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對釣魚感興趣嗎?過來看看,看看這些東西比你用的那些工具的檔次怎麼樣?”
于文昌也跟着走了過去。
趙超普并沒有離開原地,他與夏丹坐在那裡繼續閑聊。
他們的目光完全可以光顧到丁少聰和于文昌的每一個細小動作。
幾分鐘後,丁少聰與于文昌重新回到客廳,但并沒有再坐下的意思。
趙超普也站了起來,“嫂子,如果有需要我們幫忙的事,就說話。
我沒有時間,還可以派别人過來。
” 夏丹還算客氣,這讓趙超普感覺到,她對他仿佛已經少了幾許上次她去醫院時對他的那種反感。
走出闵家山家所在小區,他們各自離開了那裡。
分手前,丁少聰告訴趙超普,他們之所以讓趙超普跟着來闵家山家,是為了淡化夏丹對他們此行目的關注。
而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闵家山的釣魚工具是否曾經缺少過。
丁少聰和于文昌前往國華醫院找趙超普時,原本并沒有當天去找夏丹的計劃。
正是丁少聰在趙超普辦公室接到的那個電話,讓他們改變了行程。
那是張東打給他的電話。
當天上午九點多鐘,城東區環衛隊在清理護城河垃圾時,意外地有了發現,那是浮在淺水處淤泥上的一樣東西,當他們撈出來時,發現那是非常新的漁具,魚竿上還有一個滑輪。
每一節魚竿的銜接處的金屬環,看上去都是由金子鑲嵌。
正在大家對魚竿津津樂道時,就在護城河邊的理石地面上練毛筆地書的一群老人圍了過來。
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其中有一個六十歲出頭的知識分子模樣的人擠到了前邊,不斷地打量,又從環衛工人手裡接過魚竿仔細觀察,像是在辨認什麼。
他越看越覺得眼熟。
最終,正是這位老人在魚竿上發現了秘密,魚竿最粗的那頭竟然有幾個漢字清晰可見。
那上邊刻有“闵家山”三個字。
就是這樣三個字,讓這位王姓老人走進了闵家山之死調查組的視野。
這位老人叫王長久,退休前曾經是一家公司的會計。
他與闵家山并沒有太多的接觸,兩個人共同的愛好曾經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那是在一次市釣魚協會組織的漁友聯誼活動中,王長久與闵家山坐在同一條船上。
船上共有八個人,彼此之間有的相互認識,有的從來就沒有謀過面。
王長久與闵家山就從來沒有謀過面。
正是那次活動讓王長久記住了闵家山,因為闵家山所使用的正是眼前從護城河的淤泥裡發現的魚竿。
魚竿不僅僅是王長久第一次看到,也是同船的所有人第一次看到過的最豪華而精制的魚竿,僅僅是那個電動輪就值八千多元錢,這還不算,更讓人矚目的就是魚竿的純金環箍,在漁友使用的漁具中是絕無僅有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一路上讓王長久與闵家山有了更多的交流。
自從這件事之後,王長久又有過一次機會與闵家山接觸。
那次也是因為釣魚,但那是釣魚比賽,闵家山并沒有再帶那支魚竿。
那是因為比賽組織方有要求,不能使用電動輪。
當王長久認出那支魚竿時,他并不知道闵家山已經不在人世。
可是他還是馬上意識到這是極其不正常的。
據他對闵家山對自己那支豪華魚竿喜愛程度的了解,那支魚竿絕不應該躺在護城河的淤泥裡。
于是,他建議環衛隊将魚竿交到附近派出所,他們聽從了王長久的建議。
王長久也跟着去了派出所。
正是因為派出所民警對闵家山意外亡命海上的敏感,這支魚竿很快就交到了張東手裡。
随後,張東便把電話打給丁少聰。
等到丁少聰将這件事情如實地告訴趙超普時,趙超普才明白他為什麼會成為丁少聰和于文昌去闵家山家時的向導。
趙超普回到辦公室,此刻,他真正地意識到雖然自己已從闵家山之死的瓜葛中擺脫了出來,但闵家山之死無疑是存在問題的。
不然,警方絕不會對那支魚竿那樣地感興趣。
他不時地晃動着腦袋。
