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
關燈
小
中
大
惡,莾大夫之符命。
宜同削于舒雱,愧江都之醇正。
偉營濂之毓靈,指無極于冥徑。
豫焉而顔,洛焉而孟。
間挺邵張,庸奴馬鄭㈤。
我徽文之紹綂,參休光于先聖。
鹹侑祀乎眀庭,啟衆心之虔敬。
爾其缭垣四周,澄波半璧。
杏壇蓊翠,芹臯森碧。
跨蒼虹于橋門,曵文绡于衛戟。
登其堂者,恍聞金石絲竹之音。
踰其阈者,洞見黼黻珩璜之飾。
文風振乎草木,教澤被乎井邑。
青山興而鼔舞,采江廽而蕩潏。
乾坤交泰而絪缊,氓庶環觀而悅怿。
若是者豈非侯之力耶? 賦未既,乃有鴻生英流,方領圎袂。
自賓階升,周旋就位,捧手而問曰:“方今明主禦極,登三邁五。
思皇多士,同符乎周文。
表章六經,追蹤于漢武。
聲名文物,充溢寰宇。
務菁莪㈥之育才,挈斯世于隆古。
家塾黨庠之相望,春誦夏弦之畢舉。
故建官以闡教,豊庖而具羞。
先生詫宮室之壯麗,窮葩藻之雕锼。
未聞發揮乎大道,不幾馳騁于末流。
請為我抽其秘而啟其幽“。
遂喻之曰:“子來前。
藏修遊息,素有其地。
茍廟貌之弗嚴,恐禮典之将替。
今而進德有堂,尊經有合。
齋廬爰葺,圗書攸托。
導以窮理治身之功,勖以尊主庇民之學。
使來遊之彥,鼔箧之徒,遵義途而步武,擴仁宅而安居。
翺翔禮樂之薮,餍饫雅頌之腴。
考夏商之忠質,嘉唐虞之都俞。
犧卦眀乎消長,麟史寓乎褒誅。
稽漆書之科鬥,剔芸編之蠧魚。
玩文詞于遊夏,探道奧于程朱。
掃荘列申韓之弊,正馬班晔壽之誣。
是知作新教化之原,以副所任者,舍侯其誰乎”?問者語塞,降階欲辭,複授之以詩曰: 彤靈彤宇,髙侯所營。
流離汗漫,輝奕峥嵘。
于皇文宣,集厥大成。
憲度百王,祀事孔眀。
春秋戰國,聖賢道晦。
晦于一時,光于萬代。
日月爾朦,雷霆爾聾。
宜此報功,制盛王宮。
配食維賢,乃侯乃公。
牲腯而充,犧象有崇。
升歌進祝,肸蠁㈦豊融。
髙侯曰嘻,訓女髦士。
我新是役,爾立乃志。
麗澤講習,尚勉毋墜。
聞命欣躍,敢負侯意。
既崇仞牆,亦浚清沼。
蔭以嘉樹,被以蒼藻。
洋洋文魚,躍躍飛鳥。
涵翔上下,于樂至道。
巍兮赫兮,祯祥集兮。
侯之德兮,垂無極兮。
㈠穹祗,穹蒼也。
㈡定方,《國風墉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 ㈢栾栌複結,枌橑騰湊,《文選左思魏都賦》:“枌橑複結,栾栌疊施”。
呂延濟注:“枌棟;橑椽也”。
㈣麗牲之碑,《禮記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
即入廟門,麗于碑”。
鄭玄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
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釋名》:“銘勒功德當始于宗廟麗牲之碑也”。
㈤間挺邵張,庸奴馬鄭,即邵雍,張載,馬融,鄭玄。
㈥菁莪,《小雅菁菁者莪》,《毛詩序》謂“樂育才”,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燕飲賓客之詩”。
㈦肸蠁,左思《吳都賦》:“光色炫晃,芬馥肸蠁”。
聯綿不絕之意。
栢山賦 繁昌監縣壽卿,号曰栢山,為作賦曰: 有歲寒子出自新甫㈠之境,秩重蒼官㈡之封。
持翠節,骖青龍。
拂輕霄,淩剛風。
擢修标之磊砢,發清韻之玲珑。
