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地說:“這太不成話了。
四嬸也不出來喊住,差一點兒鬧出人命來。
五弟不曉得逃到哪兒去了?應當抓住他好好地打一頓。
”“你怎麼不把五弟抓住?”覺民冷冷地問道,“你碰見他跑出去的。
”淑華語塞地停了片刻,然後坦白地說:“四嬸的事情還是少管的好。
倘若我碰了五弟一下,等一會兒四嬸又有新花樣出來了。
橫豎五弟的菜刀殺不到我頭上來,讓他鬧去罷。
”“話雖然這樣說,不過他們究竟是高家的人,鬧出笑話來,大家都沒有面子。
應當早點想法才行,”覺新不以為然,憂慮地接口說道。
“你到現在還要面子。
你這個人真是沒有辦法。
你難道還要去跟四嬸講道理嗎?”覺民聽不慣這樣的話,厭煩地抱怨道。
覺新答不出話來。
他心裡很難過。
他想:他們現在都不了解我了,我一個人是孤獨的,我的苦衷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他同他的弟妹們站得這麼近,他們的心卻離得很遠。
淑華還在旁邊說:“這就是四爸、四嬸的家教。
四嬸平日那樣慣使五弟,你想她肯打五弟嗎?……”圍聚在桂堂左側石階上的女傭們已經散去了。
覺世還在房裡哭。
過後房裡又響起了王氏的尖聲的責罵。
但是她罵了兩三句便停止了。
從角門外面跳進來一個人影,接着又跳進一個。
“五弟又來了,”淑華驚訝地說。
前一個人是覺英,後一個是覺群。
覺群好像沒有做過什麼錯事似的,笑容滿臉地跳下天井,跟着覺英走到金魚缸旁邊。
他們兩人把蓋在缸上的鐵絲網揭起來,俯下頭去看金魚。
“四弟。
你不去讀書,”淑英看不過叱責道。
覺英擡頭看了淑英一眼,喚一聲“二姐”。
他仍舊埋下頭去,把手伸進缸裡撥弄水草。
“二姐,我們進去。
你管他做什麼?你犯不上跟他生氣,”淑華看見覺英不聽淑英的話,怕她會生氣,便勸道。
沒有人注意到覺新的臉部表情。
他癡癡地立在那裡,好像在做夢,現在被淑華的聲音驚醒了。
他不想在這裡站下去,一個人悄悄地往外面走了。
淑英看見覺新走了,也就不挽留他,隻邀覺民和淑華兩人到她的房裡去。
覺新回到房裡,心裡愁悶不堪,他左思右想,總覺萬事不能如意。
他不想馬上就到公司去。
他又叫何嫂倒了一杯濃茶。
他攤開信箋,繼續給覺慧寫信。
他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詳細地寫出來,他還提起喜兒的事和别的一些他看不順眼的事情。
最後他憤慨地寫着:“家中現在比祖父在日不同了。
一切一切兄甚不以為然。
三弟,你不要疑心我太守舊,太頑固了。
我說是如果要改當然要改好,不要改壞。
他們是舊的中好的不要;新的不論好歹也不要。
卻是弄些怪的來,使你看了心中悲傷。
所謂歎典型之雲亡,悲新知之不至二者兼之……”覺新寫到這裡覺得意思未盡,待要仔細思索,思潮又忽然停滞起來。
他想不到适當的句子,正在苦思間,袁成揭了門簾進來,報告道:“大少爺,劉大爺回來了,現在在門房裡頭等着見大少爺。
”覺新聽說劉升回來了。
一陣驚喜把他從糾纏不清的苦思中救了出來,他連忙放下筆回頭吩咐道:“你喊他立刻到我屋裡來。
”過了幾分鐘一個高大的影子進了覺新的房間。
劉升講着帶山東口音的本地話:“大少爺,劉升來了。
