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征浙田歲逋,購材鸠工,撤新禮殿,翼以崇庑,塑圭冕像百有二十,修辟齋庖,招集諸生,闡明聖道,以淑人心。
觊嗣鄒魯遺響,而君适考滿,積資萬缗以授代者。
于是聽試憲司,需選于吏部。
觀長是山者,未甞親獲交氶㈠其善終如始,克蹈全美,僅見君爾。
行将典教州郡,職益重,責益深。
振揚斯文,當不止此,吾又厚期于君也。
旁批:㈠交氶,即交與承也。
氶字訛。
交承,離任與繼任者交接。
送王子楚序 有虞世賞,岐周世祿,獨官不世者,人賢否殊也。
逮至《周官》,師氏以禮樂徳行掌國子之教,然猶考藝進退,未嘗悉世其官而必任焉。
後世蔭補法行,或曰:顯官,必公卿子弟為之,以幼習其業,熟朝廷台閣之儀。
或曰:驕骜不通古今,無益于民,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是皆偏見爾。
及考《漢儀》:二千石以上得任子弟,擇茂亷者補令丞,其法良而未備。
今制:蔭補五品之上,受命于朝。
降自六品,省铨掌金榖,苐其上中下,以歲月為差,至滿始受朝命,許典民政。
蓋治民者為國之大端,理财者經國之要務。
将俾因仕知學,練世故,涉艱難,以培其才,然後移以治民。
故不得不自理财始,此則古所無也。
王子楚,金華人。
四世祖魯國文定公,為淳熈相。
由宋而元,世繼簮紳,其父兄皆儒仕。
子楚以蔭補,為姑孰征官之貳。
夫貳也,在它官特佐其長,唯征稅則操柄,規利勢,與長使等。
君雖日遊廛市,雜然商販中,而清資偉觀,見者珎慕,猶麟鳯拔乎羽毛之倫也。
自其夙承庭訓,受經許文懿公之門,遂有成立。
雖由是以治民,而為之奚難?其或薦名文翰,接武朝行,得以着其猷為,既非驕骜,又熟朝廷台閣之儀,漢所擇茂亷,吾非斯人而誰與? 江風載薫,歸舟言邁,持觞列餞,贈之以文。
送經厯張景中序 铨衡重守令之選,而經厯次之,蓋不輕以授人也。
自幕僚不辟于長官而命于朝,得以均禮抗論,彼可于上,此否于下,彼非于前,此是于後,凖律而裁之當也,據理而行之決也,其責任豈易乎哉。
姑孰郡有幕官曰景中張君,執心以公,雖疑而不避。
持身以亷,雖貧而不怨。
議事弗隠,長官心服其能,不敢越理而肆。
夫幕僚有三,經厯居其長,當一郡喉衿绾轄之司。
茍得其人,則恩流福衍,是則寄千裡之命者,不獨系于牧守,而尤系于經厯之賢也。
然牧守出治者也,經厯贊治者也。
出治得專制之,而贊治無自遂之義。
或不得于守,雖欲語而箝其口焉,雖欲動而掣其肘焉,經厯之難為,蓋有甚于守矣。
一有弗當,其才強者,矯戾以立異為能,弱者,詭随以茍同為便。
守以崇貴臨已上,必與之異,飾譽而已。
必與之同,罷軟而已。
茍守之所行未中乎理,則戾而非矯也。
中乎理,則随而非詭也。
或任其偏,而贊之乖方,此郡政所以不理也。
若君則不然。
不怵于勢,不屈于私,鼓唱公道,見義必為,無箝口掣肘之患,無矯戾詭随之失,三邑士民樂聞其善而稱誦之。
及去官也,歎羨思惜,欲留而不可得矣。
君河東人,家于浙西。
其詩文備雄厚清楚之氣,風儀修潔,美須髯,望而可敬。
今将入京,方當登用髦俊之時,則昔日之賢幕官,即異時之良守令也。
不特陳力効職以忠于君,又将立身揚名以顯其親。
