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明)陶安撰
○序
送黃文敬長岱山序
天下之都邑京師為大,天下之川澤海為最大,北至于京師,東南觀于海,皆雄竒之逰。
或無因而徃,則想慕而不可親,憾于心者有矣。
江淛貢士黃文敬去年會試中書,今年赴官海上,餘故喜其有行也。
文敬居蕪湖,自少有能文聲。
端厚專勤,藴徳不伐,弟子盈門,禮法森整,邑大夫樂稱而争重焉。
及領薦鄉闱,羣情慶惬。
以其氣清神臞,不閑于跋渉,風雪萬裡,将有難色。
乃慨然長徃,旅食燕山。
不特與四方豪俊角一日之長,而九重之巍嚴,萬國之朝觐,凡可娛心耀目者,無物不偹。
志雖弗合而歸,其識則廣矣。
行省授岱山書院山長。
岱為海島,隸四明,渺然波濤之黒,蔚然林薄之翳,精舍數椽,命官任教,将以文明被于幽遐。
文敬越大洋登講席,吐其剩餘,化漸卉服㈠,無金谷塵鲠于懐,彷徉憑覽,挹暾光于未晨,睇神州于無際。
且有珍鱻美錯之饒,鹾商貨舶之富,可泛視為海之窮裔哉。
又得徃來郡城,文學儒流,星聮壑聚,日交接以資見聞。
至于飛翰驅辭,尤足聳撼轅門大府,以流譽于時。
逰之雄竒者,兼得之矣。
餘與文敬為同郡人,前後俱以《易》貢,為同道,複同選為浙東教職,在斯文素為同心。
明年春,承乏越上,則文敬進修之功益倍。
傥思夙昔相與之至,尚肯為餘一來乎。
旁批:㈠卉服,《書禹貢》:“島夷卉服”。
孔穎達疏:“舍人曰:凡百草一名卉。
知卉服是草服,葛越也。
葛越,南方布名,用葛為之”。
書或作鳥夷卉服。
送司獄易元允序 國家立法忠厚,麗禁典者固不貸其辜,亦未甞不闵其命,曲全有生之理于天地間也。
圜土㈠桎梏之設尚矣。
饑有廪,疾有醫,建獄官以掌視,不惟要系無逸洩之虞,且俾矜撫。
或平反而得其情,法之忠厚如此,尤貴得忠厚之人,以行其法爾。
易君元允、瑞之,世儒。
甞以簿書贊治于憲府藩阃,受太平路司獄。
人或以君之才猷,使得佐郡宰邑,則恵澤可以及民,獄官之任若不足以淹歲月也。
是不然,夫恤刑好生之徳,自唐虞三代而降,雖以漢唐盛時猶有愧焉。
今朝廷刑罰務于寛平,故獄官所系,視以為重。
太平囹圄寂然,比者饑歲,加以兵興,累執之徒不能無矣。
每郡府之推谳,憲轺之審録,莫不嘉君能官,豈非忠厚之人哉。
嗟夫,民有訟則陷于獄也,無訟則獄無設可也。
使長民者理之有方,導之有素,孰不汲汲焉遷善而逺罪,訟何由生?君秩滿,将有長民之責,尚其以無訟之本,反求諸身哉。
旁批:㈠圜土,《周禮地官比長》:“若無授無節,則唯圜土内之”。
鄭玄注:“圜土者,獄城也”。
送采石山長濮友文序 江南山水雄麗之區,以采石稱。
樓觀亭祠,皆據勝境。
跨髙冥,俯清泠,可以縱心目之娛覽。
臨流而廛,室宇巍華,貨貿充溢,民業酤醸,多緻殷富。
宜有書院闡教敦俗,庶俾其人不至荒于逰逸,怠于驕奢也。
書院創自淮陽獻武王保定張帥㈠。
地當四達之衢,徃來者陸則車騎,水則舟航,過而瞻禮尤衆焉。
至正己醜歲,餘客升,與番易許栗夫,于禦史家聞有談米石書院山長之美者,因叩姓名,則知為濮君友文,中山人也。
