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羊。
"她坐在地鐵火車裡盯着對面一個年輕人心理一通"踩咕"。
車廂裡又暖又悶,"小山羊"一直打盹兒。
黃哈哈"踩咕"完"小山羊",又用眼睛找别的"踩咕"對象,反正她看誰都有氣。
可能怪倫敦天氣不好。
哈哈住慣了北京,覺得倫敦無論天氣或人全陰不陰陽不陽,下雨的時候,人們的表情更透着像恐怖電影裡的。
太陽好不容易出來,想趁機光光胳膊和腿,風一吹,關節炎就得犯。
可是倫敦好呀,全世界的人都往這兒湧,說是尋找自由。
人愈來愈多,自由被搶得直漲價,愈後來的人愈找不着。
哈哈常聽老古這麼唠叨。
哈哈是來倫敦上學,托朋友幫忙租了間便宜房間。
除了去大學聽課,回到家轉來轉去都是她一個人。
在倫敦沒朋友,中國來的人更忙得工蜂似的。
哈哈拿着助學金,正好閑得胡思亂想,想來想去把倫敦的好處全想沒了,甚至忘了她來這兒是幹嘛來了。
那些想不清的東西就成了一張網,網着她進了課堂,還網着她去和麥克約會,不僅把課程隔在網外,也把麥克隔在網外,把所有想跟她說話的人全隔在網外。
她自我陶醉在網裡。
書桌對面通向陽台的落地窗,窗戶上沒有窗簾,每天晚上得拉上那些能折疊的木闆擋住窗戶。
拉它們的時候她必得照着小時候聽到的北京老店鋪關門時的吆喝聲說一句:"下闆喽——"那些老店鋪從前到處都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變成大玻璃窗裡站模特兒的時髦商店了。
北京剛變的時候,站在街上看那些彩色磚牆和霓虹燈還真挺高興。
那時候住四合院的人全盼着搬到新樓房裡去住,等都搬到新樓房裡整天在單元裡轉的時候,才發現缺了地氣!坐在地球這頭的倫敦,更品出地球那頭的北京味兒來。
哈哈經常留念六十年代——兩分一個糖人兒、五毛錢一大包"薩其馬"、紅糖造的"核桃酥"、專業擦屁股黃草紙(擦之前得揉揉紙、擦之後得揉揉屁股)、老得搶購才有的婦女衛生紙、小金魚、蟋蟀、大切糕。
"咳——呸!"連賣切糕的老頭兒往地上吐痰、用手擤鼻涕再把手往褲子上一抹又去抓切糕的樣兒,她都想着帶勁。
現在她坐在窗前望街道。
街上那些閑了沒事的老太太腦門上頂着歐洲古老文明的餘光顫顫巍巍在陽光下散步。
她又想起小時候那條街:陽光下的革命老太太們都覺得自己比太陽還亮。
她們挺胸擡頭直眉瞪眼地在街上巡視,惹了她們或她們瞧你不順眼,你就完了,教訓你時還得搭上:"别忘了這是首都,是不是?"倫敦的老太太剛要說:"别忘了······"兒子們馬上就會說:"民族主義帝國主義保守派······"吓得也隻剩下在街上和"流氓"們分享陽光的份兒。
倫敦人供着古董各行其事,北京人撿起打碎了的古董碎碴子,要不賣、要不砸人玩兒。
哈哈又開始亂給生活找定義。
倫敦——北京——古代雕塑——歌劇——家族——周口店——猿人——安娜·卡列尼娜——王寶钏。
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學來的準則時她衡量所有的東西都費勁兒。
因為那個準則老有個"勝負""對錯"問題,不是輸就是赢,不是東方為王就是西方為賊。
曹雪芹是不是非得戰勝莎士比亞?李白是不是非得戰勝歌德?我的畢業論文是不是非得一鳴驚人?我要是這件事幹錯了是不是從此沒戲了?我是不是得這樣?他是不是得那樣?他怎麼那樣呀?我不這樣就不行了。
黃哈哈在紙上寫滿了"對、錯"二字。
這兩字跟了她幾十年,無論幹什麼都被它們蓋上公章,生活憑空增加無數是非與煩惱,她用"對錯"懲罰自己和别人。
其實她有什麼想不開的?"哈哈"這個名字是爸爸給起的,有超脫之意。
可爸爸喊了一輩子"難得糊塗"最後還是自殺了,而媽媽在這之前說過"堅定的共産黨員絕不自殺"。
爸爸用行動把那個準則給取消了,她豁
