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 | 蕭乾

關燈
我也是無趣的。

    我快快走開了。

     自那天以後,我沒有勇氣把散步的路程延長到那平屋了,因為遙遙地,我已由樓下的漆黑,想象出樓上靠東南角那盞殘燈下是有着怎樣狼狽的淚面了。

    推紅燈的老人感到奇怪。

    我常常在他未把紅燈散盡時就兀自折回去。

     &ldquo先生,你張望些什麼?你的路比我的應該還長呢!&rdquo他扶着車把關切地問我。

    半車紅光把他蒼老的臉照得不知年輕了多少。

     &ldquo你去吧,我不能再走。

    &rdquo我倚着細長燈杆,無心地拈着松針。

     &ldquo我不懂得你們年輕小夥。

    &rdquo紅燈老人似乎不甘費力猜測,就重新撐起車把,緩緩向前推去。

    一盞盞紅燈随着他的足迹,散在道旁。

     誰也未料到災難如一機杼壓根兒在不停息地制作着呐。

    星期五的下午,局裡連連接到礦井管理處幾次緊急長途電話,報告井勢不穩的消息。

    呵,沒有人再比我那時痛苦了!我深悔不曾報告上司。

    幾次我抓住頭發想用兇犯自首的勇氣跑去報告一聲,但另一個狡谲的聲音總在我裡面問: &mdash&mdash那樣有什麼用呢? 星期六一大早,我還沒起床時,宿舍甬道就有嘈雜的談論了。

    在我們這通行睡早覺的宿舍裡,這不是常有的。

    平日,這時分茶役提着熱水壺由門口走過都蹑着腳尖,今早,騷動代替了原有的平靜。

    我側着身,聽到許多扇門開了,一定有許多隻腦袋由門縫伸了出來,因為随即聽到許多人問: &ldquo喂,老馬,怎麼回事呀?&rdquo聲音裡都帶着充分的驚怖。

     我忍不住了。

    我踢開被蓋,裸着腳奔了出來。

     &ldquo什麼事情呀?&rdquo我一把扯住茶役的袖口,睜了大眼問。

     &ldquo礦井出亂子了,活埋了三十四十!&rdquo 呵,三十四十地活埋,我頭昏了。

    這些人全是我埋的! 我草草穿上衣服,也顧不得洗臉就走出房門了。

    同事看我那般慌張,以為有我什麼人死在裡面了。

     &ldquo嘿,你幹嗎着慌呵,死的都是工人。

    除了一個鬼子工程師。

    &rdquo 鬼子工程師?這是夢呵!一切我擔慮的就全為噩運成全了嗎?我直瞪着兇兇的眼睛,闖進那個攔我去報告上司的同事房中。

    他還在安閑地刷牙,看到我,就由嘴裡拔出塗滿膏沫的牙刷。

     &ldquo老常!&rdquo我嚷着,&ldquo糟了!全是我,全是我,這個兇犯!&rdquo 他愕然了。

    他仔細端詳一下我顫抖着的臉,就若有機密地趕忙關上房門。

     &ldquo老常,都是你,攔我,攔我。

    瞧,這下我們拿什麼臉活下去!你說說&mdash&mdash&rdquo我似乎在表白自己,又像推诿着殺人的罪名,向他懑怨着。

     聽完我的一片良心發現後,他一臉的緊張嚴肅倒松開了。

    他重新拾起牙刷。

    他甚而微微有點嘻笑了。

    他告訴我礦山不穩是人所共知的。

    這麼快會陷落雖然沒有料到,可是早晚也是得陷的。

    一年六回,誰去調查,那邊工頭也那麼囑咐。

    這回聘請新工程師就正為勘察新井,好補償必然的損失。

     這話能作為大赦令嗎?不,不,可是我覺得肩膀輕松多了。

    我開始了悟自己隻是個小職員,把偌大慘劇的責任都拉到自己背上有些可笑。

     但心上總還有點什麼在絞纏着,使我洗不掉臉上犯罪者的形貌。

    我什麼都敢想,就怕想起賴飛道上的一切景物。

     上午,公事房裡的電話鈴不息地響着。

    工人戚友殷切的探問,新聞記者好奇的探問&hellip&hellip但經理有話,關于這事不準洩露,隻準用&ldquo真相尚未明了&rdquo來搪塞。

     但這事終于被證實了,因為廿七具屍體已經挖了出來。

    許多哭成淚人的家屬用笨重的車輛來領取一張五十塊錢的支票和一具裝殓了屍首的薄木棺材。

     年輕工程師的黑漆棺材,用紮了白綢的汽車一直載到賴飛路道旁的萬壽公墓去了。

     同事們商量送花圈,我也茫然地随了一份。

    但追悼會和葬禮我都不曾去。

    我不敢去。

    他們一回來便學說靈柩入土前,教堂牧師祝禱聲的沉痛宏朗,并連聲誇獎那女人多麼年輕、美麗。

    他們比較英美女人身材的特點,又研究起一個美麗女人嗚咽時的妙态。

    他們每個人似乎都很關心這小孀婦,讨論了許久。

     我不曾說什麼。

     過好些日子,一個黃昏,我為試試自己的勇氣,才又登上了停在紅牌下面的公共汽車。

    賴飛路雖仍奔馳着載了爵士音樂的摩托車,但細長杆柱上的燈光可昏暗多了,像哭腫了的眼睛。

    沿着賴飛道,我拖了沉重的腳步,撩觸着松針,麻木的手指再也感不到針尖的刺痛了。

    煙囪那傻家夥依然纡吐着無名的濃黑怨氣,煙霧彌漫四周空際。

    學堂圓形建築仍如一尊彌陀那麼仰天晾肚。

    晚禱鐘聲響徹原野,永像叮囑着路人一件事。

     平屋已不再有那柔和的燈光,連樓角的殘光也永滅了。

    我好像聽到遠方有沉重的金屬聲穿過這墨色天空,即刻有無數星花在我眼前迸發。

    狂誕的夜,現實的裝幀者,我再不敢向前邁一步了。

     尖尖的漆皮高跟鞋又開始搓揉起聽衆的神經,許多隻手又響朗地劃亂起骨牌來。

    我木然地呆立一下,就匆匆地逃了回來。

     廿四年九月十三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