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關燈
小小的不挂齒的,大師行事的目的更不可能是為了一個獎,大師也不是受到一個評委會肯定後就成了的,大師更不會為了一個獎去放棄母語(以上大師稱号不包括尊敬的評委老師)。

    雖然現在中國作家水平夠差的,而且還鬧騰喧嘩,但不能否認中文的魅力。

    現實情況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身在福中不知福。

    告訴你一個從新聞上看來的秘密,諾貝爾獎這兩年經濟上一直有點問題,說不定某天諾貝爾獎就挂了,到那個時候,您這位用英語寫作的中國準大師,這個不為自己也不為讀者(為讀者寫作其實已經夠賤了)而為一個獎去寫作的大師,世界觀和人生觀會不會崩塌呢? 想必在英國文學熏陶下的你,第一個反應肯定是:哦,我的上帝。

     一些回答 最近老有記者來問我關于作家富豪榜的事,口述不清,容易斷章取義,這裡就作個總的回答,記者有這個問題就可以不問我了。

     我認為,一個作者的版稅是十分容易調查和透明的,如果哪天我閑了,也可以排一個出來。

    因為作者的版稅是差不多的,印數是可以看到的,書價是擺在那裡的,三者相乘再減去百分之十多的個人所得稅就可以。

     作家在中國算是個開心的行業,沒有上司壓榨,也沒有同事間勾心鬥角。

    不用淋雨曬太陽。

    這樣的收入在中國這樣的國情算是非常不錯的。

    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這輩子寫的書加起來的總和是還不如國外一個普通暢銷書作家寫一本書多的。

    我們還号稱是文化大國,人口又那麼多,書價相對平均工資也完全不算貴,所以,這隻能說明我們書銷量少,盜版多,文化部門監督不力。

    試想,一個十三億人口全國最有錢的作家這輩子加起來的錢還不到一百萬英鎊,不是要被其他國家笑掉大牙。

     所以,我希望為首的餘秋雨可以賺到一億四千萬,這個行業才算正常。

     至于為什麼有的作家有錢,有的作家窮,這問題太沒有意義。

    任何行當都是這樣,有混得下去的和混不下去的。

    中國還是缺少大作家的,大作家要有好文筆和人格魅力。

    但從很多人的留言上,我看見大家似乎也很希望這樣一個人能最後窮死。

     作者是必須保持清高的,但這些隻是應得的版稅。

    我寫一本書,就是這些錢,我難道該不要,送給出版社?經濟保障也是清高的重要前提,飯都吃不飽,人家拿幾百塊錢晃晃,為了養家糊口,恐怕也得給某樓盤寫詩了。

    我也是因為版稅的保障,所以可以推辭和拒絕幾乎所有的商業活動。

     另外有人問,說拿這個定義文豪對不對?肯定不對,但我相信,文豪都肯定不會窮。

    就近一百年裡,人類社會正常後,國内外能數得上的文豪大部分都是這樣。

    這和所有行業都是一樣的。

     文人幾文 在所有的榜中,作家的版稅榜應該算是比較容易做的。

    一個寫書的,也沒太多商業活動,赤裸裸的印數乘以版稅乘以銷量。

    當然,銷量多少是很難算的,别說記者不知道,連作者都不知道。

    最倒黴的情況就是連出版社都不知道,隻有印刷廠知道,比如我的《長安亂》。

     統計一個作家得到多少錢,最靠譜的是從稅務局去查。

    因為作者得到的錢都是扣稅以後的,比如我,我的版稅率在14%到15%,稅後應該在12%多。

    這是實打實的,所以,建議下期的榜單由稅務局來制定。

    以後某些出版社在号稱瞬間賣了一百多萬冊的時候,也請把開給作者版稅的扣稅單示衆,和諧社會,吹牛也得上稅嘛。

     今年的統計我有380萬的收入。

    我覺得我的錢光明正大,所以沒有什麼不能說的。

    基本上,任何數字對于餘秋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