”“劉升,你路上辛苦了,”覺新轉動一下椅子,對着劉升溫和地說。
“給三老爺、大少爺辦事,哪兒說得上辛苦?”劉升垂着手陪笑道。
“鄉下的情形怎樣?佃客們都見過了罷?”覺新問道。
“回大少爺,劉升這趟下鄉,事情并沒有辦好,”劉升帶了一點惶恐的樣子說:“這趟下鄉繞了好多路,才到溫江縣城。
城外頭很不清靜,到處都是棒客。
劉升不敢出城,就住在城裡頭,一面想方設計托人帶口信給各處佃客,要他們到城裡頭來,等了好幾天,連一個佃客的影子都沒有見到。
後來才曉得他們因為害怕棒客搶,又怕軍隊清鄉要錢,都躲起來了,不曉得躲在哪兒去了。
劉升實在找不到。
在城裡頭住了十天,不但沒有看見一個佃客,連田也沒有看見,不曉得田有沒有淹掉。
後來又聽說風聲不大好,謠言很多。
劉升怕三老爺、大少爺着急,就趕回來了。
劉升做事實在糊塗……“又是一個不愉快的消息。
覺新心裡很煩,不過他仍舊做出平靜的樣子說:”這不怪你。
路上不清靜,也沒有法子。
過幾天再去也好。
我看你也很辛苦了。
你回去歇一會兒。
等三老爺回來再打發人來喊你。
“劉升感謝地答應一聲,便走出去。
他剛剛伸手去推門簾,又被覺新喚祝覺新溫和地吩咐道:”你出去喊我的大班老王把轎子預備好,我要到公司去。
“覺新看見劉升的影子在門簾外面消失了,忽然想起面前那封未完的信,便把椅子轉過去,提起筆俯下頭急急在未寫滿的信箋上繼續寫道:”我現在要到公司去了。
今天外婆請媽和我去吃飯,蕙表姐要回娘家。
我恐怕要晚間才得回來。
我怕你望信,所以就将寫好的這一點與你寄來。
請了,敬祝健康。
兄覺新×月×号即×月×日午二時半“他放下筆匆忙地将寫就的幾張信箋折好裝進信封裡,又把信封口封好,然後站起來到内屋去換衣服。
四嬸也不出來喊住,差一點兒鬧出人命來。
五弟不曉得逃到哪兒去了?應當抓住他好好地打一頓。
”“你怎麼不把五弟抓住?”覺民冷冷地問道,“你碰見他跑出去的。
”淑華語塞地停了片刻,然後坦白地說:“四嬸的事情還是少管的好。
倘若我碰了五弟一下,等一會兒四嬸又有新花樣出來了。
橫豎五弟的菜刀殺不到我頭上來,讓他鬧去罷。
”“話雖然這樣說,不過他們究竟是高家的人,鬧出笑話來,大家都沒有面子。
應當早點想法才行,”覺新不以為然,憂慮地接口說道。
“你到現在還要面子。
你這個人真是沒有辦法。
你難道還要去跟四嬸講道理嗎?”覺民聽不慣這樣的話,厭煩地抱怨道。
覺新答不出話來。
他心裡很難過。
他想:他們現在都不了解我了,我一個人是孤獨的,我的苦衷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他同他的弟妹們站得這麼近,他們的心卻離得很遠。
淑華還在旁邊說:“這就是四爸、四嬸的家教。
四嬸平日那樣慣使五弟,你想她肯打五弟嗎?……”圍聚在桂堂左側石階上的女傭們已經散去了。
覺世還在房裡哭。
過後房裡又響起了王氏的尖聲的責罵。
但是她罵了兩三句便停止了。
從角門外面跳進來一個人影,接着又跳進一個。
“五弟又來了,”淑華驚訝地說。
前一個人是覺英,後一個是覺群。
覺群好像沒有做過什麼錯事似的,笑容滿臉地跳下天井,跟着覺英走到金魚缸旁邊。
他們兩人把蓋在缸上的鐵絲網揭起來,俯下頭去看金魚。
“四弟。
你不去讀書,”淑英看不過叱責道。
覺英擡頭看了淑英一眼,喚一聲“二姐”。
他仍舊埋下頭去,把手伸進缸裡撥弄水草。
