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 | 祖文
關燈
小
中
大
,一面喊:&ldquo這裡有一位董太太麼?&rdquo
應聲而出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臉皮作暗褐色,眼珠呆滞,稀疏的頭發上搽着很光亮的油。
照這小城市看來,這裝扮是愛好的方辦得到的。
婦人衣服雖不華麗,卻極幹淨,出來時把手按在腹部,站在門邊。
看了一看來人後,于是發問: &ldquo找誰呀?&rdquo &ldquo董太太!&rdquo施婁想不到親家母是那麼一個時派人,故隻是那麼答應着,一時卻說不下去。
但婦人卻已明白來人是找她的,就說: &ldquo董太太是我,你貴姓?&rdquo &ldquo哦,董太太!我姓施,我們是親家!&rdquo 那婦人笑了。
&ldquo哦,親家,我知道。
請屋裡坐!&rdquo 施婁被讓到一間全是雜亂行李的屋裡,屋裡先就有一個老頭兒,正在屋角隅對着鏡子用铗子扯胡子,見客人進來了,害羞似的趕忙想藏躲,卻被婦人指定着:&ldquo這位是我們親家!這是我叔叔!&rdquo 那老頭子隻好不再躲。
董太太介紹完畢,便讓坐。
老頭兒看了施婁一眼,心中有個數兒,不說什麼,卻拿起一根旱煙管吸起來了。
施婁坐在椅子上,右腿搭住左腿,一隻手扇着扇子,一隻手摸着眼鏡,開始他那預備好了的一盤閑話。
&ldquo親家母,幾時逃出來的?沒受損失麼?我丢了三個大騾子!&rdquo他伸出三個手指,用力地點點頭,扇子拿在手裡,暫時忘記了扇;但不久工夫卻又大扇起來。
&ldquo我們昨天逃出的&hellip&hellip誰家不受損失呢?我們的東西多半沒弄出來!&hellip&hellip丢了三個大騾子!吓!&rdquo伊說得很簡單,态度也很鎮靜。
那态度全不像逃難人的态度。
&ldquo真不成樣子!中國兵就會挖戰壕!好好的平地弄得七亂八糟!他們打的仗在哪裡?就是個搶!&hellip&hellip看見日本人,竟像老鼠見貓&hellip&hellip&rdquo 說得似乎太激昂了一點,自己便興奮了,用手挽挽袖子,兩隻多肉的手腕顯露出來。
他後來又說到騾子,有點氣忿了。
用扇子在桌上猛力擊了一下。
老頭兒吸了一袋煙,把煙灰在鞋底上敲下來;他合攏眼睛,不說一句話&mdash&mdash他正在想念他那到前線去挂電線的兒子呢。
施婁覺得這老頭兒是個寡言寡笑的人,但也許是對他不滿意的表現,因又向這個叔叔敷衍了一陣,那老頭子卻隻是哼着,表示&ldquo是的&rdquo&ldquo對的&rdquo&ldquo我承認的&rdquo等意思。
施婁把預先安排的話說盡後,還似乎無從說到本題,便隻好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那董太太向前挺挺身子,做出發言的預告,仿佛同親家說,又仿佛自言自語:&ldquo哪一天才是平定的日子呢?&rdquo說完了,輕輕地籲了一口氣。
施婁關于這個問題,平時似乎就很留心。
他采納了旁人的談話,更加上自己的意見,便做成一個答案。
這答案他一向藏在心裡,從沒有發表過,現在機會來了。
于是他說:&ldquo很難一定!這次比旁次不同:旁次是國内戰争,這次是對外戰争!就以往看,國内戰争從來不會延持很久;但對外戰争就不同了。
三年五年是它,十年八年也是它。
&hellip&hellip有人說,這次中日戰争或将引起世界第二次大戰,如果真是那樣啊&hellip&hellip&rdquo 他說得得意揚揚,剛要繼續下去,忽然想起來此來是為什麼事了。
這個離題太遠,便把那快要吐出的話,硬咽下去。
一心想折入本題,但一時竟不能想出個比較合适的方法,于是連連扇着扇子,很希望扇子幫個忙,把來此要說的話說出。
那親家母平時會說話如今卻不想說話。
如今對于施婁所說的話,頗感生疏:怎麼對外戰争就不同?世界大戰都是哪一些國家?明明是日本來打中國,怎能和世界大戰連在一起?&hellip&hellip現在見他不說,便也樂得不再深究。
然而伊業已覺得施婁此來的目的,一定不隻是随便看看或談談的,必有些别的事情,但伊這時卻不願開口問個明白。
後來伊忽然想起一件新聞,于是說:&ldquo聽說一個婦人抱着一個包袱和一個孩子從家裡跑出來,後面一個兵追着她;她吓壞了。
想把包袱扔掉,僅抱着那孩子,免得太沉重。
