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暮的牧歌

關燈
&rdquo她對那些願意聽她的人叫,&ldquo我在那邊過了最美的青春,我和負重的牲口似的替他們賣力!&rdquo不久,一個老虔婆被安頓到弗朗昔家中,于是生活重新在常軌上前進了。

     在波厄耶恩去世後三個月,輪到了波厄希安離開這個世界到另一世界去。

    他的下葬并沒有什麼鋪張,十分簡單。

    有一農夫,因自家事業不順手,自薦給華娜替她管理田地,于是季節重新在單調中輪轉着,用着他們互助的勞力。

     一個星期日,華娜在小橋邊遇弗朗昔。

    他們一同去赴彌撒。

    弗朗昔用潮濕的眼睛注視華娜一直趕路而低着的腦袋。

    華娜在外表上漸漸地完全變成虔誠信教的人物。

    老穿着黑衣,金黃色的頭發梳在後邊,蓋着一條深棕色的小手巾,好像戴着一頂不能動的同色的風兜。

    可是她也隻有星期日才忠誠地上禮拜堂。

     别的日子,她盡做活,好像一家全仗她支持似的。

    田地倒是很興旺,雖然家中能擔任重大工作的,隻有那個老鈍的仆人。

    在播種的季節,一個莊嚴的側影來往在田間。

    黃昏到了,人還在外邊耕地撒籽。

    接着,跟着萬物的循環,八月又來到了:在月亮和星星的銀輝之下,人家還聽到鐮刀的響聲,割下麥草的神聖讴歌,滿載着金黃麥穗的手挽車的聲音,或者耞子在空氣中打着節拍。

    在平時,整個田莊該已經在安息中了。

     天一拂曉,弗朗昔的田莊&mdash&mdash坐落另一座小山的西坡的,首先從夜的見光而遁的陰影中出來。

    白色的牆垣反照出強烈的側光;屋頂反映出深紅色,人家可以說它是新漆過的。

    可是門戶窗牖皆緊閉着,仿佛莊中人們正在開始安息。

    華娜每天早上從她家還被暗影包圍着的門口,一直注視對面。

    她發一種柔和深刻的感情,好像一個天真的孩子。

    可是她的心,常常立刻就關閉下來。

    她記起從前波厄希安正站在同一處所,穿着塞草的大木屐,便帽斜覆耳上;口卸煙鬥,火車頭似的噴着煙,故意要引動波厄耶恩的憤怒,在行喪禮的時候。

    她相信這是一種罪惡,遲早要得到報應的,于是她起了個寒噤。

     他死去的父親,阻撓了她的志願&hellip&hellip 可是弗朗昔的事務,不見興旺。

    波厄耶恩所築的那條漂亮的路,以前老是小心維護着,現在已經讓荒草淹沒而不留痕迹了。

    可是路盡頭的那架小橋卻完全和從前一樣整齊。

     什麼都沒有改變:沒有加過一根新梁,一枚新釘。

    也沒有一塊蛀腐的闆。

    無論在什麼時節大家還可以應用它。

     每天一等黃昏臨近,弗朗昔出現在已經被陰影包圍了的,他自家的門口。

    華娜的田莊還輝耀着,孤立在夕陽的反射之下,白色的牆垣煥發在強烈的側光裡,紅色的屋頂好像開放着一朵香味溫柔的奇花。

    弗朗昔看到華娜的莊園裡,季節也無可避免地循序流逝着,旋又立刻消逝在歲月的堅定的輪轉中。

    他知道他的勞作,有規則的日常勞作:他隻好愁慘地和老年的女仆一同去完成。

    他也知道華娜的園地上所必須實施的工作。

    而這工作,隻有他能夠愉快地勝任。

    有一天,他想要對華娜開口了,她盡趕着道兒頭也不擡。

     以前有一天,在一個處所,波厄耶恩殘酷地跑來,仿佛故意開玩笑似的流着汗,舔着嘴唇吹氣,要引起波厄希安的憤恨。

    已經做的事,無可挽回。

     十 華娜死了。

    她将所有的财産遺贈給弗朗昔,用來完成義務的感情。

    村中有人談論着,說波厄希安與波厄耶恩的心願,終于算是實現了!此後,别人不再談到他們了。

    弗朗昔對于這部遺産十分漠然,反正此刻華娜已經不在人間了。

    他獨自住在自己的莊園裡。

    年月繼續着過去,他的衰弱也增加,他覺得這無變化的工作,漸漸縮小了範圍。

    荒草到處滋生,挺着堅韌的莖,蔓遍了田間、院落和路上。

    兩岸綠野上的樹木,無人修剪,繁密地野蠻生長着,可是永遠有正味的果子,先後成熟着,一個個墜落到荒草上,白讓太陽曬焦。

    可是每晚,弗朗昔仍出來坐在荒蕪莊院的門口。

    他深長地呼吸着,感到一種憂郁的幸福,荒蕪帶着親切的空氣,散播在他周圍。

    他望望坐落在對面的,華娜的空虛的莊院:莊院在他眼裡,也一天天破敗下去了。

    到他更老時,他仿佛看到華娜出現在對面的山腰上,在門前向他遙遙緻敬,有時向他揮手招呼。

    可是他永遠不會覺得被引誘。

     走向小橋的羊腸小路已經分辨不出來了,蓋滿了車前子與野麝香,就是小橋也變成無用,現在華娜已經死了。

    隻剩下一根黴腐的柱子,蓋滿苔藓。

    隻有小溪的水,日夜清澈地流着,絮語着永恒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