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對逼真性的一個曆史注釋(1964)

關燈
這裡要對逼真性和概率之間的混淆的早期史作些評論(作為對第十章第ⅩⅣ節的補充)。

     (1)簡言之,我的命題如下所述。

    我們所掌握的最早的說法明确地運用類真或逼真的觀念。

    後來,&ldquo類真&rdquo變得模棱兩可了:它獲得了附加的意義諸如&ldquo像真的&rdquo或&ldquo或然的&rdquo或&ldquo可能的&rdquo,因此,在有些場合就不清楚是指哪種意思了。

     在柏拉圖那裡,由于他的極關重要的模仿或模拟理論,這種模棱兩可變得很明顯:正如經驗世界模仿理念的(真)世界一樣,經驗世界的說明或理論或神話也(似乎)&ldquo模仿&rdquo真理,因而隻是&ldquo類似真理”或者,把同樣這些詞句按它們的其他意思來譯,這些理論不是可證明的、必然的或者真實的,而隻是或然的、可能的或者(一定程度上)是似乎真實的。

     這樣,柏拉圖的模拟理論便為(那時已流行的)錯誤的和引人入歧途的&ldquo類真的&rdquo等于&ldquo或然的&rdquo的等式提供了類似哲學基礎的東西。

     亞裡士多德使一個附加的意義變得相當突出:&ldquo或然的&rdquo=&ldquo頻繁地出現的&rdquo。

     (2)為了提供一點細節,我們先看看《奧德賽》的19,203這段:足智多謀的俄底修斯告訴珀涅羅珀(她沒有認出他來)一個包含了一點兒真實因素的虛假故事;或者像荷馬所說的那樣,&ldquo他使得許多謊言像真理一樣&rdquo(&ldquoetumoisinhomoia&rdquo)。

    在《神譜》的27f中重複了這句話:奧林匹斯的缪斯,這些宙斯的女兒們,對赫希俄德說:&ldquo我們懂得怎樣撒許多謊,說得像真理一樣;但是,我們也懂得怎樣說真理(alētheia),如果我們願意的話。

    &rdquo 這段話也很有意思,因為這段話裡,etumos和alēthēs都作為&ldquo真實&rdquo的同義詞出現。

     包含短語&ldquoetumoisinhomoia&rdquo的第三段是《神譜》的713,這裡狡猾受到贊揚(就像在《奧德賽》裡一樣),把謊言說得像真的一樣的能力被說成是神授的(也許暗中指《神譜》中的缪斯):&ldquo你應該用神一般的内斯特的如簧巧舌把謊言說得像真話一樣。

    &rdquo 和這些段落有關的一件事是,它們全都和我們今天所稱的&ldquo文學批評&rdquo有關。

    因為,這是個&ldquo講故事&rdquo的問題,而這些故事是(和聽起來是)像真的似的。

     在色諾芬那裡可以看到非常相似的一段話,色諾芬本人就是個詩人,也許還是第一個文學批評家。

    他引入了(DKB35)術語&ldquoeoikota&rdquo來代替&ldquohomia&rdquo。

    也許在提到他自己的神學理論時,他說:&ldquo我們可以猜想,這些東西有如真理&rdquo(eoikotatoisetumoisi;亦見前面第219頁)。

     這裡我們又獲得了一個短語,這個短語同一個術語一起明确地表達了逼真性(不是概率)的觀念,這個術語(我已把它譯成&ldquo我們可以猜想&rdquo)源出于doxa(&ldquo意見&rdquo),而doxa這個術語在巴門尼德那裡和巴門尼德以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個術語也出現在色諾芬的最後一行即B34中,這一行前面已在第37和219頁上引過,用于同&ldquosaphes&rdquo即&ldquo确實真理&rdquo相對比。

    ) 接下去的一步是重要的。

    巴門尼德的B8,60使用了eoikota(&ldquo相似的&rdquo或&ldquo類似的&rdquo),而沒有明确地提到&ldquo真理&rdquo。

    我認為,還是像在色諾芬那裡一樣,意思是&ldquo像真理似的&rdquo,我前已按此翻譯了這段話(&ldquo完全像真理”參見前面第16頁)。

    我的主要論據是它和色諾芬B35相似。

    這兩段話都是說凡人的意見或猜想(doxa),兩段話都說了一些相當贊同它的話;兩段話都顯然意味着,這種相當&ldquo好的&rdquo意見實際上并非真實叙述。

    盡管有這些相似性,巴門尼德的話常常還是被譯成&ldquo或然的和可能的&rdquo(參見前面第340頁上的注①)。

     這一段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它和柏拉圖的《蒂邁歐篇》中的一段重要的話(27e&mdash30c)密切相關。

    在這一段裡,柏拉圖從巴門尼德區分&ldquo始終現存和從不生成的東西&rdquo與&ldquo始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