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确淑英漸漸地變了。
她這一次并不曾聽從她父親的話。
她依舊跟着劍雲讀英文,依舊跟着琴和覺民學習各科知識。
克明那天晚上發過脾氣以後,也就不再對淑英談起讀書的事。
他并不關心淑英的生活。
他隻要看見淑英早晚來定省,他從外面回家時她來問安,飯桌上她又沒有缺席,他便滿意了。
張氏本無确定的主張。
她看見克明不說話,便也不幹涉淑英。
她讓這個少女照自己的意思做去。
她有時還在克明的面前替淑英掩飾。
淑英此後居然過了一些安靜的日子。
她的生活是有規律的,而且是和平的。
并沒有人來打擾她。
這好像一泓秋水,有時被曉風一吹,水面浮起一串漣漪,動蕩了一會兒仍舊恢複平靜的狀态。
她自然有過小的煩憂,也有過小的歡樂。
然而淩駕這一切的卻是一個大的希望。
這是覺慧、琴、覺民、劍雲幾個人安放在她面前的。
她以那個希望為目标,向着它一步一步地走去。
她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達到那個希望。
然而她相信那幾個人,她知道他們不會拿海市蜃樓來哄騙她。
所以她也能夠暫時放心地過日子。
在這種平靜的生活裡她開始覺得時光過得很快了。
時光不停地向前流去。
天氣漸漸地涼爽起來。
吵人的蟬聲被秋風吹散了。
代替它的是晚間階下石闆縫裡蟋蟀的悲鳴。
秋天的日子是最好過的。
高家的人每天總有半數閑着無事,而且客人來往也比較前些時候多。
白天大家聚在一起打牌,有時一桌,有時兩桌,王氏和沈氏一定在場,周氏和張氏也常常參加。
克明卻不常加入。
最近他的事務所接的案件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太少,而且常常需要他出庭辯護。
他仍然不常在家,有時在家他便坐在房裡翻閱古書。
克安隔一天到克明的事務所去一趟,有時也拟一兩份上訴的狀子,或者接待客人。
其餘的時間裡他不是去看戲,就是同兄弟克定在一起玩,或者在家裡罵罵自己的兒子,偶爾也替親戚們寫一兩副對聯或者一兩堂屏。
克定還有他的小公館。
他輪流在兩處住宿,也常常把克安請到小公館去喝酒、打牌、抽鴉片煙。
要是他在家裡,吃過早飯,他就會發起打牌。
上一輩的人忙着在牌桌上混日子。
子侄輩的人便有了更多的自由。
除了小孩打架外,這個家庭裡别的糾紛卻漸漸地減少了。
覺新照例每天到公司辦事。
他有暇常常到親戚處走走。
他在家裡,要是牌桌上缺人,他就被拉去充數。
他幾次聲明戒賭,然而他的嬸娘差人來請他時,他又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晚上除了打牌外他們還有一種娛樂,便是聽瞎子唱書。
這也是由王氏、沈氏們發起的。
但是覺新對這個卻也很感興趣。
晚上或者有月亮或者星光滿天,堂屋兩邊的階上和天井裡聚滿了人,大半個公館裡上上下下的人都來欣賞這民間的音樂。
隻有在這種時候公館裡才顯得十分熱鬧。
連白天裡總看不見的陳姨太也露臉了。
她自然沒有忘記把臉擦得白白的,身上擦得香噴噴的。
近幾個月來她每天都到她的母親那裡去,晚上便回來參加這種普遍的娛樂。
覺民讨厭這兩種娛樂,但是他也知道它們維系着這個家庭的和平,而且它們給淑英帶來一些清閑的日子。
他也能夠利用這樣的機會在外面做一些事情。
他計算着日子,他考慮着将來。
淑英為祖父戴一年的孝,過了九個月,就已經算滿了孝。
陳家很有理由來催早日下定,而且說不定明年年初就會來接人。
