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 林徽因

關燈
作者誤會了短篇的限制,把它的可能性看得過窄的緣故。

    生活的斷面,這裡少有人嘗試,剖示貼己生活的矛盾也無多少人認真地來做。

    這也是一種遺憾。

     至于這裡關于短篇技巧的水準,平均的程度,編選人卻要不避嫌疑地提出,請讀者注意。

    無疑的,在結構上,在描寫上,在叙事與對話的分配上,多數作者已有很成熟自然的運用。

    生澀幼稚和冗長散漫的作品,在新文藝早期中毫無愧色地散見于各種印刷物中,現在已完全斂迹。

    通篇的連貫,文字的經濟,着重點的安排,顔色圖畫的鮮明,已成為極尋常的标準。

    在各篇中我們相信讀者一定不會不覺察到那些好處的,那些地方給了編選人以不少愉快和希望。

     最後如果不算離題太遠,我們還要具體地講一點我們對于作者與作品的見解。

    作品最主要處是誠實。

    誠實的重要性還在題材的新鮮、結構的完整、文字的流麗之上,即作品需誠實于作者客觀所明了、主觀所體驗的生活。

    小說的情景即使整個是虛構的,内容的情感卻全得借力于迫真的、體驗過的情感,毫不能用空洞虛假來支持着傷感的&ldquo情節&rdquo。

    所謂誠實并不是作者必須實際地經曆過在作品中所提到的生活,而是凡在作品中所提到的生活,的确都是作者在理智上所極明了、在感情上極能體驗得出的情景或人性。

    許多人因是自疚生活方式不新鮮,而故意地選擇了一些特殊浪漫而自己并不熟識的生活來做題材,然後敲詐自己有限的幻想力去鋪張出自己所沒有的情感,來騙取讀者的同情。

    這種創造浪費了文字來誇張虛僞的情景和傷感,那些認真的讀者,要從文藝裡充實生活、認識人生的,自然要感到十分的不耐煩和失望。

     生活的豐富不在生存方式的種類多與少,如做過學徒,又拉過洋車,去過甘肅又走過雲南,卻在客觀的觀察力與主觀的感覺力同時的銳利敏捷,能多面地明了及嘗味所見、所聽所遇,以及種種不同的情景;還得領會到人在生活上互相的關系與牽連、固定的與偶然的中間所起的戲劇式的變化;最後更得有自己特殊的看法及思想,信仰或哲學。

     一個生活豐富者不在于客觀地見過若幹事物,而在于能主觀地激發很複雜、很不同的情感,能夠同情于人性的許多方面。

     所以一個作者,在運用文字的技術學問外,必須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感覺和了解之間,理智上進退有餘,情感上橫溢奔放,記憶與幻想交錯相輔,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筆下才現着活力真誠。

    他的作品才會充實偉大,不受題材或文字的影響,而能持久普遍地動人。

     這些道理讀者比作者當然還要明白點,所以作品的估價永遠操在認真的讀者手裡,這也是這個選集不得不印書,獻與它的公正的評判者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