施山長挽詩序 人有逺百世而相知者,況同時乎?凡居遐壌異域皆同時也,況鄰境乎?茍言行中于義,文學根于道,雖不及目乎貌,耳乎辭,吾将信其力善,而沒有餘思矣。
無它,天理同然,人心無間,此敬叔施君之沒,士類不能已于哀音也,宜哉。
至正初,餘識君之子景中于鄉闱,抑抑乎其恭也,循循乎其良也,餘嘉敬而深期之。
是歲,果與江淛省貢。
甲申再會錢塘,而景中禮益恭,徳益良,蓋其涵育薫摩,服父訓不違,故植立如是。
餘既因景中知君之賢,然未獲一遇,以遂所願。
甫五十而卒。
觀餘友鄒功父狀其行,謂君立身本諸孝弟忠信,持己以敬,善奉親睦族,恤孤濟危,雖三代淳厚之俗,蔑以踰。
茲餘又知君徳修于内,則其綴文攻詩,發于培養之素,異乎雕組末習矣。
君家宣之雙溪,受辟長初庵書院,未及赴任。
其卒也,姑孰郡邑大夫,暨在泮搢紳聞而感傷,今窆有吉蔔,遂相與聲諸挽什,用相绋讴㈠。
姑孰與宣鄰境,而大夫士未必皆識君也。
韻度悠然,寄其哀思,豈非力善可慕,出于心之同然者乎?彼其富家大姓,斂怨興讟,猝遭變故,衆心幸焉,餘以是益歎施君之賢,不特可知于斯時,将有逺百世而相知者矣。
旁批:㈠绋讴,《世說新語任誕篇》注、《初學記一四》、《禦覽五五二》引《莊子》逸文曰:“绋讴所生,必于斥苦”。
司馬彪注:“绋,引柩索也。
斥,疏緩也。
苦,用力也。
引绋所以有讴歌者,為人有用力不齊,故促急之也”。
送張誠之序 朝廷課守令,興學居六事之一。
屢饬風憲,勉勵人才,風化之寄,有所委屬然。
而肘教印者,撓于錢谷出内,正録曠為閑秩,遂設大小學之師曰訓導,表儀諸生。
每旦望守令谒廟聽講,或憲節按臨,羣集論堂,獨以師生藻黼學
觊嗣鄒魯遺響,而君适考滿,積資萬缗以授代者。
于是聽試憲司,需選于吏部。
觀長是山者,未甞親獲交氶㈠其善終如始,克蹈全美,僅見君爾。
行将典教州郡,職益重,責益深。
振揚斯文,當不止此,吾又厚期于君也。
旁批:㈠交氶,即交與承也。
氶字訛。
交承,離任與繼任者交接。
送王子楚序 有虞世賞,岐周世祿,獨官不世者,人賢否殊也。
逮至《周官》,師氏以禮樂徳行掌國子之教,然猶考藝進退,未嘗悉世其官而必任焉。
後世蔭補法行,或曰:顯官,必公卿子弟為之,以幼習其業,熟朝廷台閣之儀。
或曰:驕骜不通古今,無益于民,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是皆偏見爾。
及考《漢儀》:二千石以上得任子弟,擇茂亷者補令丞,其法良而未備。
今制:蔭補五品之上,受命于朝。
降自六品,省铨掌金榖,苐其上中下,以歲月為差,至滿始受朝命,許典民政。
蓋治民者為國之大端,理财者經國之要務。
将俾因仕知學,練世故,涉艱難,以培其才,然後移以治民。
故不得不自理财始,此則古所無也。
王子楚,金華人。
四世祖魯國文定公,為淳熈相。
由宋而元,世繼簮紳,其父兄皆儒仕。
子楚以蔭補,為姑孰征官之貳。
夫貳也,在它官特佐其長,唯征稅則操柄,規利勢,與長使等。
君雖日遊廛市,雜然商販中,而清資偉觀,見者珎慕,猶麟鳯拔乎羽毛之倫也。
自其夙承庭訓,受經許文懿公之門,遂有成立。
