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回 不善恭維求人遭叱咤 未能歸去随客惑誇張
關燈
小
中
大
了,怎麼你的姑娘,又沒有包腳呢?&rdquo
胡氏道:&ldquo我們那裡的縣老爺管得緊,不許我們家女孩子包腳,後來老爺管得松了,腳又包不起來,也就隻好罷了。
我就想到這是怪難看的。
不過到了西安來,我才曉得不要緊,這裡不包腳的姑娘,不是很多嗎?&rdquo 月英聽到母親論她的腳,她很不高興,撅了嘴,隻管向後退,就退到桌子邊的牆角落裡去。
介夫道:&ldquo你這位大嫂,我勸你你就不必作幫工的打算了。
你想,誰家裡肯找一個跪着做事的傭人呢?&rdquo 胡氏道:&ldquo那要什麼緊,他要做的什麼事情,我都給他做出就完了,我跪着不跪着,與他無幹啦。
&rdquo 介夫聽他的口音,好像是有些不信任自己的話。
就是東方人士所聽到跪倒做工,是一種奇談,在胡氏心裡,必以為是理之當然。
于是向她笑道:&ldquo但願能夠趁你們的心願,那豈不更好?你在我這裡等一等罷,我托茶房和你去通知程老爺一聲。
&rdquo 于是打開箱子,取出了兩張名片,都放在桌上,在身上取出手絹,輕輕地拂拭了一陣。
然後在一張反面,用小字筆,工工整整地寫了幾行字道:志前先生台鑒:朱胡氏母女,現在弟處,等候音信,再者,可否介紹弟與高廳長一見。
另外一張,乃是預備志前替他遞給高廳長的。
寫好了,把茶房叫過來,将自己的意思,囑咐了一陣,叫他馬上回信。
茶房向胡氏母女看了一遍,然後笑道:&ldquo倒難得這位張先生這樣的熱心。
&rdquo 說畢,微笑而去。
張介夫明知道茶房是有了一點誤會,可是和程志前做媒也好,和高廳長做媒更好,這無傷于自己的身份的。
當茶房去了以後,自己本想再到西餐廳的窗戶外去看看。
可是把這兩個窮女人放在屋子裡,散亂東西很多,有些不大妥當。
所以忍住了這口勁,沒有走開,卻和胡氏談着閑話。
胡氏倒想不着這位老爺這樣的有談有笑,卻也很高興。
約莫談了有上十分鐘,茶房還沒有回信,伸頭向窗子外望望,也沒有蹤影。
這裡到那大廳,隻是前後院,何以去這樣久?想到這可疑之點,就背了隻手,在屋子裡來回踱着步子,藉以減少心裡的煩悶。
然而走有四五個來回時,便又感到了煩悶了。
心想,縱然是窮人不可靠,但我走出去了,不過是在院子裡站着,一個初到大地方來的婦人。
究竟也沒有這樣大的膽,敢随便在屋子裡拿東西,便是拿了東西,他們穿得這樣單薄薄的,也沒有法子在什麼地方收藏,那末,還是大着膽子出去看看罷。
這樣想着,他就決定着走到那西餐廳後牆的窗戶口子上來了。
向裡張望時,程志前正和一個穿西服的漢子在一邊說話。
介夫還不認得此地的建設廳長,心裡也就想着,這個穿西服的人,莫非就是的,于是悄悄地放着步子,閃到窗子一邊,卻伸了半邊臉,向窗子裡去看着。
隻見那穿西服的人皺了眉苦笑着,口裡說什麼,卻因為他聲音細小,沒有聽得出來。
然而他對于志前的話,表示着苦惱,那是可想而知的。
這完了,高廳長表示出這種态度來,顯然是通不過。
他心裡想到這完了,而同時這兩隻手也不免做出那完了的樣子來,在屁股上重重地拍了一下,就是兩隻腳,也微微地一跳。
殊不知就是這樣一跳,有些頭重腳輕。
恰好那站的所在,地面上有一層浮薄的青苔。
