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部第三十三

關燈
兩目俱開,則人也!欻然而起,就潭水盥手靧面。

    漁者驚異,共觀之。

    其人具悉本地山川之名,及朝代年月。

    語訖,複入水中。

    吏民為建祠于潭上。

     橘叟 有巴邛人,不知姓名。

    家有橘園。

    因霜後,諸橘盡收,餘有兩大橘,如三鬥盎。

    巴人異之,即令摘下,輕重亦如常橘。

    剖開,每橘有二老叟,身長尺餘,須眉皤然,肌體紅明,皆相對象戲,談笑自若。

    剖開後,亦無驚怖,但相與決賭。

    賭訖,一叟曰:&ldquo君輸我海龍王第七女髲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枚,紫绡帔一副,绛台山霞實散二庾,瀛洲玉塵九斛,阿母療髓凝酒四鐘,阿母女态盈娘子濟虛龍缟襪八兩,後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

    &rdquo又一叟曰:&ldquo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

    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為愚人摘下耳!&rdquo又一叟曰:&ldquo仆饑矣,當取龍根脯食之。

    &rdquo即于袖中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如龍,毫厘罔不周悉。

    因削食之,随削随滿。

    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

    四叟共乘之,足下洩洩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

     鄜延長吏有大竹淩雲,可三尺圍。

    伐剖之,見内有二仙翁相對雲:&ldquo平生深根勁節,惜為主人所伐。

    &rdquo言畢,乘雲而去。

    事類似。

    ○仙翁既能藏身橘、竹中,何必令橘、竹奇大!當是好名之累。

     朝榮觀 李涼公鎮朔方,有甿園,樹下産菌一本,其大數尺。

    上有樓台,中有二叟對博。

    刻成三字,曰&ldquo朝榮觀&rdquo。

    公令甿掘地數尺,有巨蟒目光如鏡,吐沫成菌。

    是夜公夢黃衣人緻命曰:&ldquo黃聲公昨與朝榮觀主博,為愚人持獻公。

    &rdquo 阿房銅雀,金穴木妖,皆&ldquo朝榮觀&rdquo也!人自不識耳。

     樹中樂聲 萬曆丁酉,河南鞏縣大道,有木匠持斧往役于人。

    憩樹下,忽聞鼓樂聲,不知其自。

    谛聽之,乃出樹中,遂将斧擊樹數下。

    其内曰:&ldquo不好不好,必砍進矣!&rdquo匠益重加斧。

    乃有細人長三、四寸,各執樂器自樹中出地上,猶自作樂數疊。

    來觀者益多,乃仆地。

     龍賓 玄宗禦墨曰&ldquo龍香劑&rdquo。

    一日,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上。

    叱之,即呼&ldquo萬歲&rdquo,曰:&ldquo臣墨之精,黑松使者。

    凡世人有文者,墨上皆有龍賓十二。

    &rdquo上神之,以墨賜掌文官。

     五寸舟 杭州徐副使,清苦之士。

    緻仕後,偶巡行小院,憑欄觀缸中菡萏盛開。

    忽有物瞥然堕于水面。

    視之,乃一小舟也。

    其長五寸許,篙橹帆楫,合用之物,無不畢具。

    有三人皆寸半,操篙把舵,與生人不異。

    大以為怪,呼其兒二官者同玩。

    其喧呼運轉,俨若世态,有時舟欹側,亦複手足紛纭,若救護之狀。

    已而三人同拽一帆張之,帆與竹葉等,馭風排空而去。

    竟莫喻其怪。

     按幹寶《搜神記》,漢時池陽有小人,所操持之物,大小悉稱。

    其即此類耶! 龍蟄耳 薛主事機,河東人。

    言其鄉人有患耳鳴者,時或作癢。

    以物探之,出蟲蛻,輕白如鵝翎管中膜。

    一日與其侶并耕,忽雷雨交作,語其侶曰;&ldquo今日耳鳴特甚,何也?&rdquo言未既,震雷一聲,二人皆踣于地。

    其一複醒;其一腦裂而死,即耳鳴者。

    乃知龍蟄其耳,至是化去也。

    戴主事春,松江人。

    言其鄉有衛舅公者,手大指甲中紅筋時或曲直,或蜿蜒而動。

    或懼之曰:&ldquo此必承雨濯手,龍集指甲也!&rdquo衛因号其指曰&ldquo赤龍甲&rdquo。

    一日與客泛湖,酒半,雷電繞船,水波震蕩。

    衛戲與坐客語曰:&ldquo吾家赤龍将欲去耶!&rdquo乃出手船窗外,龍果裂指而去。

    此正與青州婦人青筋癢則龍出事相類。

    傳雲:神龍或飛或潛、能大能小者也。

     王布衣 《續仙傳》:終南王布衣賣藥洛陽市。

    富人柳信唯一子,眉上生一肉塊。

    布衣采藥一丸傅之。

    須臾塊破,一小蛇突出,漸及一丈許。

    布衣乘蛇而去。

     巴妪項瘿 《幽怪錄》:伶人刁俊朝妻巴妪,項瘿如數斛囊,作琴瑟笙磬聲。

    妻欲以刃決拆之,瘿忽坼裂,一猱跳出而去。

    明日,有黃冠叩門曰:&ldquo予泰山跳猱也!本是老猴精,解緻風雨。

    與老蛟往還。

    天誅蛟,搜索黨與,故匿夫人之領。

    于鳳凰山神處,得其靈膏,塗之即愈。

    &rdquo如言果驗。

     《志怪錄》二事 往年葑門一媪,年逾五十。

    令人剔其耳,耳中得少絹帛屑。

    以為偶遺落其中,亦不異之。

    已而每治耳,必得少物,絲線谷粟稻穗之屬,為品甚多。

    始大駭怪,而無如之何。

    久亦任之,不為驚異,且每收置之。

    迫年七、八十而卒。

    核其所得耳物,凡一斛焉。

     《狯園》載處州村妪耳中,爬出五谷,日可得升許,不測所從來。

    村人戲呼其子為&ldquo蒼耳子&rdquo。

     永樂中,吳城有一老父偶治耳,于耳中得五谷金銀器皿等諸物,凡得一箕。

    後更治之,無所得。

    視其中潔淨,唯正中有一小木椅,制甚精妙。

    椅上坐一人,長數分,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