忽與谷栖髙士會于缥渺之墟,荟蔚之叢。
髙士氣象岩岩,宇度谾谾。
仰之彌崇,即之靡庸。
納煙霏于雅抱,貯泰霍于巍胷。
是二客者,勢相埒,趣相同。
方期互為資益,辛㈢天假之竒逢。
谷栖髙士顧歲寒子曰:“向焉慕君乆矣,乃今覩喬才于邱壑。
托厚蔭于帡幪。
願聞挺特之槩,以摅子之悰,豁予之蒙,不亦可乎”。
歲寒子曰:“唯唯,吾甞傑立殷社,寄神眀之蹤。
危峙蜀祠,掲宰輔之忠。
堅剛金石之幹,夭矯蛟螭之容。
郁溜雨之蒼皮,竦撐雲之直躬。
鼓箫籁兮纡婉,翳車葢兮青蔥。
爾其霜鏖白曉,雪酷玄冬。
萬木既脫,千林告空。
吾乃鶴骨增癯,虬髯奮雄。
葉森翠羽,枝翹碧銅。
結芳鄰于左紐之桧,締交盟于錯節之松。
悲梧桐之早緑,咲桃杏之春紅。
後凋興歎于尼父,守義誓舟于衛共㈣。
翔烏肅台憲之地,栖鸾表孝子之忠。
彼啖餌之仙翁,悟心之禅宗,亦恃此而為功,先生胡不于茲而研窮。
髙士謝曰:“偉哉!予将語子以飛巒複嶂之勝麗,巨崖列岫之巃嵸。
超鴻蒙,摩穹窿。
乍昻乍俯,或橫或縱。
形髙厚之德,漙發育之公。
藴神光于寳藏,浮積翠于靈宮。
玉筍流彩,金屏暈彤。
壁立萬仞,根延八鴻㈤。
雷震其下,遂飬物之盈豐。
澤通其上,象受人之虛沖。
君子體之,以安所止。
仁者樂之,以類而從。
若夫盤羊膓兮百折,突鳌脊兮三峯。
綴二華之菡蓞,削五老之芙蓉。
是特餘秀所衍,猶為世之壯觀。
子亦嘗聞其始終乎“?二客談辨未巳,時有襄邑主人來自西北之要沖,蹑飛鳬,吐長虹。
朱衣墨绶,緑鬓方瞳。
是嘗曵王門之素裾㈥,瞻天陛之青楓。
職封疆之字牧,遂弭節于江之東。
思以緻鳴琴之治,成制錦之工。
踵避蝗之卓茂,仿馴雉之魯恭㈦。
于是進二客而告之曰:“柏兮貫四時而不改,山兮亘萬古而常隆。
冰柯偃蹇,匪山曷锺?石骨巉岩,匪柏斯童,吾當兼其有而酌其中。
負暢茂之資,寄崇髙之所,質雖異兮吾能通。
厲貞勁之操,禀靜直之性,道雖異兮吾能融。
葢将培千尋之材,登棟梁于廊廟。
出膚寸之雲,沛霖雨于龎洪。
固宜效扶傾之力,聳具瞻之勢,妙即物而擴充。
布清陰于四野,蒸祥氣于九重。
豈比培嵝之設,樵蘇之供”。
語未既,二客灑然有觧,如夢而寤,如聩而聰。
相與觞柏葉之酒,歌《嵩髙》之詩,以為主人壽,藹歡意之和濃。
請以二者而歸美,表令譽之沨沨。
遂乃操觚紀事,抽藻思于雕蟲。
旁批:㈠新甫,《詩魯頌》:“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㈡蒼官,《事物異名錄樹木柏》:“《經外雜抄》、樊宗師《绛守園亭記》、《後山栢詩》,皆以栢為蒼官”。
㈢辛字誤,當作幸。
㈣守義誓舟于衛共,《詩墉風柏舟》,《毛詩序》雲:“或認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古稱喪夫為“柏舟之痛”。
㈤八鴻,晉王嘉《拾遺記高辛》:“朔(東方朔)乃作《寶甕銘》曰:‘寶雲生于露壇,祥風起于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萦帶”。
八鴻者,八方之名;鴻,大也。
㈥曵王門之素裾,李白《行路難》:“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㈦踵避蝗之卓茂,仿馴雉之魯恭,《後漢書魯恭傳》:“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
傍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将雛”。
