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 | 蕭乾
關燈
小
中
大
麼可憐,那麼可愛!生活在它們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所以謙和溫柔,處處來得從容。
有時,梅和我迎着窗并肩坐着,守定工作的孩子們,一條蠶在我嘴角的痣上織來織去,總也不走。
最後是把一根絲拉到同一位置的梅的痣上去。
我倆相顧都笑了,笑這淘氣的蠶。
那個又在梅的眼睫上一來一去地鋪,鋪得像歐洲貴婦的面紗。
梅怕把眼珠鋪瞎了,就罵聲讨厭,挪了開去。
然而死心眼兒的蠶偏又轉回了頭來鋪。
有的蠶東織西鋪地不在乎成績,也沒有一定的方向,我們喚它作浪漫派。
有的縮在相角,如圖案畫家似的安排就緒地鋪,鋪成齊整的絲邊,我們叫它作古典派。
我們利用浪漫派裝飾相心,利用古典派建設相邊,各派的孩子們在我們的調度下,便按着個性認真地做去。
私下也許是報答那養育之恩吧!他們或者會把那漾着星波的梅的眼當成柳塘,把睫毛當成荻岸,把眉當成青嶂,把新剪的頭發當成曠古的森林。
發間插的那朵玉蘭也許成了深林裡的古井或是廉潔的一餅圓月。
我的鼻子也許成了長城,嘴也許是無底的山洞。
我倆坐得那麼緊,簡直把蠶全忙在一堆了。
日子過去了多少,看看這張相片繡的厚度就可以知道了。
幾天的工夫,一張雪白柯達紙已織成金黃色了,燦爛得可以比晚霞。
但是,可憐的蠶呀,卻消瘦得比才生育完的婦人還慘凄。
一張歡愉的相片上蠕動着幾條枯瘦老暮的生物,真是如喜宴上奏起哀樂來一樣地煞風趣。
一個黃昏,梅握着兩隻給太陽吻過的蜜柑,披着一身晚霞看我來了。
落日的一抹餘晖正灑在案頭的相片上,梅一眼看見蠶肚裡的絲快吐淨了,動作一天比一天迂滞,身體一天比一天瘦小,就唏噓起來。
她帶點鄙夷地說:&ldquo得了罷,也該讓他們歇歇。
看,活兒做得多好,你真狠得叫他們一寸絲不留地死去嗎?&rdquo這是一個母親型的女人的真話,但這卻冤枉了我。
因為我原想叫他們各盡所能呢。
想想看,把一個未吐盡絲的蠶埋葬到永息的地方,還不是跟把一個充滿了熱烈理想的豪傑塞進棺材一樣?然而梅的話終于打動了怕做吝啬鬼的我,于是我們計劃起蠶的養老問題。
有的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童年幹的事長大了還會重演。
這話在我身上可就不假了。
幼時被我喂養過的蟋蟀,身後都曾享受過我安排周道的葬禮&mdash&mdash一具填了花紙的丹鳳火柴盒制的小小棺材,一些食物,一星兒水,有時,還不能吝惜一點點眼淚!如今,商量到蠶的養老問題,我馬上隔山一躍就躍到棺材問題上去了。
梅說,傻瓜,他還要變蛾子呢!于是,又回到養老問題。
鑒于動物眷戀故鄉的本能,我們的決議便以為把原有盒子作養老院最為得體。
梅自薦處置這件事情。
一陣愈來愈微的樓梯聲&mdash&mdash停一下&mdash&mdash又一陣愈來愈響的樓梯聲,梅蝴蝶一樣地又飛回到我面前了。
一手握着一團新棉花,一手是些枯了的葉子。
我問,她斜睨了我一眼,說:&ldquo你不得過問。
&rdquo我隻好看着,看着她把棉花舒舒坦坦地鋪在匣子裡,周圍撒上剪碎的葉末。
然後把六條懶懶的老蠶&mdash&mdash這時我已丢掉了囝囝,甚至孩子的感覺,而且沒有資格那樣稱呼他們了,因為他們比我還老邁呢!輕輕地安置在棉花上。
它們也就像在醫院住三等病房大屋子裡的病人一樣,不作聲地躺下去了。
梅傷感地搓搓手,屈下身子向它們說,安心地做夢罷!你們唯一心愛的東西,我都堆在你們身邊了。
願這氣息洗去荒年的印象,使你們的夢境豐滿。
放心,我們要好好待你們的子孫,把你們一代一代都埋在一塊兒。
然而身子彎成齒形的鐮刀似的老蠶們卻毫無動靜,隻酣酣地睡去了。
夜,由山邊、由江上,波濤似的襲來了。
我倆如黑袍長髯的神父似的圍立在他們的死床畔,守着這六條無可責貶的生命,直到夜色順便帶進來一個老太太的聲音時,梅就被叫回家吃飯去了。