及至兵沒有了,她定一定神,看看抱着的孩子,誰知卻是個包袱!原來她扔錯了!把孩子扔了!&rdquo 施婁心中一動,&ldquo
照這小城市看來,這裝扮是愛好的方辦得到的。
婦人衣服雖不華麗,卻極幹淨,出來時把手按在腹部,站在門邊。
看了一看來人後,于是發問: &ldquo找誰呀?&rdquo &ldquo董太太!&rdquo施婁想不到親家母是那麼一個時派人,故隻是那麼答應着,一時卻說不下去。
但婦人卻已明白來人是找她的,就說: &ldquo董太太是我,你貴姓?&rdquo &ldquo哦,董太太!我姓施,我們是親家!&rdquo 那婦人笑了。
&ldquo哦,親家,我知道。
請屋裡坐!&rdquo 施婁被讓到一間全是雜亂行李的屋裡,屋裡先就有一個老頭兒,正在屋角隅對着鏡子用铗子扯胡子,見客人進來了,害羞似的趕忙想藏躲,卻被婦人指定着:&ldquo這位是我們親家!這是我叔叔!&rdquo 那老頭子隻好不再躲。
董太太介紹完畢,便讓坐。
老頭兒看了施婁一眼,心中有個數兒,不說什麼,卻拿起一根旱煙管吸起來了。
施婁坐在椅子上,右腿搭住左腿,一隻手扇着扇子,一隻手摸着眼鏡,開始他那預備好了的一盤閑話。
&ldquo親家母,幾時逃出來的?沒受損失麼?我丢了三個大騾子!&rdquo他伸出三個手指,用力地點點頭,扇子拿在手裡,暫時忘記了扇;但不久工夫卻又大扇起來。
&ldquo我們昨天逃出的&hellip&hellip誰家不受損失呢?我們的東西多半沒弄出來!&hellip&hellip丢了三個大騾子!吓!&rdquo伊說得很簡單,态度也很鎮靜。
那态度全不像逃難人的态度。
&ldquo真不成樣子!中國兵就會挖戰壕!好好的平地弄得七亂八糟!他們打的仗在哪裡?就是個搶!&hellip&hellip看見日本人,竟像老鼠見貓&hellip&hellip&rdquo 說得似乎太激昂了一點,自己便興奮了,用手挽挽袖子,兩隻多肉的手腕顯露出來。
他後來又說到騾子,有點氣忿了。
用扇子在桌上猛力擊了一下。
老頭兒吸了一袋煙,把煙灰在鞋底上敲下來;他合攏眼睛,不說一句話&mdash&mdash他正在想念他那到前線去挂電線的兒子呢。
施婁覺得這老頭兒是個寡言寡笑的人,但也許是對他不滿意的表現,因又向這個叔叔敷衍了一陣,那老頭子卻隻是哼着,表示&ldquo是的&rdquo&ldquo對的&rdquo&ldquo我承認的&rdquo等意思。
施婁把預先安排的話說盡後,還似乎無從說到本題,便隻好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那董太太向前挺挺身子,做出發言的預告,仿佛同親家說,又仿佛自言自語:&ldquo哪一天才是平定的日子呢?&rdquo說完了,輕輕地籲了一口氣。
施婁關于這個問題,平時似乎就很留心。
他采納了旁人的談話,更加上自己的意見,便做成一個答案。
這答案他一向藏在心裡,從沒有發表過,現在機會來了。
于是他說:&ldquo很難一定!這次比旁次不同:旁次是國内戰争,這次是對外戰争!就以往看,國内戰争從來不會延持很久;但對外戰争就不同了。
三年五年是它,十年八年也是它。
&hellip&hellip有人說,這次中日戰争或将引起世界第二次大戰,如果真是那樣啊&hellip&hellip&rdquo 他說得得意揚揚,剛要繼續下去,忽然想起來此來是為什麼事了。
這個離題太遠,便把那快要吐出的話,硬咽下去。
一心想折入本題,但一時竟不能想出個比較合适的方法,于是連連扇着扇子,很希望扇子幫個忙,把來此要說的話說出。
那親家母平時會說話如今卻不想說話。
如今對于施婁所說的話,頗感生疏:怎麼對外戰争就不同?世界大戰都是哪一些國家?明明是日本來打中國,怎能和世界大戰連在一起?&hellip&hellip現在見他不說,便也樂得不再深究。
然而伊業已覺得施婁此來的目的,一定不隻是随便看看或談談的,必有些别的事情,但伊這時卻不願開口問個明白。
後來伊忽然想起一件新聞,于是說:&ldquo聽說一個婦人抱着一個包袱和一個孩子從家裡跑出來,後面一個兵追着她;她吓壞了。
想把包袱扔掉,僅抱着那孩子,免得太沉重。
及至兵沒有了,她定一定神,看看抱着的孩子,誰知卻是個包袱!原來她扔錯了!把孩子扔了!&rdquo 施婁心中一動,&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