淑英的定命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地逼近了。
他常常為這個擔心。
他看見淑英每天愉快地學習各種功課,似乎忘記了這件事情,也不忍心向她提起它,使她白白地憂慮。
因此他隻是暗暗地同琴、或者同别的朋友商量一些應有的準備和進行的步驟。
琴依舊常常到高家來。
她來得更勤了,差不多隔一天來一次。
不過通常總是天一黑她便回家;倘使張太太也來高家打牌,她就可以等到二更時分同她的母親一起回去。
琴和淑英在一處的時候較多。
但是她們也有時間同淑華、淑貞們一塊兒玩。
有時這幾姊妹還商量好把芸接了來在花園裡劃船、聚餐。
芸一來,便在這群少女中間添了更多的歡笑。
芸跟着淑華學習劃船,又向淑英借閱翻譯小說。
她常常天真地笑着,她的笑容甚至引起了淑貞嘴邊的微笑。
琴像一位長姐那樣暗暗地指導她們,愛護她們。
琴極力維持着她們中間的和平、歡樂的空氣。
但是她們談起蕙的事情時,連琴也會郁悶地沉吟起來。
在這種時候芸便收藏了笑渦,緊緊皺起眉頭,生氣地噘着嘴。
在這種時候淑英的清澄的眼睛又會為陰雲所掩蔽。
她們對于蕙的命運隻能表示一點同情和悲憤,卻不能将蕙的痛苦減輕絲毫。
一談起蕙,琴和淑英姊妹便渴望着看見她,尤其是在知道她近來新病初愈的時候,她們盼望她能夠像從前那樣地同她們在一起談笑遊玩。
她們要把蕙請到高家來,這并不是容易的事。
蕙親自對覺新說過她自己是不能作主的。
然而年輕人的心常常不害怕困難。
她們想盡方法,又請周氏同覺新幫忙,終于把蕙請到了。
前一天覺新把這個好消息向她們預先報告的時候,這幾個少女是多麼興奮,多麼歡喜。
淑英那天很早起床。
她在後房裡梳洗完畢,走回前房,翠環已經用窗棍子把镂花格子窗撐起了。
房裡很亮。
前一夜落了小雨,早晨的空氣特别清爽。
一股甜香撲到她
她這一次并不曾聽從她父親的話。
她依舊跟着劍雲讀英文,依舊跟着琴和覺民學習各科知識。
克明那天晚上發過脾氣以後,也就不再對淑英談起讀書的事。
他并不關心淑英的生活。
他隻要看見淑英早晚來定省,他從外面回家時她來問安,飯桌上她又沒有缺席,他便滿意了。
張氏本無确定的主張。
她看見克明不說話,便也不幹涉淑英。
她讓這個少女照自己的意思做去。
她有時還在克明的面前替淑英掩飾。
淑英此後居然過了一些安靜的日子。
她的生活是有規律的,而且是和平的。
并沒有人來打擾她。
這好像一泓秋水,有時被曉風一吹,水面浮起一串漣漪,動蕩了一會兒仍舊恢複平靜的狀态。
她自然有過小的煩憂,也有過小的歡樂。
然而淩駕這一切的卻是一個大的希望。
這是覺慧、琴、覺民、劍雲幾個人安放在她面前的。
她以那個希望為目标,向着它一步一步地走去。
她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達到那個希望。
然而她相信那幾個人,她知道他們不會拿海市蜃樓來哄騙她。
所以她也能夠暫時放心地過日子。
在這種平靜的生活裡她開始覺得時光過得很快了。
時光不停地向前流去。
天氣漸漸地涼爽起來。
吵人的蟬聲被秋風吹散了。
代替它的是晚間階下石闆縫裡蟋蟀的悲鳴。
秋天的日子是最好過的。
高家的人每天總有半數閑着無事,而且客人來往也比較前些時候多。
白天大家聚在一起打牌,有時一桌,有時兩桌,王氏和沈氏一定在場,周氏和張氏也常常參加。
克明卻不常加入。
最近他的事務所接的案件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太少,而且常常需要他出庭辯護。
他仍然不常在家,有時在家他便坐在房裡翻閱古書。