親瞿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
久留徒擾賢者耳”。
天爵㈠賦 赫上帝之有命,賦良貴于心官。
全衆美而光榮,超萬物而尊安。
葢是爵得于天之所賜,何假分茅而胙土,班瑞而錫鞶也。
維人有心,主宰一身。
克具天理,故曰天君。
當其大化渾淪,沖氣絪缊。
質凝胚腪,靈秀為人。
帝令誕敷,付以性真。
上帝若曰:“咨爾心官,聰聴诰戒。
天地生物,元德至大。
全體為仁,妙用為愛。
畀汝斯爵,恻隐爰在。
服此寵嘉,力行無怠。
制事之宜,其理為義。
應酬裁度,發強剛毅。
畀汝斯爵,羞惡所系。
申服嚴訓,擴充必至。
維爾心官,朕所簡閱。
尚其毋貳,臨女昭晣。
行之以禮,粲然有節文之詳。
明之以智,截然有是非之别。
既降衷而不遺,當秉彛而對越。
然而與是德者,天之道。
實其德者,人之功。
盡已而忠,則仁義實藴于其中。
循物而信,則仁義實用于無窮。
樂夫善而不倦,曽無間于始終。
茲皆天爵,可慕可從。
咨爾心官,以思為職,代天作工。
為民立極,敬受爾爵,其永無斁”。
于是尊居靈台,光辟泰宇。
端荘整肅,臨莅而處。
以方寸為所封之土,以誠信為所佩之組。
耳目之司有其統,筋骸之束有其主。
維屏維翰,嚴禦欲之雄藩。
如圭如璧,瑩真純之奧府。
遂乃極髙明而為堂,蹈中正而為塗。
觀艮象以行庭,銜巽風以乗車。
施廣譽而代繡,積太和而成廚。
醉以道德之醇,饫以義理之腴。
衮衣赤绂,未足為重。
髙牙大纛,何足為殊。
凡君臣父子之有倫,隆殺等級之異,宜掲綱常于萬世,示法則于羣黎。
于以為邦家之光,于以立太平之基。
則又皆于出于斯也。
嗚呼!時降風移,人爵是炫。
趙孟斯貴,趙孟能賤㈡。
枉已求合,浮雲歆羨。
宜同削于舒雱,愧江都之醇正。
偉營濂之毓靈,指無極于冥徑。
豫焉而顔,洛焉而孟。
間挺邵張,庸奴馬鄭㈤。
我徽文之紹綂,參休光于先聖。
鹹侑祀乎眀庭,啟衆心之虔敬。
爾其缭垣四周,澄波半璧。
杏壇蓊翠,芹臯森碧。
跨蒼虹于橋門,曵文绡于衛戟。
登其堂者,恍聞金石絲竹之音。
踰其阈者,洞見黼黻珩璜之飾。
文風振乎草木,教澤被乎井邑。
青山興而鼔舞,采江廽而蕩潏。
乾坤交泰而絪缊,氓庶環觀而悅怿。
若是者豈非侯之力耶? 賦未既,乃有鴻生英流,方領圎袂。
自賓階升,周旋就位,捧手而問曰:“方今明主禦極,登三邁五。
思皇多士,同符乎周文。
表章六經,追蹤于漢武。
聲名文物,充溢寰宇。
務菁莪㈥之育才,挈斯世于隆古。
家塾黨庠之相望,春誦夏弦之畢舉。
故建官以闡教,豊庖而具羞。
先生詫宮室之壯麗,窮葩藻之雕锼。
未聞發揮乎大道,不幾馳騁于末流。
請為我抽其秘而啟其幽“。
遂喻之曰:“子來前。
藏修遊息,素有其地。
茍廟貌之弗嚴,恐禮典之将替。
今而進德有堂,尊經有合。
齋廬爰葺,圗書攸托。
導以窮理治身之功,勖以尊主庇民之學。
使來遊之彥,鼔箧之徒,遵義途而步武,擴仁宅而安居。
翺翔禮樂之薮,餍饫雅頌之腴。
考夏商之忠質,嘉唐虞之都俞。
犧卦眀乎消長,麟史寓乎褒誅。
稽漆書之科鬥,剔芸編之蠧魚。
玩文詞于遊夏,探道奧于程朱。
掃荘列申韓之弊,正馬班晔壽之誣。
是知作新教化之原,以副所任者,舍侯其誰乎”?問者語塞,降階欲辭,複授之以詩曰: 彤靈彤宇,髙侯所營。
流離汗漫,輝奕峥嵘。
于皇文宣,集厥大成。
憲度百王,祀事孔眀。
春秋戰國,聖賢道晦。
晦于一時,光于萬代。
日月爾朦,雷霆爾聾。
宜此報功,制盛王宮。
配食維賢,乃侯乃公。
