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關燈
文學群毆學術造假大結局,主要代表講話 其實當初寫第一篇文章純粹因為我心情不好。

    但這樣的文章我想寫了至少得有五年了。

    白烨文章裡的圈子意識是我極度厭惡的。

    相聲為什麼發展成今天的樣子,就是因為太講究圈子輩份資曆。

    文學是藝術的大宗,某些人還以為自己是鄧小平,以為哪裡劃個圈那裡就是特區。

    大圈圈就是這幫人組成的所謂文壇。

    他們把持部分話語權,胡說八道,指鹿為馬,拿錢說話,策劃圖書,迂腐愚昧,停滞不前,倚老賣老,道貌岸然,陽奉陰違,裝逼扯蛋,強奸文學。

     其實,歸根結底,不用任何争論,他們會被自然淘汰。

     這今天的采訪裡,著名文學評論家,解玺璋說:如果我是韓寒的家長,我絕對大嘴巴扇他,有人養沒人教。

     這就是一個文學評論家的素質。

     以後成語詞典裡倚老賣老的解釋就改這句得了。

    多生動,還帶表情的。

     解說的對,文學要的就是有人養沒人教。

    這幫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對晚輩的看法永遠是:你要我教教才行,才能知道什麼是文學。

     誰上當誰完蛋。

    什麼主流文學,文學血統,全是在玷污文學。

     文學評論基本是不可信的,從白烨的光輝曆史上我們已經能看出來了,這也算是一種學術腐敗,他還是社科院的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津貼的人。

    白烨是千千萬這樣的人中的一個,為什麼偏偏選擇了白烨,至少也要給白烨一個交代,飛來橫禍為什麼,究竟為什麼! 對不起大家,我這理由有點不夠豪邁,是因為您姓白,b開頭,在新浪右邊的評論家的名人博客索引裡排在最前面,被我第一個看見了。

    誰讓你姓白,以你幹的那些事,你應該姓黑才對,這樣h開頭,還能和我挨着。

    最危險的地方說不定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今天的采訪裡有一段: 當記者向白烨求證韓寒質疑他職業道德的那三個事件是否屬實時,白烨一直不肯做正面回答,隻是強調自己工作忙得根本顧不上這個“韓白之争”,并表示昨天上午和朋友商量之後已經決定什麼都不再說了。

    在白烨看來,這件事情本來屬于一個網絡事件,“垃圾放在垃圾桶裡就好了。

     我一直找不出合适的詞來形容白烨們和當今文學小壇子的關系,關鍵時候還是老前輩厲害,給了我啟發,原來這關系就是“垃圾放在垃圾桶裡”啊。

     和任何場合把自己當爹的解玺璋們,收了錢就能把自己當兒子的白烨們,是無法争論什麼的,因為他們臉皮太厚,僞君子已經做的自己把自己當君子了。

    說到底,這是一場互相看不順眼。

    80後是一個多麼缺心眼的概念啊,79年生的人和80年的生的人區别大還是80年生的人和89年生的人區别大?一稈子能打翻一船人,打不翻一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