禦史歎曰:“安得與斯人接辭哉”?明年濮君來升,禦史見而傾倒。
餘與許亦在坐,此識濮君之由也。
又明年餘歸太平,望采石幾一舍,雖相遇不獲,而相知不淺。
及壬辰孟春,滿代矣。
君在官複沒産,曰:“三江渡歲賦水利,供祭祀,修完廟學”,乃塑獻武像,祠以報功。
自喜錢谷少而出納不煩,得以詩酒彷徉于山水間,與天地清氣酬酢物表,亦教官之髙緻也。
況能以闡教敦俗為務,儒家子弟尊其師道,徳藝是習。
雖欲遊逸驕奢,甯不警省于心哉。
君文獻之族,才識老成,衣冠言動有故家風度。
嘗歴江甯武康教谕,升今官,将由是表儀侯泮,教行千裡之郡,其績業有加于此,從可知也。
旁批:㈠淮陽獻武王保定張帥,元将張宏範。
送浮屠慧師序 始吾見逰方之外者,入空寂,出倫理,與吾道不類也。
既而行南北,歴名山巨刹,時與釋子接。
或博辯多聞,或靜黙有覺,或記閱能文章,皆知仁義中正之旨。
至其祝厘于上,有君臣之分焉。
不忘所自出,有父子之親焉。
羣居怡怡,規諷以善,有兄弟之情,朋友之誼焉。
則既與吾道類。
而又嚴敬其師,勤勞不懈。
一得所傳,心領膺服,終身不悖。
而吾黨反難能也。
從吾遊者崔生子元,義興人也。
來姑孰寓光孝禅寺,寺僧慧師日岩乃其鄉人,因生過餘。
目其威儀,則服行戒律者也。
耳其言論,則習聞聖人之道者也。
其學以無為為宗,以不二為法,以去死生為向方,以實相具足為歸宿。
吾知其有可尚者。
未幾崔生請曰:“慧有母在堂,其授業之師亦居義興,而敬師之禮甚至。
歲時省視,徃來以為常。
今又将去,以其平日好與文士遊,故賦詩為贈,願先生序之”。
嗟乎,天道不外乎人理,佛氏功行之修,無擇
或無因而徃,則想慕而不可親,憾于心者有矣。
江淛貢士黃文敬去年會試中書,今年赴官海上,餘故喜其有行也。
文敬居蕪湖,自少有能文聲。
端厚專勤,藴徳不伐,弟子盈門,禮法森整,邑大夫樂稱而争重焉。
及領薦鄉闱,羣情慶惬。
以其氣清神臞,不閑于跋渉,風雪萬裡,将有難色。
乃慨然長徃,旅食燕山。
不特與四方豪俊角一日之長,而九重之巍嚴,萬國之朝觐,凡可娛心耀目者,無物不偹。
志雖弗合而歸,其識則廣矣。
行省授岱山書院山長。
岱為海島,隸四明,渺然波濤之黒,蔚然林薄之翳,精舍數椽,命官任教,将以文明被于幽遐。
文敬越大洋登講席,吐其剩餘,化漸卉服㈠,無金谷塵鲠于懐,彷徉憑覽,挹暾光于未晨,睇神州于無際。
且有珍鱻美錯之饒,鹾商貨舶之富,可泛視為海之窮裔哉。
又得徃來郡城,文學儒流,星聮壑聚,日交接以資見聞。
至于飛翰驅辭,尤足聳撼轅門大府,以流譽于時。
逰之雄竒者,兼得之矣。
餘與文敬為同郡人,前後俱以《易》貢,為同道,複同選為浙東教職,在斯文素為同心。
明年春,承乏越上,則文敬進修之功益倍。
傥思夙昔相與之至,尚肯為餘一來乎。
旁批:㈠卉服,《書禹貢》:“島夷卉服”。
孔穎達疏:“舍人曰:凡百草一名卉。
知卉服是草服,葛越也。
葛越,南方布名,用葛為之”。
書或作鳥夷卉服。
送司獄易元允序 國家立法忠厚,麗禁典者固不貸其辜,亦未甞不闵其命,曲全有生之理于天地間也。
圜土㈠桎梏之設尚矣。