“二姐,我們進去。
你管他做什麼?你犯不上跟他生氣,”淑華看見覺英不聽淑英的話,怕她會生氣,便勸道。
沒有人注意到覺新的臉部表情。
他癡癡地立在那裡,好像在做夢,現在被淑華的聲音驚醒了。
他不想在這裡站下去,一個人悄悄地往外面走了。
淑英看見覺新走了,也就不挽留他,隻邀覺民和淑華兩人到她的房裡去。
覺新回到房裡,心裡愁悶不堪,他左思右想,總覺萬事不能如意。
他不想馬上就到公司去。
他又叫何嫂倒了一杯濃茶。
他攤開信箋,繼續給覺慧寫信。
他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詳細地寫出來,他還提起喜兒的事和别的一些他看不順眼的事情。
最後他憤慨地寫着:“家中現在比祖父在日不同了。
一切一切兄甚不以為然。
三弟,你不要疑心我太守舊,太頑固了。
我說是如果要改當然要改好,不要改壞。
他們是舊的中好的不要;新的不論好歹也不要。
卻是弄些怪的來,使你看了心中悲傷。
所謂歎典型之雲亡,悲新知之不至二者兼之……”覺新寫到這裡覺得意思未盡,待要仔細思索,思潮又忽然停滞起來。
他想不到适當的句子,正在苦思間,袁成揭了門簾進來,報告道:“大少爺,劉大爺回來了,現在在門房裡頭等着見大少爺。
”覺新聽說劉升回來了。
一陣驚喜把他從糾纏不清的苦思中救了出來,他連忙放下筆回頭吩咐道:“你喊他立刻到我屋裡來。
”過了幾分鐘一個高大的影子進了覺新的房間。
劉升講着帶山東口音的本地話:“大少爺,劉升來了。
”“劉升,你路上辛苦了,”覺新轉動一下椅子,對着劉升溫和地說。
“給三老爺、大少爺辦事,哪兒說得上辛苦?”劉升垂着手陪笑道。
“鄉下的情形怎樣?佃客們都見過了罷?”覺新問道。
“回大少爺,劉升這趟下鄉,事情并沒有辦好,”劉升帶了一點惶恐的樣子說:“這趟下鄉繞了好多路,才到溫江縣城。
城外頭很不清靜,到處都是棒客。
劉升不敢出城,就住在城裡頭,一面想方設計托人帶口信給各處佃客,要他們到城裡頭來,等了好幾天,連一個佃客的影子都沒有見到。
後來才曉得他們因為害怕棒客搶,又怕軍隊清鄉要錢,都躲起來了,不曉得躲在哪兒去了。
劉升實在找不到。
在城裡頭住了十天,不但沒有看見一個佃客,連田也沒有看見,不曉得田有沒有淹掉。
後來又聽說風聲不大好,謠言很多。
劉升怕三老爺、大少爺着急,就趕回來了。
劉升做事實在糊塗……“又是一個不愉快的消息。
覺新心裡很煩,不過他仍舊做出平靜的樣子說:”這不怪你。
路上不清靜,也沒有法子。
過幾天再去也好。
我看你也很辛苦了。
你回去歇一會兒。
等三老爺回來再打發人來喊你。
“劉升感謝地答應一聲,便走出去。
他剛剛伸手去推門簾,又被覺新喚祝覺新溫和地吩咐道:”你出去喊我的大班老王把轎子預備好,我要到公司去。
“覺新看見劉升的影子在門簾外面消失了,忽然想起面前那封未完的信,便把椅子轉過去,提起筆俯下頭急急在未寫滿的信箋上繼續寫道:”我現在要到公司去了。
今天外婆請媽和我去吃飯,蕙表姐要回娘家。
我恐怕要晚間才得回來。
我怕你望信,所以就将寫好的這一點與你寄來。
請了,敬祝健康。
兄覺新×月×号即×月×日午二時半“他放下筆匆忙地将寫就的幾張信箋折好裝進信封裡,又把信封口封好,然後站起來到内屋去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