克安隔一天到克明的事務所去一趟,有時也拟一兩份上訴的狀子,或者接待客人。
其餘的時間裡他不是去看戲,就是同兄弟克定在一起玩,或者在家裡罵罵自己的兒子,偶爾也替親戚們寫一兩副對聯或者一兩堂屏。
克定還有他的小公館。
他輪流在兩處住宿,也常常把克安請到小公館去喝酒、打牌、抽鴉片煙。
要是他在家裡,吃過早飯,他就會發起打牌。
上一輩的人忙着在牌桌上混日子。
子侄輩的人便有了更多的自由。
除了小孩打架外,這個家庭裡别的糾紛卻漸漸地減少了。
覺新照例每天到公司辦事。
他有暇常常到親戚處走走。
他在家裡,要是牌桌上缺人,他就被拉去充數。
他幾次聲明戒賭,然而他的嬸娘差人來請他時,他又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晚上除了打牌外他們還有一種娛樂,便是聽瞎子唱書。
這也是由王氏、沈氏們發起的。
但是覺新對這個卻也很感興趣。
晚上或者有月亮或者星光滿天,堂屋兩邊的階上和天井裡聚滿了人,大半個公館裡上上下下的人都來欣賞這民間的音樂。
隻有在這種時候公館裡才顯得十分熱鬧。
連白天裡總看不見的陳姨太也露臉了。
她自然沒有忘記把臉擦得白白的,身上擦得香噴噴的。
近幾個月來她每天都到她的母親那裡去,晚上便回來參加這種普遍的娛樂。
覺民讨厭這兩種娛樂,但是他也知道它們維系着這個家庭的和平,而且它們給淑英帶來一些清閑的日子。
他也能夠利用這樣的機會在外面做一些事情。
他計算着日子,他考慮着将來。
淑英為祖父戴一年的孝,過了九個月,就已經算滿了孝。
陳家很有理由來催早日下定,而且說不定明年年初就會來接人。
淑英的定命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地逼近了。
他常常為這個擔心。
他看見淑英每天愉快地學習各種功課,似乎忘記了這件事情,也不忍心向她提起它,使她白白地憂慮。
因此他隻是暗暗地同琴、或者同别的朋友商量一些應有的準備和進行的步驟。
琴依舊常常到高家來。
她來得更勤了,差不多隔一天來一次。
不過通常總是天一黑她便回家;倘使張太太也來高家打牌,她就可以等到二更時分同她的母親一起回去。
琴和淑英在一處的時候較多。
但是她們也有時間同淑華、淑貞們一塊兒玩。
有時這幾姊妹還商量好把芸接了來在花園裡劃船、聚餐。
芸一來,便在這群少女中間添了更多的歡笑。
芸跟着淑華學習劃船,又向淑英借閱翻譯小說。
她常常天真地笑着,她的笑容甚至引起了淑貞嘴邊的微笑。
琴像一位長姐那樣暗暗地指導她們,愛護她們。
琴極力維持着她們中間的和平、歡樂的空氣。
但是她們談起蕙的事情時,連琴也會郁悶地沉吟起來。
在這種時候芸便收藏了笑渦,緊緊皺起眉頭,生氣地噘着嘴。
在這種時候淑英的清澄的眼睛又會為陰雲所掩蔽。
她們對于蕙的命運隻能表示一點同情和悲憤,卻不能将蕙的痛苦減輕絲毫。
一談起蕙,琴和淑英姊妹便渴望着看見她,尤其是在知道她近來新病初愈的時候,她們盼望她能夠像從前那樣地同她們在一起談笑遊玩。
她們要把蕙請到高家來,這并不是容易的事。
蕙親自對覺新說過她自己是不能作主的。
然而年輕人的心常常不害怕困難。
她們想盡方法,又請周氏同覺新幫忙,終于把蕙請到了。
前一天覺新把這個好消息向她們預先報告的時候,這幾個少女是多麼興奮,多麼歡喜。
淑英那天很早起床。
她在後房裡梳洗完畢,走回前房,翠環已經用窗棍子把镂花格子窗撐起了。
房裡很亮。
前一夜落了小雨,早晨的空氣特别清爽。
一股甜香撲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