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 杭州城英雄落難 招商店小姐賣身

關燈
第 一 回 杭州城英雄落難 招商店小姐賣身 今日古往長安道,步步榮華原上草。

     行人幾度到江濱,不覺身随楓樹老。

     蒲花易晚蘆蒼早,客裡光陰如過鳥。

     一船垂柳短長亭,去路不如歸路好。

     大明正德年間,内官劉瑾擅權攬政,同右相史洪基狼狽為奸,屈害了若幹忠良,讒殺了無數文武。

    在朝各官無不側目切恨。

    隻因當今偏信,各官無奈他何。

    朝内有位首相範其鸾,是三朝元老,忠心正直,敢言敢谏,不避權奸。

    那劉閹、史洪基等人心懼三分,不敢明與範相為難,卻暗中百般讒劾。

    所幸正德皇帝知範老丞相是正直忠臣,置之不問。

    劉閹等無可奈何。

    他等,隻顧目前竊權恃寵,不慮将來,所以那些被害之家無日不切齒痛恨。

    因此就出了許多英雄俠女、義士壯夫,雖不免颠沛流離,卻日日習練武藝,遇機會好報仇雪恨。

    這也是正德皇帝的洪福,大明江山不該喪在兩個奸臣手内。

    任他用盡心機,将正德皇帝騙到他處,謀害聖上,宜便篡位。

    事機不密,就有一起英雄俠女、義士壯夫前去救駕。

    二奸臣知事不妙,逃奔外國,慫恿外邦狼主,兵犯中原,以為大明江山經此一亂,必然瓦解冰消。

    那知有這一群英雄俠女、義士壯夫保護大明江山,興兵去伐蠻國;及至平蠻之後,追本窮源,責問蠻王因何興兵犯境,方知是兩個奸臣慫恿起兵。

    遂勒令南蠻國王,交出兩個奸臣,正了國法。

    這兩個奸臣用盡半世心機,隻落得身首異處,萬年遺臭。

    那被害之家,出了一班扶國的子孫,保護大明江山,不但代祖上報了仇,而且有此一番殺賊的功勞,誅奸的勳績,反得封妻蔭子,千古流芳。

    俗語說:“害人不落己,不如不害人。

    ”此叙乃是這部書自始至終的大關節。

     且先表一位落難的英雄。

    這位英雄祖籍河北滄州人氏,姓洪名錦,綽号“鴛鴦臉”,生得熊腰虎背,力敵千人,武藝精通,為人正直。

    母親杜氏。

    胞妹名喚錦雲,生得貌若天仙,性格端莊。

    他父親名良棟,曾任三邊總鎮,因觸犯劉閹奸賊,謊奏洪良棟克扣軍饷,潛謀造反,斬首抄家。

    是這血海冤仇,無門可訴。

    洪錦隻得殓父屍,暫把棺柩寄在寺院,變賣破爛物件,遂攜母與胞妹回籍。

     一路上餐風宿露,萬種凄涼。

    這日才到杭州,盤川已用盡。

    杜氏夫人在路上受了風霜,染成一病。

    洪錦尋下客店住下,等待母病已愈,再作道理。

    不料一病日漸沉重,房飯錢無着,焉有錢請醫生。

    洪錦悶坐,短歎長籲,一籌莫展。

    這店東毛小山為人慷慨,見洪錦愁眉不展,便來問:“洪客官為何如此愁悶?就是你老太太偶爾患病,也是一時災難。

    須請位醫生診視,服兩帖藥必愈。

    何必如此愁煩?” 洪錦聞言,不由滴下幾許英雄淚,遂口尊:“賢東有所不知,俺家的苦衷一言難盡。

    ”毛小山問:“有何委曲?不妨向某一言,某或可代為作主。

    ” 洪錦見店東誠實慷慨,遂言:“ 我父曾任三邊總鎮,隻因為奸臣所害,父遭誅戮,家産被抄,隻落得母妹三人,無法可施,有冤難報,隻可暫歸鄉裡。

    誰料走到貴地,盤纏用盡,我母又染疾病。

    承賢東垂問,令俺請醫診治我母之病,曾奈俺欠房飯之資,尚且不知所出,那有錢請醫診視。

    總是俺生不逢時,遭此大難,窮途落魄。

    母病在床,我焉能不愁悶?” 毛小山聞言,甚是歎惜,口呼:“ 客官休要煩悶,若言房飯錢無着,我且不索讨,休言十天八天,就是一月半月,算不了什麼。

    但隻你母子三人回原籍,路途遙遠,又無路費,難以行程。

    而況老太太卧病,醫藥之資萬不可缺少。

    我有一權兩得之計,若言出口,又恐客官生嗔,因此不敢多言。

    ” 洪錦問:“但有何計不妨說來,大家斟酌。

    ”毛小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