位小姐,長名麗娟,次名秀娟,俱待字閨中。

    因見鄭學士兩位小姐俱已字人,也動了頃平願念。

    遂請李廣、殷霞仙二人作伐,以長女許配木林,次女許配傅璧芳為室。

    殷、李二人聞命,遂分頭去說。

    傅璧芳、木林皆已應允。

    這四家皆下聘禮,擇吉迎娶,自有一番熱鬧,勿庸細表。

    其餘如甘甯、鄭九州、左龍、左虎也次第聘了宦家之女。

    隻有洪錦須待葬父之後,方可娶親。

    杜老夫人隻可随他之願。

    徐文亮因念史錦屏,後再計議。

    數月以來,男婚女嫁,俱已成就良緣,溫柔鄉中,流蘇帳内,快樂非常。

    這且不表。

     再表劉瑾等篡逆未成,遂帶家小逃往紅毛國安身。

    這紅毛國王平日與劉瑾有交誼,見劉瑾逃入本國,便十分優待。

    于是劉瑾等終日花言巧語,煽惑國王,皆謂南朝如何繁華,如何富麗。

    國王聽信這一班奸賊胡言,便動了奪取中原之心。

    尚未決計,複與劉瑾等熟商了數次,劉瑾等又慫恿了數次,紅毛國王便決計興師奪取南朝天下。

    撥了十萬雄兵,猛将多員,即以劉瑾等為向導,渡過大洋,竟犯廣東境界。

    這廣東巡撫料難抵敵,隻得閉關謹守。

    一面寫了告急表章,申奏朝廷,請旨發兵剿伐。

     這日正逢七月初一,天子臨朝之期,文武各官朝參已畢,文東武西站班。

    隻見黃門官捧進一道表章,在金階跪下,奏曰:“ 叩啟萬歲,現有廣東巡撫告急表章,吾主覽閱。

    ”當駕官接過,呈上禦案。

    武宗皇帝覽表已畢,面含嗔怒,遂将表章與範相觀瞧。

    範相接過看了一遍,跪奏曰:“臣啟陛下,這紅毛國素性強暴,久已不來入貢,加之劉瑾等一班奸黨前去煽惑慫恿,興兵犯境,公報私仇。

    今既犯境,諒這小醜跳梁,不足為憂。

    天兵一到,指日成擒。

    臣保李廣一 班 武 臣,必 克 奏 虜 功。

    ” 武 宗 聞 奏,龍 顔 大 悅 曰:“據卿所奏,甚合朕意。

    朕派楚雲為招讨元帥,率領衆将,挑選雄兵,即日前往平番。

    ” 範相複奏曰:“臣聞衆将軍平日皆推李廣為尊,如以楚雲為帥,惟恐人心不服。

    且以李廣素娴韬略,曉暢戎機。

    若以李廣為帥,楚雲副帥,藐爾番奴,定難負隅,大獲全勝必矣。

    陛下若納臣言,天下幸甚,國家幸甚。

    ”武宗喜曰:“足見卿代朕憂勤,經心擘畫,當依卿奏。

    ”随宣李廣、楚雲上殿,又遣内侍宣诏蕭子世、廣明入朝。

    衆家将軍等一同俯伏金階,山呼已畢,分班站立。

    武宗将紅毛國興兵犯境之事傳下,遂降旨曰:“朕封李廣為天下都招讨平蠻大元帥,楚雲為平蠻副元帥,蕭子世為軍師,其餘将軍随征,悉遵元帥差遣。

    明日朕令首相奉兵符将令,在校場授與元帥收執,候欽天監選良辰出師。

    諸卿務各努力,克奏虜功,毋負朕意。

    ” 李廣率衆謝恩。

    朝散,衆人各回府第,各府父母妻子皆已知曉,奉命征伐番邦。

    各家太夫人、少夫人暗中擔憂。

    況值新婚之後,燕爾正笃,伉俪方濃,忽遇此遠征,皆是悶悶不樂,無可奈何。

     李廣等皆是佼佼丈夫氣慨,不以為意。

    次日早晨,隻見正元帥李廣頭戴金盔,身披鎖子黃金甲。

    内襯蜀錦紅袍,腰束玲珑玉帶,背插八面繡鸾旗。

    左挂雕弓,右懸羽箭,腰佩寶劍,足穿花腦頭戰靴,跨下一匹黃骠馬。

    副元帥楚雲頭戴鳳翅銀盔,珠抹額,身披柳葉鍍銀戰铠。

    内襯白绫繡蟒戰袍,八面繡鸾旗背後高插。

    左挂弓,右插箭,斜佩龍泉,腳蹬銀腦戰靴,跨一匹白馬。

    蕭子世頭戴一頂金絲盤頂九綸冠,身穿八卦風雲紫绛道袍,輕搖拂塵。

    齊往校場而來。

    不移時,炮響三聲,早見衆英雄偏裨将士兩旁迎接。

    二位正副元帥及軍師一齊下馬,步上演武廳。

    又三聲炮響,鼓樂齊奏,正副元帥、軍師按次序坐定。

    衆将參見已畢,兩旁分立。

     忽聞營外三聲炮響,鼓樂齊鳴,隻見範相手捧黃金帥印,鄭協辦捧着尚方寶劍,殷翰苑手捧先鋒印,武提督手捧軍師令旗令箭,一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