饑有廪,疾有醫,建獄官以掌視,不惟要系無逸洩之虞,且俾矜撫。
或平反而得其情,法之忠厚如此,尤貴得忠厚之人,以行其法爾。
易君元允、瑞之,世儒。
甞以簿書贊治于憲府藩阃,受太平路司獄。
人或以君之才猷,使得佐郡宰邑,則恵澤可以及民,獄官之任若不足以淹歲月也。
是不然,夫恤刑好生之徳,自唐虞三代而降,雖以漢唐盛時猶有愧焉。
今朝廷刑罰務于寛平,故獄官所系,視以為重。
太平囹圄寂然,比者饑歲,加以兵興,累執之徒不能無矣。
每郡府之推谳,憲轺之審録,莫不嘉君能官,豈非忠厚之人哉。
嗟夫,民有訟則陷于獄也,無訟則獄無設可也。
使長民者理之有方,導之有素,孰不汲汲焉遷善而逺罪,訟何由生?君秩滿,将有長民之責,尚其以無訟之本,反求諸身哉。
旁批:㈠圜土,《周禮地官比長》:“若無授無節,則唯圜土内之”。
鄭玄注:“圜土者,獄城也”。
送采石山長濮友文序 江南山水雄麗之區,以采石稱。
樓觀亭祠,皆據勝境。
跨髙冥,俯清泠,可以縱心目之娛覽。
臨流而廛,室宇巍華,貨貿充溢,民業酤醸,多緻殷富。
宜有書院闡教敦俗,庶俾其人不至荒于逰逸,怠于驕奢也。
書院創自淮陽獻武王保定張帥㈠。
地當四達之衢,徃來者陸則車騎,水則舟航,過而瞻禮尤衆焉。
至正己醜歲,餘客升,與番易許栗夫,于禦史家聞有談米石書院山長之美者,因叩姓名,則知為濮君友文,中山人也。
禦史歎曰:“安得與斯人接辭哉”?明年濮君來升,禦史見而傾倒。
餘與許亦在坐,此識濮君之由也。
又明年餘歸太平,望采石幾一舍,雖相遇不獲,而相知不淺。
及壬辰孟春,滿代矣。
君在官複沒産,曰:“三江渡歲賦水利,供祭祀,修完廟學”,乃塑獻武像,祠以報功。
自喜錢谷少而出納不煩,得以詩酒彷徉于山水間,與天地清氣酬酢物表,亦教官之髙緻也。
況能以闡教敦俗為務,儒家子弟尊其師道,徳藝是習。
雖欲遊逸驕奢,甯不警省于心哉。
君文獻之族,才識老成,衣冠言動有故家風度。
嘗歴江甯武康教谕,升今官,将由是表儀侯泮,教行千裡之郡,其績業有加于此,從可知也。
旁批:㈠淮陽獻武王保定張帥,元将張宏範。
送浮屠慧師序 始吾見逰方之外者,入空寂,出倫理,與吾道不類也。
既而行南北,歴名山巨刹,時與釋子接。
或博辯多聞,或靜黙有覺,或記閱能文章,皆知仁義中正之旨。
至其祝厘于上,有君臣之分焉。
不忘所自出,有父子之親焉。
羣居怡怡,規諷以善,有兄弟之情,朋友之誼焉。
則既與吾道類。
而又嚴敬其師,勤勞不懈。
一得所傳,心領膺服,終身不悖。
而吾黨反難能也。
從吾遊者崔生子元,義興人也。
來姑孰寓光孝禅寺,寺僧慧師日岩乃其鄉人,因生過餘。
目其威儀,則服行戒律者也。
耳其言論,則習聞聖人之道者也。
其學以無為為宗,以不二為法,以去死生為向方,以實相具足為歸宿。
吾知其有可尚者。
未幾崔生請曰:“慧有母在堂,其授業之師亦居義興,而敬師之禮甚至。
歲時省視,徃來以為常。
今又将去,以其平日好與文士遊,故賦詩為贈,願先生序之”。
嗟乎,天道不外乎人理,佛氏功行之修,無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