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關燈
樣性格的人,他都會說偏多了。

    還有大部分的作家會說,我不知道,有那麼多麼,我沒算過呀。

     作家真是性情中人,都不帶算的啊。

     380萬這個數字對我而言的确是偏多的。

    我今年就出版了《光榮日》一本書,版稅190多萬,扣除稅後是160多萬。

    其他的老書的銷售可以給我帶來幾十萬的收入,扣稅後所有的加在一起應該在200萬左右。

    看來今年要去光榮報稅了。

    說來慚愧,去年我都沒資格去報稅,就賽車的收入不幸沒能到報稅的标準,而《一座城池》又是前年出版的。

     至于我比賽沒錢用出書來補貼一說,那就是想當然了。

    我不是玩車,我是在比賽。

    玩車是花錢玩,而不管你是奔馳寶馬還是保時捷,想讓我開快車是要給我錢的。

    所以,憑借今年的全錦賽年度車手冠軍,在賽車上應該有版稅的十分之一的收入。

    同時友情提醒,國内最頂尖的車手,在最好的年頭,收入都不超過100萬,而且任務是全力拼搏拉力和場地的冠軍,是冒着一點點生命危險的,建議想發财的不要選擇這行。

     看這個榜單,現在的作家都在以量取勝,而且更加的産業化。

    據悉,一年内,年度賺錢總冠軍,中國作協會員、原創作家郭敬明出版的自己的書加上提版稅的文學雜志大約有十四本。

    靠自己寫賺300萬,再靠編寫賺800萬,也是他充分發揮特長的體現。

    當然,這1100萬還要扣除他的公司運營成本,這個運營成本很大,因為老闆需要看到黃浦江,以确定自己真的在上海。

    雖然他雇的人都很窮,但古訓說"文人雇窮",所以也無可厚非。

    不過首富的團隊似乎窮得有點厲害,導緻了一些人窮則思變。

     鄭淵潔的全集近50本,于丹也有五六本,饒雪漫(我的第一篇小說當時在《少年文藝》就是她發表的,特此恭喜)也有很多本書。

    這也說明其實我們的閱讀環境還不是很好,總體來說我不覺得一年寫很多本書對于單個的作家來說是長久之計。

    但靠寫作發家在這幾年還是有可能的。

    比如這個榜單的制榜人,我建議他采訪采訪這個榜上的人,然後寫一本《作家告訴你怎麼發家》或者《坐家傍上榜上作家》,萬一特别暢銷,說不定明年的第一名就是他了。

    那将是多麼好玩的一個景象。

    明年榜單第一名,xxx,作品是教你如何排到這個榜第一名的一本書。

    那真是言傳身教,世界級的示範。

     以這個數字來看,中國的寫作者賺的還是太少了,而且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家,還是很難出現超級暢銷書。

    我很希望以後中國能做到一本暢銷書可以賺1000萬,也就是100多萬美元,就算這樣,還是世界平均水平以下的。

    因為我們自吹自擂說自己是文化大國說了無數年了,文化大國的人都不大喜歡讀書啊?或者就喜歡讀盜版書?别告訴我正版太貴。

    平心而論,書在我國算是比較便宜的商品了,而且豬肉和汽油的漲價似乎還沒能帶動書的漲價。

    我記得我的書在8年前是20塊左右一本,現在基本也在20塊一本。

    别告訴我50年後還是20塊錢一本,我希望等2058年,我們在迎接再一次奧運會的時候,算上每年的通貨膨脹,出一本暢銷書的版稅200萬别隻夠我坐飛機去一次北京的,當然,我更相信當時的機票是50萬一張,燃油附加稅150萬。

     還是希望中國早點出現超級暢銷書,最好是小說,單本能賣1000萬本以上的。

    當然是真實數據,不是出版社用嘴賣出來的。

    也就是說,130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會買一本。

    這個要求應該不過分。

    縱然那個人不大可能是我,我也如此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