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人文主義和理性(1)
關燈
小
中
大
現自然本身最内在秘密的陳舊抱負;以及這種抱負的落空;在精心地(但我認為并不成功)嘗試判定物理學在生物活動的世界中的作用以後,他最終達緻一種生物學本體論&mdash&mdash主張實在(它隻能是我們的世界,一個為我們的實在(6))是一個活動的結構的學說;&ldquo不同種類和不同範圍的活動&rdquo的結構的學說(第248頁);他用我們之參與這個世界即這個活動結構的問題取代我們對自在世界的知識的問題。
雖然這個理論的許多東西使人回想起某些形式的實用主義、操作主義和工具主義,但它仍然是自從叔本華和柏格森想建立一個新的形而上學世界以來最富于創造性的嘗試之一,也是一個能和現代科學相容的嘗試。
這種新嘗試赢得了尊敬;但它并不令人信服。
相反,我覺得,于克斯屈爾的知識論和本體論顯然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之上。
任何熟悉唯心主義認識論之缺陷的人都很容易看出,這種錯誤必定類似于把實在的東西和已知的東西混同起來的錯誤,即esse=sciri[本質=科學]。
這導緻貝克萊的esse=percipi[本質=感知]和黑格爾的esse=concipi[本質=概念],現在,它把一個正确地認為知識就是一種活動的生物學家引導到esse=agi[本質=活動],就是說引導到這樣一種學說:&ldquo實在&rdquo是受作用的事物,或者活動的對象,或者我們生物學活動的圖式的一個因子&mdash&mdash情境因子。
更具體地說,在于克斯屈爾的論證中可以指出三個錯誤。
在他描述物理學抱負之失敗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第一個錯誤。
在我看來,這種分析表現出某些對相對論的典型的和流行的誤解。
(認為相對論的宇宙不知道連續時間和連續空間,隻知道&ldquo孤島般的時空聯系&rdquo,那是錯誤的;根據參照系等當原理推出實在的相對化,那也是錯誤的。
與此相反,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間隔的實在性和不變性。
)現代物理學(對不起,海森堡)确實試圖提供給我們一幅宇宙圖景;當然,它畫得好壞是另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一點,那麼,認為我們必須用一種新的生物學世界觀來取代一種據認為正在瓦解的物理學世界觀的見解,就變得軟弱無力了。
第二個錯誤極其令人感興趣。
它發生在于克斯屈爾責備洛倫茨作循環推理,責備他沒能認識到他本人(和于克斯屈爾)的新生物學觀點的全部結果的地方。
于克斯屈爾告訴我們,洛倫茨相信活動圖式(包括&ldquo生物學經驗&rdquo的圖式)是通過用試錯法使它們自身适應外部世界而發展起來的。
于克斯屈爾反對這個觀點。
他斷言,洛倫茨&ldquo沒能把握住下述發現所帶來的新觀點&rdquo(這個發現部分地歸功于洛倫茨本人):&ldquo我們周圍的世界,像它給予我們感官的那樣,隻是生物學的釋放信号的總和,所以它隻是作為我們生物學活動的圖式的一個因子而存在。
&rdquo(第202頁)于克斯屈爾斷言,洛倫茨的循環論證是由于他未能&ldquo擺脫經典物理學的宇宙圖景所依據的那些客觀主義假設&rdquo(第203頁)。
我毫不懷疑,循環論證的指責反過來落到了于克斯屈爾的頭上,他的錯誤推理至少部分地由于他那對現代物理學的站不住腳的主觀主義解釋。
因為,于克斯屈爾忽視了這樣的事實:他整個的生物學分析預先假定了一種(一定程度上的)客觀主義态度。
隻有這樣一種态度才使我們得以談論例如取代一隻鳥的母親的功能的&ldquo摹仿裝置&rdquo。
隻是因為我們知道&mdash&mdash在我們&ldquo客觀的&rdquo世界(它超出了鳥的&ldquo主觀的&rdquo世界)中&mdash&mdash它的真正母親是什麼,一隻裝置是什麼,所以我們才能說,如果動物A以其活動區分它真正的母親和某種摹仿裝置,而動物B則不這樣,那麼,A在某種程度上有較大的分辨能力或區分能力,并且在同樣程度上較好地适應某種可能的環境情勢。
洛倫茨的觀點(我多年來一直持有這種觀點(7))不僅是站得住腳的,而且還是理解人類特殊情勢所必不可少的,建立在人類語言的論證應用基礎之上的(8)批判的知識的現象,和不加批判的、可以說是偶然适應的動物的&ldquo知識&rdquo正相反對。