牲腯而充,犧象有崇。
升歌進祝,肸蠁㈦豊融。
髙侯曰嘻,訓女髦士。
我新是役,爾立乃志。
麗澤講習,尚勉毋墜。
聞命欣躍,敢負侯意。
既崇仞牆,亦浚清沼。
蔭以嘉樹,被以蒼藻。
洋洋文魚,躍躍飛鳥。
涵翔上下,于樂至道。
巍兮赫兮,祯祥集兮。
侯之德兮,垂無極兮。
㈠穹祗,穹蒼也。
㈡定方,《國風墉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 ㈢栾栌複結,枌橑騰湊,《文選左思魏都賦》:“枌橑複結,栾栌疊施”。
呂延濟注:“枌棟;橑椽也”。
㈣麗牲之碑,《禮記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
即入廟門,麗于碑”。
鄭玄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
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釋名》:“銘勒功德當始于宗廟麗牲之碑也”。
㈤間挺邵張,庸奴馬鄭,即邵雍,張載,馬融,鄭玄。
㈥菁莪,《小雅菁菁者莪》,《毛詩序》謂“樂育才”,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燕飲賓客之詩”。
㈦肸蠁,左思《吳都賦》:“光色炫晃,芬馥肸蠁”。
聯綿不絕之意。
栢山賦 繁昌監縣壽卿,号曰栢山,為作賦曰: 有歲寒子出自新甫㈠之境,秩重蒼官㈡之封。
持翠節,骖青龍。
拂輕霄,淩剛風。
擢修标之磊砢,發清韻之玲珑。
忽與谷栖髙士會于缥渺之墟,荟蔚之叢。
髙士氣象岩岩,宇度谾谾。
仰之彌崇,即之靡庸。
納煙霏于雅抱,貯泰霍于巍胷。
是二客者,勢相埒,趣相同。
方期互為資益,辛㈢天假之竒逢。
谷栖髙士顧歲寒子曰:“向焉慕君乆矣,乃今覩喬才于邱壑。
托厚蔭于帡幪。
願聞挺特之槩,以摅子之悰,豁予之蒙,不亦可乎”。
歲寒子曰:“唯唯,吾甞傑立殷社,寄神眀之蹤。
危峙蜀祠,掲宰輔之忠。
堅剛金石之幹,夭矯蛟螭之容。
郁溜雨之蒼皮,竦撐雲之直躬。
鼓箫籁兮纡婉,翳車葢兮青蔥。
爾其霜鏖白曉,雪酷玄冬。
萬木既脫,千林告空。
吾乃鶴骨增癯,虬髯奮雄。
葉森翠羽,枝翹碧銅。
結芳鄰于左紐之桧,締交盟于錯節之松。
悲梧桐之早緑,咲桃杏之春紅。
後凋興歎于尼父,守義誓舟于衛共㈣。
翔烏肅台憲之地,栖鸾表孝子之忠。
彼啖餌之仙翁,悟心之禅宗,亦恃此而為功,先生胡不于茲而研窮。
髙士謝曰:“偉哉!予将語子以飛巒複嶂之勝麗,巨崖列岫之巃嵸。
超鴻蒙,摩穹窿。
乍昻乍俯,或橫或縱。
形髙厚之德,漙發育之公。
藴神光于寳藏,浮積翠于靈宮。
玉筍流彩,金屏暈彤。
壁立萬仞,根延八鴻㈤。
雷震其下,遂飬物之盈豐。
澤通其上,象受人之虛沖。
君子體之,以安所止。
仁者樂之,以類而從。
若夫盤羊膓兮百折,突鳌脊兮三峯。
綴二華之菡蓞,削五老之芙蓉。
是特餘秀所衍,猶為世之壯觀。
子亦嘗聞其始終乎“?二客談辨未巳,時有襄邑主人來自西北之要沖,蹑飛鳬,吐長虹。
朱衣墨绶,緑鬓方瞳。
是嘗曵王門之素裾㈥,瞻天陛之青楓。
職封疆之字牧,遂弭節于江之東。
思以緻鳴琴之治,成制錦之工。
踵避蝗之卓茂,仿馴雉之魯恭㈦。
于是進二客而告之曰:“柏兮貫四時而不改,山兮亘萬古而常隆。
冰柯偃蹇,匪山曷锺?石骨巉岩,匪柏斯童,吾當兼其有而酌其中。
負暢茂之資,寄崇髙之所,質雖異兮吾能通。
厲貞勁之操,禀靜直之性,道雖異兮吾能融。
葢将培千尋之材,登棟梁于廊廟。
