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因兄念母楚雲墜樓 别友省親文亮落水

關燈
第三十三回 因兄念母楚雲墜樓 别友省親文亮落水 碧瓦玲珑碎玉排,風逐瑞雪入書齋。

     梨花亂落争人意,寂寞何能傾素懷。

     話表楚雲被李廣道破行藏,胡纏了多時。

    楚雲聞言,冷笑一聲,遂怒說:“我且問你,當日設誓拜盟,我等皆以你為德隆義重,故此甘拜下風。

    今乃以弟堂堂六尺之軀,反疑為巾帼裙钗之想,則是兄外具尊嚴之貌,内隐狎邪之心,不以我為盟弟,直以我為玩具了。

    兄既不以我為弟,我又何敢仰攀?即請以今宵悔卻前誓,是我楚雲眼珠未具。

    不必說我楚雲系頂冠束帶奇男子,即使巾帼裙钗,幹你甚事?怎容得你胡言亂語,視弁而钗。

    但我楚雲被你戲嘲,怨我毫無見識,從此毀盟絕義,你之名譽從此而敗。

    ” 言罷,怒沖沖站起便走。

    李廣一聞這番話,惶愧不已。

    近前深深一揖謝罪,口呼:“ 賢弟,請息雷霆,隻怪愚兄飲酒過多,不知自禁,因此胡言亂語,尚望賢弟格外容宥。

    倘若賢弟毀卻前盟,我李廣無顔一對天下豪傑,萬望勿罪,幸恕愚兄無知。

    ” 言罷,複又一揖。

    楚雲隻得還揖,說:“總不怪兄,隻怪弟毫無見識,冒昧得罪兄長,明日給兄長陪罪便了。

    再說,那蕭子世先生所說之言,小弟功名須問長兄。

    兄試細想,非兄提拔小弟,又有誰提拔我來?兄不詳審,反起疑心,令人可笑。

    ”李廣當即賠笑,說:“愚兄領教了。

    賢弟若再怒不可遏,愚兄隻可跪下求恕。

    ” 楚雲口呼:“ 兄長,話已言明,夜已深了,請兄長安歇去罷。

    ” 遂各自回各自之房安歇。

    這一夜,楚雲未曾合眼,思前慮後,此地不可久居為上。

    今雖被我遮掩過去,難保日久識破行藏。

    複想起生身母,不免流了許多眼淚。

    天交五更,方睡了片刻。

    起來同大家到外廳晤面。

    李廣、楚雲彼此見面,俱有些羞愧之态。

    衆弟兄看見頗為疑惑,暗地裡互相猜論。

     天到午正,隻見張珏從外面匆匆而至,向楚雲說:“你去瞧瞧外面,有一飲酒少年,似你模樣一般。

    若是衣冠不差,站在一處,令人難以分别。

    ” 楚雲尚未回答,李廣說:“你且将那位少年請進來一會。

    ” 張珏聞言,去不移時,陪着一位少年進來。

    隻見少年頭戴灑金抹額,身穿水綠繡花羅衣,足踏烏靴,腰懸寶劍。

    年約十八九歲,楚楚身材,亭亭儀表,面似桃花帶雨,眉如柳葉含煙,唇賽塗朱,鼻猶懸膽,實與楚雲一模無二。

    楚雲見是胞兄璧人,不由傷感,幾乎落下淚來。

    那人走來說:“那一位是小孟嘗李仁兄?小弟這裡有禮了。

    ”李廣還禮,說:“小弟便是。

    請教仁兄仙鄉何處?貴姓高名?” 那人答道:“ 祖籍淮安,姓雲名璧人,先父曾為學士,現尚有家母在堂。

    ” 話猶未完,楚雲近前口呼:“雲兄尊府可是山陽,尊翁可是單名政字?令堂是範相姊妹否?” 璧人口呼:“吾兄何由得知?小弟尚未請教尊姓大名。

    ”楚雲回答:“小弟姓楚名雲,隻因尊翁與先父最為莫逆。

    但是尊翁尚在壯年,吾兄何言去世?” 雲璧人口呼:“兄台見問,敢不奉告。

    因小弟胞妹颦娘,十歲時為乳母帶出頑耍,不意被拐,不知去向。

    先父恸女情切,因此郁悶成疾,久而棄世。

    現在家母思女,不時卧病。

    弟雖不才,也曾折過桂枝。

    特奉母命遍遊尋訪舍妹的消息。

    今聞此地立擂台,到此觀擂,并訪舍妹。

    不意得遇衆位英賢,是弟之幸也。

    ”楚雲聞言,登時顔色頓改,痛切心腸。

    不敢涔涔淚下,仰面說道:“‘鄉書不能寄,秋雁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