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宮,而訓導為職反重于教官矣。
至正甲申冬,江東憲官來戾泮黉,懼教養弗稱,命選訓導,教官、宿儒合辭進曰:“有張姓字誠之,巷處受徒,行義文詞,允宜是選”,監郡子實尚書、郡守仁卿胡矦,遣币緻辭。
誠之遜避再三,乃起供職。
憲官分庭鈞禮。
郡侯喜于得人,士子慶學校之不廢焉。
及胡侯考滿,子明髙侯視事,新建廟學,君為考其制度。
髙侯緻政去,尚書綱緫學務,其為人剛嚴,少與可,君與之始終三載,無違言忤色,人以是多之。
歲大比,充賦于鄉,且請解職。
學正臨行,簡學録劉彥英登門固留,而其意不可矣。
嗟乎,古道浸逺,笃于力學者寡,勢焰之所歸,貨賄之所在,紛纭是趨,孰肯甘澹靜以自淑其身哉。
君既有植立,推善及人,而學校有所頼,于張氏其有光也。
張之先來自安豐,居當塗者累葉,今為當塗人。
送笃彥誠赴官紹興序 至正初,科制複興,國人增試明經,遄迫試期,鼓箧場屋者,類以未暢全經自惕,然積學深純,見理明徹,則敷繹有裕。
時彥誠以《詩經》領江浙省薦,試藝京師,弗合而歸。
歲甲申,大比,又領薦行省。
乙酉春,遂得儁春闱,奉對大廷。
餘亦與計偕㈠,在京師。
聞稱右牓之士,莊肅端慎,人輙以歸彥誠。
受衡陽縣丞,以母憂不赴。
改紹興録事司長官,即字牧正官也。
今年春,餘較藝南宮,寓都頗久,見新進士及前兩科登第求仕者,多除字牧正官。
彥誠因有是命焉。
竊觀近數十年,朝廷拔文學之士共治天下,不過征求隠逸也,作養胄監也,開設科舉也。
然起自丘園,卓有顯效,寥寥幾人哉?胄監之選,歲僅六人。
至于跻省部,厯台憲,纂修國書,掌教成均,布滿庶位。
下至寄郡縣之命,凡補益治體者,多自科舉出,上意責望不薄也。
今彥誠之官越上,猶故鄉也。
人情風俗,知之有素。
發其所藴,施諸政而有餘。
矧其同官徐國賓,餘曩忝同貢。
彥誠與之恊心莅治,孳孳撫綏,越人必被其澤,而克上副責望,以増大科之光也。
彥誠既徃,出此質于徐君,以為何如哉。
旁批:㈠計偕,《史記儒林列傳序》:“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裡,出入不悖所聞者,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
二千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
司馬貞索隐:“計,計吏也。
偕,俱也。
謂令與計吏俱詣太常也”,後遂用計偕稱舉人赴京會試。
送蔣茂功序 稱學校之盛者,非貴其金榖豐饒,棟宇宏麗,在乎得人施教,使詩書禮樂之澤,涵濡羣心,為國家育賢才,為斯民美風俗。
任是責者,由于訓導得人也。
太平學宮教授缺員,正録代出内㈠,日趨走,奉承不暇,然教事卒賴弗墜者,幸有蔣君茂功以訓導為職耳。
曩郡侯承部使者命,求髦儁為學者師,士論翕推茂功無忝是職,教官踵門迎請,遂谒廟告至。
官僚寓公、薦紳名流,羣執賀爵,列進徳堂。
賤夫下走,亦知為得人。
日坐公齋,敷揚唐虞三代心法治道,紬繹微旨,及伊洛格言,委曲誘進,學者歸心。
太守髙公興造殿庭,辍庖饍,君僦屋于市,以居其徒。
朔望仍會講公堂,不廢常儀。
今試藝浙闱,棄職而去。
衆謂餘與茂功雅交,不可靳一言以泯其美。
餘惟君在庠舍幾三載,當監守之親莅,分憲之按臨,禦史之循厯,宣撫之詢訪,能使學校光華稱盛于逺迩,苟不自以為至,端誠簡重,充拓志業,又将展摅才猷,适用于世,豈止若斯而已哉。