出膚寸之雲,沛霖雨于龎洪。
固宜效扶傾之力,聳具瞻之勢,妙即物而擴充。
布清陰于四野,蒸祥氣于九重。
豈比培嵝之設,樵蘇之供”。
語未既,二客灑然有觧,如夢而寤,如聩而聰。
相與觞柏葉之酒,歌《嵩髙》之詩,以為主人壽,藹歡意之和濃。
請以二者而歸美,表令譽之沨沨。
遂乃操觚紀事,抽藻思于雕蟲。
旁批:㈠新甫,《詩魯頌》:“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㈡蒼官,《事物異名錄樹木柏》:“《經外雜抄》、樊宗師《绛守園亭記》、《後山栢詩》,皆以栢為蒼官”。
㈢辛字誤,當作幸。
㈣守義誓舟于衛共,《詩墉風柏舟》,《毛詩序》雲:“或認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古稱喪夫為“柏舟之痛”。
㈤八鴻,晉王嘉《拾遺記高辛》:“朔(東方朔)乃作《寶甕銘》曰:‘寶雲生于露壇,祥風起于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萦帶”。
八鴻者,八方之名;鴻,大也。
㈥曵王門之素裾,李白《行路難》:“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㈦踵避蝗之卓茂,仿馴雉之魯恭,《後漢書魯恭傳》:“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
傍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将雛”。
親瞿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
久留徒擾賢者耳”。
天爵㈠賦 赫上帝之有命,賦良貴于心官。
全衆美而光榮,超萬物而尊安。
葢是爵得于天之所賜,何假分茅而胙土,班瑞而錫鞶也。
維人有心,主宰一身。
克具天理,故曰天君。
當其大化渾淪,沖氣絪缊。
質凝胚腪,靈秀為人。
帝令誕敷,付以性真。
上帝若曰:“咨爾心官,聰聴诰戒。
天地生物,元德至大。
全體為仁,妙用為愛。
畀汝斯爵,恻隐爰在。
服此寵嘉,力行無怠。
制事之宜,其理為義。
應酬裁度,發強剛毅。
畀汝斯爵,羞惡所系。
申服嚴訓,擴充必至。
維爾心官,朕所簡閱。
尚其毋貳,臨女昭晣。
行之以禮,粲然有節文之詳。
明之以智,截然有是非之别。
既降衷而不遺,當秉彛而對越。
然而與是德者,天之道。
實其德者,人之功。
盡已而忠,則仁義實藴于其中。
循物而信,則仁義實用于無窮。
樂夫善而不倦,曽無間于始終。
茲皆天爵,可慕可從。
咨爾心官,以思為職,代天作工。
為民立極,敬受爾爵,其永無斁”。
于是尊居靈台,光辟泰宇。
端荘整肅,臨莅而處。
以方寸為所封之土,以誠信為所佩之組。
耳目之司有其統,筋骸之束有其主。
維屏維翰,嚴禦欲之雄藩。
如圭如璧,瑩真純之奧府。
遂乃極髙明而為堂,蹈中正而為塗。
觀艮象以行庭,銜巽風以乗車。
施廣譽而代繡,積太和而成廚。
醉以道德之醇,饫以義理之腴。
衮衣赤绂,未足為重。
髙牙大纛,何足為殊。
凡君臣父子之有倫,隆殺等級之異,宜掲綱常于萬世,示法則于羣黎。
于以為邦家之光,于以立太平之基。
則又皆于出于斯也。
嗚呼!時降風移,人爵是炫。
趙孟斯貴,趙孟能賤㈡。
枉已求合,浮雲歆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