于是呼溜一下,作了個溜冰的勢子,人向下一坐,屁股哄咯地作響,坐在了地上,雖然不感到痛,可是周身的骨節,都是這樣的震得麻酥,坐在地面上,有好幾分鐘說不出話來。
還是在旁邊小屋子裡的茶房,被聲音驚醒,走了出來,忙問是什麼響。
介夫不便答應,悄悄地扶了牆站起來,走到屋檐下,一手撐了腰才向茶房道:&ldquo是我到窗子外看看,裡面有我的朋友沒有?不想那地面太滑,摔了一跤。
&rdquo 說着自己向屋子裡走去。
胡氏道:&ldquo喲!張老爺,你身上怎麼沾了這一身的泥哩?&rdquo 介夫扯起長衣的後擺一看,可不是沾着半截泥嗎?紅了臉道:&ldquo那還不都是為了你們的事?&rdquo 他正想繼續地說下去,把這原故告訴她。
可是送信的那個茶房,已經來回信了。
向介夫說道:程先生回到自己屋子裡去了,叫這位大嫂子,帶了他的姑娘去。
程先生說:&ldquo這席上沒有高廳長。
&rdquo 介夫這才知道自己是白沾了這一身泥,那個穿西服的,并不是高廳長,哦了一聲,還不曾說得别的。
然而這兩位等信息的母女,正覺得坐立不安。
既然有了程先生的話,那還等什麼?胡氏首先就扶了桌子站起來,而且月英比她更急,已經走到房門口了。
胡氏扶着牆,同女兒走到程志前屋子裡來。
這裡除了主人翁,還有一男一女。
男的穿了短裝,敞了胸襟,胡氏這倒明白,叫做西服。
那女的可就難說了,臉上也抹了胭脂粉,可是那頭發蓬了起來,卷了許多卷子,堆在頭上很高,倒有些像洋煙牌子上的洋婆子,身上穿一件綠色的長衣服,拖靠了腳背,在燈亮下,金光燦燦的,生平沒有看到過這種東西,莫不是鼓詞兒上說的,觀音娘娘賜的法衣吧?再說那樣子就更巧了,這樣長的衣服,袖子卻是那樣的短,差不多短到肋窩下來。
胡氏隻一腳跨進這門,手扶了牆,就把那女人看得入木三分。
月英雖是懂事一點,但
我就想到這是怪難看的。
不過到了西安來,我才曉得不要緊,這裡不包腳的姑娘,不是很多嗎?&rdquo 月英聽到母親論她的腳,她很不高興,撅了嘴,隻管向後退,就退到桌子邊的牆角落裡去。
介夫道:&ldquo你這位大嫂,我勸你你就不必作幫工的打算了。
你想,誰家裡肯找一個跪着做事的傭人呢?&rdquo 胡氏道:&ldquo那要什麼緊,他要做的什麼事情,我都給他做出就完了,我跪着不跪着,與他無幹啦。
&rdquo 介夫聽他的口音,好像是有些不信任自己的話。
就是東方人士所聽到跪倒做工,是一種奇談,在胡氏心裡,必以為是理之當然。
于是向她笑道:&ldquo但願能夠趁你們的心願,那豈不更好?你在我這裡等一等罷,我托茶房和你去通知程老爺一聲。
&rdquo 于是打開箱子,取出了兩張名片,都放在桌上,在身上取出手絹,輕輕地拂拭了一陣。
然後在一張反面,用小字筆,工工整整地寫了幾行字道:志前先生台鑒:朱胡氏母女,現在弟處,等候音信,再者,可否介紹弟與高廳長一見。
另外一張,乃是預備志前替他遞給高廳長的。
寫好了,把茶房叫過來,将自己的意思,囑咐了一陣,叫他馬上回信。
茶房向胡氏母女看了一遍,然後笑道:&ldquo倒難得這位張先生這樣的熱心。
&rdquo 說畢,微笑而去。
張介夫明知道茶房是有了一點誤會,可是和程志前做媒也好,和高廳長做媒更好,這無傷于自己的身份的。
當茶房去了以後,自己本想再到西餐廳的窗戶外去看看。
可是把這兩個窮女人放在屋子裡,散亂東西很多,有些不大妥當。