旁批:㈠出内,出納。
送王生序 宛陵王生廷淑甞受業于餘,今從父官奉化,同舍生請曰:“王及門㈠且久去,有離索之歎,吾黨亦戚然于懐,願先生赆以辭”。
餘因自念弱冠時閉門獨坐,研讨經籍,頗涉諸家。
慕古人修詞章,病未逹其要,乃從朋遊。
間得四明畏齋《程氏讀書日程》,放考亭六條法,及呂舍人規節目次,第筋聮脈貫,使攻儒術者有楷式。
遂遵效其畧,持循累歲,真若承嚴師而親畏友也。
既長為童稚師,獨愛導以程說。
十年前分教泮庠,廷淑來逰,摳衣弟子列,聽演易旨,探索象數義理之隠赜,諷覽考核,亹亹㈡忘疲。
年漸盛,猶請益不已。
近數載,餘東遊吳西,過淮汴,厯燕趙齊魯,徃回無常。
廷淑亦深居寡出,姑孰人士敬其徳性,恱其才藝,群遣子弟執禮事之。
僦室邃巷,勤于訓說。
餘于程蓋私淑焉者,則廷淑治身誨人,其端緒亦有由也。
奉化距四明城兩舍,程氏㈣教育遺澤在乎人心,子之徃也,敷求典刑,進而不畫㈢,博焉以會其理,笃焉以蹈其實,尚其強勵,而惟永終之圖。
餘既喜廷淑之行而成其學也,而自惜不獲親炙于程逝也,又以志餘恨。
旁批:㈠及門,《論語先進》:“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喻弟子。
㈡亹亹,《爾雅釋诂》:“亹亹,勉也”。
㈢進而不畫,《論語雍也》:“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為不足者,中道而廢。
今女畫”。
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畫,止也”。
㈣程氏,元程端禮,号畏齋,輯《朱子讀書法》。
至正甲申冬,江東憲官來戾泮黉,懼教養弗稱,命選訓導,教官、宿儒合辭進曰:“有張姓字誠之,巷處受徒,行義文詞,允宜是選”,監郡子實尚書、郡守仁卿胡矦,遣币緻辭。
誠之遜避再三,乃起供職。
憲官分庭鈞禮。
郡侯喜于得人,士子慶學校之不廢焉。
及胡侯考滿,子明髙侯視事,新建廟學,君為考其制度。
髙侯緻政去,尚書綱緫學務,其為人剛嚴,少與可,君與之始終三載,無違言忤色,人以是多之。
歲大比,充賦于鄉,且請解職。
學正臨行,簡學録劉彥英登門固留,而其意不可矣。
嗟乎,古道浸逺,笃于力學者寡,勢焰之所歸,貨賄之所在,紛纭是趨,孰肯甘澹靜以自淑其身哉。
君既有植立,推善及人,而學校有所頼,于張氏其有光也。
張之先來自安豐,居當塗者累葉,今為當塗人。
送笃彥誠赴官紹興序 至正初,科制複興,國人增試明經,遄迫試期,鼓箧場屋者,類以未暢全經自惕,然積學深純,見理明徹,則敷繹有裕。
時彥誠以《詩經》領江浙省薦,試藝京師,弗合而歸。
歲甲申,大比,又領薦行省。
乙酉春,遂得儁春闱,奉對大廷。
餘亦與計偕㈠,在京師。
聞稱右牓之士,莊肅端慎,人輙以歸彥誠。
受衡陽縣丞,以母憂不赴。
改紹興録事司長官,即字牧正官也。
今年春,餘較藝南宮,寓都頗久,見新進士及前兩科登第求仕者,多除字牧正官。
彥誠因有是命焉。
竊觀近數十年,朝廷拔文學之士共治天下,不過征求隠逸也,作養胄監也,開設科舉也。
然起自丘園,卓有顯效,寥寥幾人哉?胄監之選,歲僅六人。
至于跻省部,厯台憲,纂修國書,掌教成均,布滿庶位。
下至寄郡縣之命,凡補益治體者,多自科舉出,上意責望不薄也。
今彥誠之官越上,猶故鄉也。
人情風俗,知之有素。
發其所藴,施諸政而有餘。