廿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有時,梅和我迎着窗并肩坐着,守定工作的孩子們,一條蠶在我嘴角的痣上織來織去,總也不走。
最後是把一根絲拉到同一位置的梅的痣上去。
我倆相顧都笑了,笑這淘氣的蠶。
那個又在梅的眼睫上一來一去地鋪,鋪得像歐洲貴婦的面紗。
梅怕把眼珠鋪瞎了,就罵聲讨厭,挪了開去。
然而死心眼兒的蠶偏又轉回了頭來鋪。
有的蠶東織西鋪地不在乎成績,也沒有一定的方向,我們喚它作浪漫派。
有的縮在相角,如圖案畫家似的安排就緒地鋪,鋪成齊整的絲邊,我們叫它作古典派。
我們利用浪漫派裝飾相心,利用古典派建設相邊,各派的孩子們在我們的調度下,便按着個性認真地做去。
私下也許是報答那養育之恩吧!他們或者會把那漾着星波的梅的眼當成柳塘,把睫毛當成荻岸,把眉當成青嶂,把新剪的頭發當成曠古的森林。
發間插的那朵玉蘭也許成了深林裡的古井或是廉潔的一餅圓月。
我的鼻子也許成了長城,嘴也許是無底的山洞。
我倆坐得那麼緊,簡直把蠶全忙在一堆了。
日子過去了多少,看看這張相片繡的厚度就可以知道了。
幾天的工夫,一張雪白柯達紙已織成金黃色了,燦爛得可以比晚霞。
但是,可憐的蠶呀,卻消瘦得比才生育完的婦人還慘凄。
一張歡愉的相片上蠕動着幾條枯瘦老暮的生物,真是如喜宴上奏起哀樂來一樣地煞風趣。
一個黃昏,梅握着兩隻給太陽吻過的蜜柑,披着一身晚霞看我來了。
落日的一抹餘晖正灑在案頭的相片上,梅一眼看見蠶肚裡的絲快吐淨了,動作一天比一天迂滞,身體一天比一天瘦小,就唏噓起來。
她帶點鄙夷地說:&ldquo得了罷,也該讓他們歇歇。
看,活兒做得多好,你真狠得叫他們一寸絲不留地死去嗎?&rdquo這是一個母親型的女人的真話,但這卻冤枉了我。
因為我原想叫他們各盡所能呢。
想想看,把一個未吐盡絲的蠶埋葬到永息的地方,還不是跟把一個充滿了熱烈理想的豪傑塞進棺材一樣?然而梅的話終于打動了怕做吝啬鬼的我,于是我們計劃起蠶的養老問題。
有的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童年幹的事長大了還會重演。
這話在我身上可就不假了。
幼時被我喂養過的蟋蟀,身後都曾享受過我安排周道的葬禮&mdash&mdash一具填了花紙的丹鳳火柴盒制的小小棺材,一些食物,一星兒水,有時,還不能吝惜一點點眼淚!如今,商量到蠶的養老問題,我馬上隔山一躍就躍到棺材問題上去了。
梅說,傻瓜,他還要變蛾子呢!于是,又回到養老問題。
鑒于動物眷戀故鄉的本能,我們的決議便以為把原有盒子作養老院最為得體。
梅自薦處置這件事情。
一陣愈來愈微的樓梯聲&mdash&mdash停一下&mdash&mdash又一陣愈來愈響的樓梯聲,梅蝴蝶一樣地又飛回到我面前了。
一手握着一團新棉花,一手是些枯了的葉子。
我問,她斜睨了我一眼,說:&ldquo你不得過問。
&rdquo我隻好看着,看着她把棉花舒舒坦坦地鋪在匣子裡,周圍撒上剪碎的葉末。
然後把六條懶懶的老蠶&mdash&mdash這時我已丢掉了囝囝,甚至孩子的感覺,而且沒有資格那樣稱呼他們了,因為他們比我還老邁呢!輕輕地安置在棉花上。
它們也就像在醫院住三等病房大屋子裡的病人一樣,不作聲地躺下去了。
梅傷感地搓搓手,屈下身子向它們說,安心地做夢罷!你們唯一心愛的東西,我都堆在你們身邊了。
願這氣息洗去荒年的印象,使你們的夢境豐滿。
放心,我們要好好待你們的子孫,把你們一代一代都埋在一塊兒。
然而身子彎成齒形的鐮刀似的老蠶們卻毫無動靜,隻酣酣地睡去了。
夜,由山邊、由江上,波濤似的襲來了。
我倆如黑袍長髯的神父似的圍立在他們的死床畔,守着這六條無可責貶的生命,直到夜色順便帶進來一個老太太的聲音時,梅就被叫回家吃飯去了。
廿二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