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關燈
着,"飛揚,飛揚,飛揚"。

    徐的散文基本也是延續他情書的路子,所以更算不得好。

    他要贊美一爐子,就把爐子當成林徽因寫就成了;同理,他要寫這爐子不好,就把爐子當成張幼儀來寫就成。

     基本上,徐的筆法就是向所有事物寫情書。

    所以他的散文很羅嗦。

     徐以前不是這樣的,1921年的留學讓他接觸到了西方的詩歌。

    沒接觸西方多久,1922年就回國了。

    兩年的時間正是熱戀期,讓徐在西方待個二十年恐怕他也就沒感覺了。

    帶着西方的一些小東西回來的徐自然受不了當時的中國,但基本啥都沒幹,就使出了在西方模仿到的詩歌流派,開始唯美地寫起詩來,人稱"中國的雪萊"。

    關鍵是中國有雪萊嗎?中國就是中國,雪萊就是雪萊,中國隻有雪菜。

    徐的詩歌其實要比現代詩人的詩寫得強很多,因為他想唯美,但時世又唯美不起來,兩者一結合一變态,成了獨特的風格。

    而且徐的詩歌其實還留有舊詩的影響,無論是押韻、重點句的重複和格式上的對整,都沒走太遠。

    基本上生物都能看明白,這也是那時候新詩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如果徐活到現在,看見現在的新詩,肯定覺得他那次去北平選擇的交通工具是正确的。

     我相信大部分人除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外沒有讀過徐的其他作品,人雲亦雲就跟着說他是個大才子。

    徐有才情是真的,大才子真的說不上,尤其在那個出文豪的年代,徐的這點小才華和歐洲幾日遊帶回來的東西真算不得什麼,泡妞倒是可以。

    對于男人來說,泡妞隻是一種才能,而不是一種才華。

     這些是我高中時候看過,最近再次翻過他的作品後的感想。

    不能因為他姓徐,我就得網開一面。

    但有一個人,藏在這個事情裡,沾了光,被更加嚴重地高估了,她就是林徽因。

    她的最大貢獻是給了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一個好聽同時也不知所雲的名字。

    至于她是一代才女,我更是沒看出來。

    她的才能就是把那些雕蟲小技和三腳貓功夫演變成了後世對她的肯定。

    她是勢利的,現實的。

    我不喜歡這樣的女子。

    徐按照她的意願和原配離婚,她卻最後嫁了梁啟超的兒子。

    李嘉欣誓嫁豪門,大家就都表示鄙夷,早知道,李嘉欣學着寫寫小詩嘛,反正寫詩那麼容易。

    林徽因還是個"建築學家",她的一點小詩文靠着徐志摩,建築學上的小成就也是靠着梁思成,加上當時的什麼學入門都比較容易,"老公老公我愛你,跟着你變成大才女",這是比較簡單的。

    她的詩和散文就更别提了。

    徐志摩模仿西方詩就已經走樣了,她再模仿"中國的雪菜",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她是"雪梨",自然可想而知。

    不是男女平等嗎,我們不能因為她是個女的就降低标準,字寫順了就叫大才女。

     那個年代裡,女子無才便是德。

    但總也不能女子無德便是才啊。

     人也都死了,留下來的話也不知道真假了,天知道他們那五六個人當年究竟是怎麼回事。

    也就是在當年,這些婚外情、嫁豪門、抛妻抛子自己反被抛、大牌間恩怨、幾角戀能成為個好故事,這要在如今,肯定要被更加庸俗的世人罵死--炒作,這是陸小曼的經紀公司為了捧新人,号稱蔡依林接班人的陸小曼的炒作!徐志摩要出詩集了,他和林徽因被偷拍了!但讀者懷疑是徐的出版社自己安排人拍的!炒作啊……這樣就多麼的無趣了! 讓他們留在那年代吧。

    他們都隻是那個人物輩出的年代裡的小才情。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随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鬥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