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火車發出一陣震動,停了下來,廣播裡随即傳來一個圓潤的女聲:“前方停靠站是符家集,請要下車的旅客朋友帶好随身行李準備下車,本次列車在符家集停靠時間為五分鐘。

    ” 許多年前的火車到站也是這樣報站的吧?他把背包提在手上,突然有些沒來由的憂郁。

    大連,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成都,武漢,重慶,這些大城市在報站員的聲音裡,也僅僅隻是一個站名而已,和這個符家集沒什麼不同,隻是停靠的時間有長有短而已。

     下了車,他才發現車站已經翻建過了。

    是翻建而不是新建,許多年以前那破敗的站台已經修整一新,但怎麼看都仍然象很久以前的樣子,隻是上面多了一些新鮮的石灰印迹而已。

     一個做慣了手術的外科醫生可以毫不猶豫地揭開瘡疤,剜去下面那些腐爛的肌肉,但一個人能夠重新找出自己塵封已久的記憶麼?下了車的時候,他感到茫然。

     車站上有個小賣部,裡面放着一些香煙和小包裝的零食。

    夏天的正午,蟬聲正拖着長音,一個中年婦人正懶洋洋地坐在裡面,一把小電扇正呼呼地吹着,十幾步外,是一個穿着汗衫的老頭子躺在一張躺椅上,手裡拿了把蒲扇,似乎已經睡着了。

    他走到窗口,那個婦人站了起來,道:“要什麼?” 他看了看,指着一包煙道:“給我一包香煙。

    ” 鄉音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過了,隻是現在聽到卻沒有什麼激動。

    那個婦人拿了包煙扔在玻璃櫃台上,道:“八塊五。

    ” 他從錢包裡摸出一張十元的紙币,又回頭看了看身後。

    車站附近,現在鱗次栉比地建起了十幾排樓房。

    和三十年前那種蘇聯式矮房子比起來,現在的房子式樣要漂亮得多。

    多了這樣一排建築,他已經不能辨認出記憶中的那個車站了。

     他把錢遞給那個婦人,有點遲疑地道:“對了,我想問一下,你是這兒人麼?” 那個婦人拿出兩個硬币找給他,聽得這話,擡起眼看了看他。

    也許這個問題問得太沒禮貌了,她倒沒在意,順口道:“是啊,都幾十年了,一直住這兒。

    ” “以前這兒有一戶人家,不知你記不記得?” “什麼人家?”婦人擡起頭,“你要找誰?” 他想了想,鼓起勇氣,才道:“是一個姓彭的,好象是大學教授。

    ” 婦人淡淡地道:“沒印象了。

    這麼多年,那是文化大革命時的事了吧。

    ” 他有些失望,拿過那兩個硬币和煙,道:“謝謝。

    ”轉身要走,卻聽得那婦人大聲道:“對了,你問問那邊的老劉吧,他退休前是扳道工,說不定會知道。

    ” 他看了看那個老頭子。

    那個老頭子仍然閉着眼,時不時扇一下扇子。

    在站台上納涼,實在有些古怪,大概隻有聽慣火車聲的扳道工才能在這個地方睡得着。

    他還沒走過去,那個婦人已經在大聲叫道:“老劉,老劉,醒醒。

    ” 老劉睜開了眼,他連忙走過去,撕開煙盒,取出一根煙遞上去:“劉師傅吧?” 老劉坐了起來,接過煙,他連忙掏出打火機點着了,還沒說話,那婦人大聲道:“老劉,他要問問以前這兒有沒有一個彭教授。

    ” 這老人睜大了眼,盯着他,他心頭有些發毛,勉強笑了笑,道:“劉師傅,我是他們的親戚,好多年沒見了。

    ” “那個彭老師可不是這兒人啊。

    ” 他說的是這兒的方言,反而無法自圓其說了。

    他隻好幹笑了笑,道:“是啊,我是這兒人。

    ” 這當然不是回答,幸好老劉也沒有多問,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