"她坐在地鐵火車裡盯着對面一個年輕人心理一通"踩咕"。
車廂裡又暖又悶,"小山羊"一直打盹兒。
黃哈哈"踩咕"完"小山羊",又用眼睛找别的"踩咕"對象,反正她看誰都有氣。
可能怪倫敦天氣不好。
哈哈住慣了北京,覺得倫敦無論天氣或人全陰不陰陽不陽,下雨的時候,人們的表情更透着像恐怖電影裡的。
太陽好不容易出來,想趁機光光胳膊和腿,風一吹,關節炎就得犯。
可是倫敦好呀,全世界的人都往這兒湧,說是尋找自由。
人愈來愈多,自由被搶得直漲價,愈後來的人愈找不着。
哈哈常聽老古這麼唠叨。
哈哈是來倫敦上學,托朋友幫忙租了間便宜房間。
除了去大學聽課,回到家轉來轉去都是她一個人。
在倫敦沒朋友,中國來的人更忙得工蜂似的。
哈哈拿着助學金,正好閑得胡思亂想,想來想去把倫敦的好處全想沒了,甚至忘了她來這兒是幹嘛來了。
那些想不清的東西就成了一張網,網着她進了課堂,還網着她去和麥克約會,不僅把課程隔在網外,也把麥克隔在網外,把所有想跟她說話的人全隔在網外。
她自我陶醉在網裡。
書桌對面通向陽台的落地窗,窗戶上沒有窗簾,每天晚上得拉上那些能折疊的木闆擋住窗戶。
拉它們的時候她必得照着小時候聽到的北京老店鋪關門時的吆喝聲說一句:"下闆喽——"那些老店鋪從前到處都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變成大玻璃窗裡站模特兒的時髦商店了。
北京剛變的時候,站在街上看那些彩色磚牆和霓虹燈還真挺高興。
那時候住四合院的人全盼着搬到新樓房裡去住,等都搬到新樓房裡整天在單元裡轉的時候,才發現缺了地氣!坐在地球這頭的倫敦,更品出地球那頭的北京味兒來。
哈哈經常留念六十年代——兩分一個糖人兒、五毛錢一大包"薩其馬"、紅糖造的"核桃酥"、專業擦屁股黃草紙(擦之前得揉揉紙、擦之後得揉揉屁股)、老得搶購才有的婦女衛生紙、小金魚、蟋蟀、大切糕。
"咳——呸!"連賣切糕的老頭兒往地上吐痰、用手擤鼻涕再把手往褲子上一抹又去抓切糕的樣兒,她都想着帶勁。
現在她坐在窗前望街道。
街上那些閑了沒事的老太太腦門上頂着歐洲古老文明的餘光顫顫巍巍在陽光下散步。
她又想起小時候那條街:陽光下的革命老太太們都覺得自己比太陽還亮。
她們挺胸擡頭直眉瞪眼地在街上巡視,惹了她們或她們瞧你不順眼,你就完了,教訓你時還得搭上:"别忘了這是首都,是不是?"倫敦的老太太剛要說:"别忘了······"兒子們馬上就會說:"民族主義帝國主義保守派······"吓得也隻剩下在街上和"流氓"們分享陽光的份兒。
倫敦人供着古董各行其事,北京人撿起打碎了的古董碎碴子,要不賣、要不砸人玩兒。
哈哈又開始亂給生活找定義。
倫敦——北京——古代雕塑——歌劇——家族——周口店——猿人——安娜·卡列尼娜——王寶钏。
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學來的準則時她衡量所有的東西都費勁兒。
因為那個準則老有個"勝負""對錯"問題,不是輸就是赢,不是東方為王就是西方為賊。
曹雪芹是不是非得戰勝莎士比亞?李白是不是非得戰勝歌德?我的畢業論文是不是非得一鳴驚人?我要是這件事幹錯了是不是從此沒戲了?我是不是得這樣?他是不是得那樣?他怎麼那樣呀?我不這樣就不行了。
黃哈哈在紙上寫滿了"對、錯"二字。
這兩字跟了她幾十年,無論幹什麼都被它們蓋上公章,生活憑空增加無數是非與煩惱,她用"對錯"懲罰自己和别人。
其實她有什麼想不開的?"哈哈"這個名字是爸爸給起的,有超脫之意。
可爸爸喊了一輩子"難得糊塗"最後還是自殺了,而媽媽在這之前說過"堅定的共産黨員絕不自殺"。
爸爸用行動把那個準則給取消了,她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