雖由是以治民,而為之奚難?其或薦名文翰,接武朝行,得以着其猷為,既非驕骜,又熟朝廷台閣之儀,漢所擇茂亷,吾非斯人而誰與? 江風載薫,歸舟言邁,持觞列餞,贈之以文。
送經厯張景中序 铨衡重守令之選,而經厯次之,蓋不輕以授人也。
自幕僚不辟于長官而命于朝,得以均禮抗論,彼可于上,此否于下,彼非于前,此是于後,凖律而裁之當也,據理而行之決也,其責任豈易乎哉。
姑孰郡有幕官曰景中張君,執心以公,雖疑而不避。
持身以亷,雖貧而不怨。
議事弗隠,長官心服其能,不敢越理而肆。
夫幕僚有三,經厯居其長,當一郡喉衿绾轄之司。
茍得其人,則恩流福衍,是則寄千裡之命者,不獨系于牧守,而尤系于經厯之賢也。
然牧守出治者也,經厯贊治者也。
出治得專制之,而贊治無自遂之義。
或不得于守,雖欲語而箝其口焉,雖欲動而掣其肘焉,經厯之難為,蓋有甚于守矣。
一有弗當,其才強者,矯戾以立異為能,弱者,詭随以茍同為便。
守以崇貴臨已上,必與之異,飾譽而已。
必與之同,罷軟而已。
茍守之所行未中乎理,則戾而非矯也。
中乎理,則随而非詭也。
或任其偏,而贊之乖方,此郡政所以不理也。
若君則不然。
不怵于勢,不屈于私,鼓唱公道,見義必為,無箝口掣肘之患,無矯戾詭随之失,三邑士民樂聞其善而稱誦之。
及去官也,歎羨思惜,欲留而不可得矣。
君河東人,家于浙西。
其詩文備雄厚清楚之氣,風儀修潔,美須髯,望而可敬。
今将入京,方當登用髦俊之時,則昔日之賢幕官,即異時之良守令也。
不特陳力効職以忠于君,又将立身揚名以顯其親。
施山長挽詩序 人有逺百世而相知者,況同時乎?凡居遐壌異域皆同時也,況鄰境乎?茍言行中于義,文學根于道,雖不及目乎貌,耳乎辭,吾将信其力善,而沒有餘思矣。
無它,天理同然,人心無間,此敬叔施君之沒,士類不能已于哀音也,宜哉。
至正初,餘識君之子景中于鄉闱,抑抑乎其恭也,循循乎其良也,餘嘉敬而深期之。
是歲,果與江淛省貢。
甲申再會錢塘,而景中禮益恭,徳益良,蓋其涵育薫摩,服父訓不違,故植立如是。
餘既因景中知君之賢,然未獲一遇,以遂所願。
甫五十而卒。
觀餘友鄒功父狀其行,謂君立身本諸孝弟忠信,持己以敬,善奉親睦族,恤孤濟危,雖三代淳厚之俗,蔑以踰。
茲餘又知君徳修于内,則其綴文攻詩,發于培養之素,異乎雕組末習矣。
君家宣之雙溪,受辟長初庵書院,未及赴任。
其卒也,姑孰郡邑大夫,暨在泮搢紳聞而感傷,今窆有吉蔔,遂相與聲諸挽什,用相绋讴㈠。
姑孰與宣鄰境,而大夫士未必皆識君也。
韻度悠然,寄其哀思,豈非力善可慕,出于心之同然者乎?彼其富家大姓,斂怨興讟,猝遭變故,衆心幸焉,餘以是益歎施君之賢,不特可知于斯時,将有逺百世而相知者矣。
旁批:㈠绋讴,《世說新語任誕篇》注、《初學記一四》、《禦覽五五二》引《莊子》逸文曰:“绋讴所生,必于斥苦”。
司馬彪注:“绋,引柩索也。
斥,疏緩也。
苦,用力也。
引绋所以有讴歌者,為人有用力不齊,故促急之也”。
送張誠之序 朝廷課守令,興學居六事之一。
屢饬風憲,勉勵人才,風化之寄,有所委屬然。
而肘教印者,撓于錢谷出内,正録曠為閑秩,遂設大小學之師曰訓導,表儀諸生。
每旦望守令谒廟聽講,或憲節按臨,羣集論堂,獨以師生藻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