矧其同官徐國賓,餘曩忝同貢。
彥誠與之恊心莅治,孳孳撫綏,越人必被其澤,而克上副責望,以増大科之光也。
彥誠既徃,出此質于徐君,以為何如哉。
旁批:㈠計偕,《史記儒林列傳序》:“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裡,出入不悖所聞者,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
二千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
司馬貞索隐:“計,計吏也。
偕,俱也。
謂令與計吏俱詣太常也”,後遂用計偕稱舉人赴京會試。
送蔣茂功序 稱學校之盛者,非貴其金榖豐饒,棟宇宏麗,在乎得人施教,使詩書禮樂之澤,涵濡羣心,為國家育賢才,為斯民美風俗。
任是責者,由于訓導得人也。
太平學宮教授缺員,正録代出内㈠,日趨走,奉承不暇,然教事卒賴弗墜者,幸有蔣君茂功以訓導為職耳。
曩郡侯承部使者命,求髦儁為學者師,士論翕推茂功無忝是職,教官踵門迎請,遂谒廟告至。
官僚寓公、薦紳名流,羣執賀爵,列進徳堂。
賤夫下走,亦知為得人。
日坐公齋,敷揚唐虞三代心法治道,紬繹微旨,及伊洛格言,委曲誘進,學者歸心。
太守髙公興造殿庭,辍庖饍,君僦屋于市,以居其徒。
朔望仍會講公堂,不廢常儀。
今試藝浙闱,棄職而去。
衆謂餘與茂功雅交,不可靳一言以泯其美。
餘惟君在庠舍幾三載,當監守之親莅,分憲之按臨,禦史之循厯,宣撫之詢訪,能使學校光華稱盛于逺迩,苟不自以為至,端誠簡重,充拓志業,又将展摅才猷,适用于世,豈止若斯而已哉。
旁批:㈠出内,出納。
送王生序 宛陵王生廷淑甞受業于餘,今從父官奉化,同舍生請曰:“王及門㈠且久去,有離索之歎,吾黨亦戚然于懐,願先生赆以辭”。
餘因自念弱冠時閉門獨坐,研讨經籍,頗涉諸家。
慕古人修詞章,病未逹其要,乃從朋遊。
間得四明畏齋《程氏讀書日程》,放考亭六條法,及呂舍人規節目次,第筋聮脈貫,使攻儒術者有楷式。
遂遵效其畧,持循累歲,真若承嚴師而親畏友也。
既長為童稚師,獨愛導以程說。
十年前分教泮庠,廷淑來逰,摳衣弟子列,聽演易旨,探索象數義理之隠赜,諷覽考核,亹亹㈡忘疲。
年漸盛,猶請益不已。
近數載,餘東遊吳西,過淮汴,厯燕趙齊魯,徃回無常。
廷淑亦深居寡出,姑孰人士敬其徳性,恱其才藝,群遣子弟執禮事之。
僦室邃巷,勤于訓說。
餘于程蓋私淑焉者,則廷淑治身誨人,其端緒亦有由也。
奉化距四明城兩舍,程氏㈣教育遺澤在乎人心,子之徃也,敷求典刑,進而不畫㈢,博焉以會其理,笃焉以蹈其實,尚其強勵,而惟永終之圖。
餘既喜廷淑之行而成其學也,而自惜不獲親炙于程逝也,又以志餘恨。
旁批:㈠及門,《論語先進》:“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喻弟子。
㈡亹亹,《爾雅釋诂》:“亹亹,勉也”。
㈢進而不畫,《論語雍也》:“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為不足者,中道而廢。
今女畫”。
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畫,止也”。
㈣程氏,元程端禮,号畏齋,輯《朱子讀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