所以忍住了這口勁,沒有走開,卻和胡氏談着閑話。
胡氏倒想不着這位老爺這樣的有談有笑,卻也很高興。
約莫談了有上十分鐘,茶房還沒有回信,伸頭向窗子外望望,也沒有蹤影。
這裡到那大廳,隻是前後院,何以去這樣久?想到這可疑之點,就背了隻手,在屋子裡來回踱着步子,藉以減少心裡的煩悶。
然而走有四五個來回時,便又感到了煩悶了。
心想,縱然是窮人不可靠,但我走出去了,不過是在院子裡站着,一個初到大地方來的婦人。
究竟也沒有這樣大的膽,敢随便在屋子裡拿東西,便是拿了東西,他們穿得這樣單薄薄的,也沒有法子在什麼地方收藏,那末,還是大着膽子出去看看罷。
這樣想着,他就決定着走到那西餐廳後牆的窗戶口子上來了。
向裡張望時,程志前正和一個穿西服的漢子在一邊說話。
介夫還不認得此地的建設廳長,心裡也就想着,這個穿西服的人,莫非就是的,于是悄悄地放着步子,閃到窗子一邊,卻伸了半邊臉,向窗子裡去看着。
隻見那穿西服的人皺了眉苦笑着,口裡說什麼,卻因為他聲音細小,沒有聽得出來。
然而他對于志前的話,表示着苦惱,那是可想而知的。
這完了,高廳長表示出這種态度來,顯然是通不過。
他心裡想到這完了,而同時這兩隻手也不免做出那完了的樣子來,在屁股上重重地拍了一下,就是兩隻腳,也微微地一跳。
殊不知就是這樣一跳,有些頭重腳輕。
恰好那站的所在,地面上有一層浮薄的青苔。
于是呼溜一下,作了個溜冰的勢子,人向下一坐,屁股哄咯地作響,坐在了地上,雖然不感到痛,可是周身的骨節,都是這樣的震得麻酥,坐在地面上,有好幾分鐘說不出話來。
還是在旁邊小屋子裡的茶房,被聲音驚醒,走了出來,忙問是什麼響。
介夫不便答應,悄悄地扶了牆站起來,走到屋檐下,一手撐了腰才向茶房道:&ldquo是我到窗子外看看,裡面有我的朋友沒有?不想那地面太滑,摔了一跤。
&rdquo 說着自己向屋子裡走去。
胡氏道:&ldquo喲!張老爺,你身上怎麼沾了這一身的泥哩?&rdquo 介夫扯起長衣的後擺一看,可不是沾着半截泥嗎?紅了臉道:&ldquo那還不都是為了你們的事?&rdquo 他正想繼續地說下去,把這原故告訴她。
可是送信的那個茶房,已經來回信了。
向介夫說道:程先生回到自己屋子裡去了,叫這位大嫂子,帶了他的姑娘去。
程先生說:&ldquo這席上沒有高廳長。
&rdquo 介夫這才知道自己是白沾了這一身泥,那個穿西服的,并不是高廳長,哦了一聲,還不曾說得别的。
然而這兩位等信息的母女,正覺得坐立不安。
既然有了程先生的話,那還等什麼?胡氏首先就扶了桌子站起來,而且月英比她更急,已經走到房門口了。
胡氏扶着牆,同女兒走到程志前屋子裡來。
這裡除了主人翁,還有一男一女。
男的穿了短裝,敞了胸襟,胡氏這倒明白,叫做西服。
那女的可就難說了,臉上也抹了胭脂粉,可是那頭發蓬了起來,卷了許多卷子,堆在頭上很高,倒有些像洋煙牌子上的洋婆子,身上穿一件綠色的長衣服,拖靠了腳背,在燈亮下,金光燦燦的,生平沒有看到過這種東西,莫不是鼓詞兒上說的,觀音娘娘賜的法衣吧?再說那樣子就更巧了,這樣長的衣服,袖子卻是那樣的短,差不多短到肋窩下來。
胡氏隻一腳跨進這門,手扶了牆,就把那女人看得入木三分。
月英雖是懂事一點,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