這把我帶到了于克斯屈爾論證的第三個錯誤;一個欽佩康德的人很難理解這種錯誤。
這個錯誤是這本書中最嚴重的錯誤,也是兩位作者的共同錯誤。
這就是他們完全(而且似乎是抱有敵意地)忽視了人類理性,也即忽視了人類的一種能力,即不僅富有想像力地發
雖然這個理論的許多東西使人回想起某些形式的實用主義、操作主義和工具主義,但它仍然是自從叔本華和柏格森想建立一個新的形而上學世界以來最富于創造性的嘗試之一,也是一個能和現代科學相容的嘗試。
這種新嘗試赢得了尊敬;但它并不令人信服。
相反,我覺得,于克斯屈爾的知識論和本體論顯然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之上。
任何熟悉唯心主義認識論之缺陷的人都很容易看出,這種錯誤必定類似于把實在的東西和已知的東西混同起來的錯誤,即esse=sciri[本質=科學]。
這導緻貝克萊的esse=percipi[本質=感知]和黑格爾的esse=concipi[本質=概念],現在,它把一個正确地認為知識就是一種活動的生物學家引導到esse=agi[本質=活動],就是說引導到這樣一種學說:&ldquo實在&rdquo是受作用的事物,或者活動的對象,或者我們生物學活動的圖式的一個因子&mdash&mdash情境因子。
更具體地說,在于克斯屈爾的論證中可以指出三個錯誤。
在他描述物理學抱負之失敗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第一個錯誤。
在我看來,這種分析表現出某些對相對論的典型的和流行的誤解。
(認為相對論的宇宙不知道連續時間和連續空間,隻知道&ldquo孤島般的時空聯系&rdquo,那是錯誤的;根據參照系等當原理推出實在的相對化,那也是錯誤的。
與此相反,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間隔的實在性和不變性。
)現代物理學(對不起,海森堡)确實試圖提供給我們一幅宇宙圖景;當然,它畫得好壞是另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一點,那麼,認為我們必須用一種新的生物學世界觀來取代一種據認為正在瓦解的物理學世界觀的見解,就變得軟弱無力了。
第二個錯誤極其令人感興趣。
它發生在于克斯屈爾責備洛倫茨作循環推理,責備他沒能認識到他本人(和于克斯屈爾)的新生物學觀點的全部結果的地方。
于克斯屈爾告訴我們,洛倫茨相信活動圖式(包括&ldquo生物學經驗&rdquo的圖式)是通過用試錯法使它們自身适應外部世界而發展起來的。
于克斯屈爾反對這個觀點。
他斷言,洛倫茨&ldquo沒能把握住下述發現所帶來的新觀點&rdquo(這個發現部分地歸功于洛倫茨本人):&ldquo我們周圍的世界,像它給予我們感官的那樣,隻是生物學的釋放信号的總和,所以它隻是作為我們生物學活動的圖式的一個因子而存在。
&rdquo(第202頁)于克斯屈爾斷言,洛倫茨的循環論證是由于他未能&ldquo擺脫經典物理學的宇宙圖景所依據的那些客觀主義假設&rdquo(第203頁)。
我毫不懷疑,循環論證的指責反過來落到了于克斯屈爾的頭上,他的錯誤推理至少部分地由于他那對現代物理學的站不住腳的主觀主義解釋。
因為,于克斯屈爾忽視了這樣的事實:他整個的生物學分析預先假定了一種(一定程度上的)客觀主義态度。
隻有這樣一種态度才使我們得以談論例如取代一隻鳥的母親的功能的&ldquo摹仿裝置&rdquo。
隻是因為我們知道&mdash&mdash在我們&ldquo客觀的&rdquo世界(它超出了鳥的&ldquo主觀的&rdquo世界)中&mdash&mdash它的真正母親是什麼,一隻裝置是什麼,所以我們才能說,如果動物A以其活動區分它真正的母親和某種摹仿裝置,而動物B則不這樣,那麼,A在某種程度上有較大的分辨能力或區分能力,并且在同樣程度上較好地适應某種可能的環境情勢。
洛倫茨的觀點(我多年來一直持有這種觀點(7))不僅是站得住腳的,而且還是理解人類特殊情勢所必不可少的,建立在人類語言的論證應用基礎之上的(8)批判的知識的現象,和不加批判的、可以說是偶然适應的動物的&ldquo知識&rdquo正相反對。
這把我帶到了于克斯屈爾論證的第三個錯誤;一個欽佩康德的人很難理解這種錯誤。
這個錯誤是這本書中最嚴重的錯誤,也是兩位作者的共同錯誤。
這就是他們完全(而且似乎是抱有敵意地)忽視了人類理性,也即忽視了人類的一種能力,即不僅富有想像力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