手裡卻慢慢地抓起了座機,幾乎是下意識地撥通了女兒趙琳的手機。
趙超普并沒有離開原地,他與夏丹坐在那裡繼續閑聊。
他們的目光完全可以光顧到丁少聰和于文昌的每一個細小動作。
幾分鐘後,丁少聰與于文昌重新回到客廳,但并沒有再坐下的意思。
趙超普也站了起來,“嫂子,如果有需要我們幫忙的事,就說話。
我沒有時間,還可以派别人過來。
” 夏丹還算客氣,這讓趙超普感覺到,她對他仿佛已經少了幾許上次她去醫院時對他的那種反感。
走出闵家山家所在小區,他們各自離開了那裡。
分手前,丁少聰告訴趙超普,他們之所以讓趙超普跟着來闵家山家,是為了淡化夏丹對他們此行目的關注。
而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闵家山的釣魚工具是否曾經缺少過。
丁少聰和于文昌前往國華醫院找趙超普時,原本并沒有當天去找夏丹的計劃。
正是丁少聰在趙超普辦公室接到的那個電話,讓他們改變了行程。
那是張東打給他的電話。
當天上午九點多鐘,城東區環衛隊在清理護城河垃圾時,意外地有了發現,那是浮在淺水處淤泥上的一樣東西,當他們撈出來時,發現那是非常新的漁具,魚竿上還有一個滑輪。
每一節魚竿的銜接處的金屬環,看上去都是由金子鑲嵌。
正在大家對魚竿津津樂道時,就在護城河邊的理石地面上練毛筆地書的一群老人圍了過來。
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其中有一個六十歲出頭的知識分子模樣的人擠到了前邊,不斷地打量,又從環衛工人手裡接過魚竿仔細觀察,像是在辨認什麼。
他越看越覺得眼熟。
最終,正是這位老人在魚竿上發現了秘密,魚竿最粗的那頭竟然有幾個漢字清晰可見。
那上邊刻有“闵家山”三個字。
就是這樣三個字,讓這位王姓老人走進了闵家山之死調查組的視野。
這位老人叫王長久,退休前曾經是一家公司的會計。
他與闵家山并沒有太多的接觸,兩個人共同的愛好曾經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那是在一次市釣魚協會組織的漁友聯誼活動中,王長久與闵家山坐在同一條船上。
船上共有八個人,彼此之間有的相互認識,有的從來就沒有謀過面。
王長久與闵家山就從來沒有謀過面。
正是那次活動讓王長久記住了闵家山,因為闵家山所使用的正是眼前從護城河的淤泥裡發現的魚竿。
魚竿不僅僅是王長久第一次看到,也是同船的所有人第一次看到過的最豪華而精制的魚竿,僅僅是那個電動輪就值八千多元錢,這還不算,更讓人矚目的就是魚竿的純金環箍,在漁友使用的漁具中是絕無僅有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一路上讓王長久與闵家山有了更多的交流。
自從這件事之後,王長久又有過一次機會與闵家山接觸。
那次也是因為釣魚,但那是釣魚比賽,闵家山并沒有再帶那支魚竿。
那是因為比賽組織方有要求,不能使用電動輪。
當王長久認出那支魚竿時,他并不知道闵家山已經不在人世。
可是他還是馬上意識到這是極其不正常的。
據他對闵家山對自己那支豪華魚竿喜愛程度的了解,那支魚竿絕不應該躺在護城河的淤泥裡。
于是,他建議環衛隊将魚竿交到附近派出所,他們聽從了王長久的建議。
王長久也跟着去了派出所。
正是因為派出所民警對闵家山意外亡命海上的敏感,這支魚竿很快就交到了張東手裡。
随後,張東便把電話打給丁少聰。
等到丁少聰将這件事情如實地告訴趙超普時,趙超普才明白他為什麼會成為丁少聰和于文昌去闵家山家時的向導。
趙超普回到辦公室,此刻,他真正地意識到雖然自己已從闵家山之死的瓜葛中擺脫了出來,但闵家山之死無疑是存在問題的。
不然,警方絕不會對那支魚竿那樣地感興趣。
他不時地晃動着腦袋。
手裡卻慢慢地抓起了座機,幾乎是下意識地撥通了女兒趙琳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