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小福祿叩阍告狀 範丞相奉旨訪

關燈
”範相喝道:“胡說!你言無半句虛言,即此就是虛言,你是書童,何得能寫此狀詞?明顯欺蒙!” 福祿說:“ 小人陪伴小主人日在書房,承小主人時常教訓,因此粗知文墨。

    此狀實系小人調寫。

    ” 範相說:“狀詞既系你親自調寫,你且将狀詞背寫上來。

    ”福祿口呼:“相爺賜下紙筆。

    ” 旁有伺候人,将紙筆送下。

    福祿便伏在地上,不移時,繕寫已畢,呈送上去。

    範相細看,狀詞不差,字迹與狀上無二,字迹清秀,暗暗欣羨:“不料小小書童,有些膽量,有此才學,有此情義,真真難得!”遂令人仍然帶下去候覆,奏看聖意如何。

     範相退堂入内宅,就将以上情形向夫人說知。

    夫人聞言,亦是贊美。

    範相歎道:“老夫年逾五十,膝下尚虛,若得有此一子,也可慰咱夫婦二人之心。

    ” 言罷,走入書房,遂即具了表章,以便明日覆奏。

     次日五鼓起來,換上朝服,入朝覆奏。

    走進朝房,文武百官皆問叩阍之事,範相略說大概。

    忽聞靜鞭三響,天子臨朝,文武百官皆趨詣金階,山呼已畢,分班站立。

    值殿官喊道:“百官有事呈奏,無事退朝。

    ”範相出班跪奏:“臣昨日欽奉谕旨,承審叩阍一案,現已審明,特具表章,恭呈禦覽。

    ”值殿官将表章呈上,天子覽畢,曰:“ 據卿所奏,這叩阍小兒實系義仆,徐文炳一案系有司不明,不能悉心推究,從中必有覆屈。

    雖然上控,又系照詳批斥,一味含糊。

    據此奏陳,必須徹底根究,務使民可申冤,官知所儆。

    ” 遂提禦筆在表章上寫道:“據表已覽,即着該大學士範其鸾,即日前赴杭州訪查明白,以申國法,而恤民情。

    福祿叩阍,例應治罪;姑念忠心為主,着從寬免究。

    仍着該大學士帶同前赴杭州,歸案嚴訊,以彰國法,而重政刑。

    欽此。

    ” 禦批已畢,當即發下,範相亦即退朝,回至相府。

    當與夫人說明,親赴杭州查訪。

     即日料理清楚,次日上朝陛辭已畢,即帶範保、範洪兩名家丁,并福祿一齊出京,水陸并進。

    一日到了淮安,本拟上岸親到胞妹雲府,因聖旨在身,不敢費公就私,遂令範保赴雲府問候。

    當即開船前進,這日已到鎮江。

    忽然想起劉瑾之義子劉彪在鎮江無惡不作,因其順便訪其劣迹。

    主意已定,遂令艄子泊船。

    範相改換衣服,頭戴九梁巾,身穿藕色道袍,腰系香色絲縧,手執折扇,扮作江湖術士模樣。

    令範道袍,腰系香色絲縧,手執折扇,扮作江湖術士模樣。

    令範洪、範保扮作青衣,遠遠相随,并令船戶不準聲張。

    主仆三人一齊登岸,各處遊行。

    見人煙稠密,街市繁華。

     偶走到北固山下,忽見樹頭鴉雀驚飛,煙塵從山後突起,心中納悶。

    轉過山坡,見排着一帶圍場,勇士多人各執兵刃,來往馳騁,甚是威雄,原是打圍的。

    圍場當中一匹金鞍白馬,上坐一人,身長八尺相開,頭戴金盔,身披金甲,濃眉豹眼,闊口方腮。

    斜挽雕弓,輕推羽箭,心中暗道:“此人甚是威風,不知是何姓氏?” 正自凝神望看,隻見馬上那人見山坡立着一術士,炯炯雙眸看着自己,不由大怒喝道:“好大膽的術士,敢看孤家,孩子們給孤拿來!” 衆勇士一聲答應,一齊闖上前捉拿範相。

    不知吉兇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