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

關燈
9月1日 ○朔戊寅,領議政權轍辭疾免,復以李鐸爲領議政。

     ○復以李珥爲直提學,不許其辭,三召乃就職。

     ○金宇顒爲弘文館正字。

    宇顒,曺植門人,新進有淸名。

     ○上幸成均館,謁先聖試士,取李潑等七人。

     ○三司交章,請行《呂氏鄕約》,累啓乃允。

     ○李珥入侍經筵曰:「臣久在外,今日伏聞玉音,殊不通利,不知何故而然也。

    竊聞,殿下不樂聞戒色之語,想必聖質淸明寡慾,不待人言,故聞人此等語以爲:『不曉而妄言。

    』故耳。

    然無則加勉,不宜厭聞也。

    」上曰:「爾曾上疏,所言亦如此。

    然人之語音自不同,予語聲自是然耳,何疑之有?」珥曰:「殿下初年,臣嘗忝侍經筵,玉音琅然,未嘗如此,故臣敢獻疑。

    」珥凡啓事,辭氣快直,上不怡色。

    仍問曰:「爾何故退而不來?」珥對曰:「臣病深、才踈,自度不能有爲,徒食廩祿,實負國恩,不如退免罪戾,故不敢進耳。

    」上曰:「爾才予所知也。

    勿爲過謙之辭,從今不更退可也。

    爾雖退居,累上封章,其不忘國事可知也。

    」珥曰:「臣跧伏田裡,未知聖學成就如何。

    人君雖深居九重,若有實德,則百姓觀感,四方風動。

    今日民生憔瘁,風俗頹敗,莫此爲甚。

    臣佇見聖學之日章,而終不見效,臣竊怪焉。

    聖質英明,眞是有爲之資,而卽位之初,大臣輔導失宜,每引以近規,排抑儒者之論,故至于今,不能善治耳。

    」上曰:「予性不敏,不能有爲耳。

    」珥曰:「若聖質不至英明,臣亦絶望矣。

    匹夫讀書躬行,尙且志在安民。

    況殿下主一國之民,操可爲之勢;稟可爲之資,寧無慨然自奮之志乎?鄕約是三代之法,而殿下命行之,此,近代所無之盛事。

    但凡事有本有末,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鄕約乃正萬民之法也。

    朝廷百官,未底於正,而先正萬民,則捨本治末,事必無成。

    今者已擧盛典,不可中止。

    殿下必須躬行心得,而施及朝廷,政令皆出於正然後,民有所感發而興起矣。

    」弘文館正字金宇顒曰:「鄕約豈不可行?但此事須有根本,要人主躬行心得,以爲標準而可行也。

    若謂鄕約不可行於今,則大不可。

    」上曰:「此言是也。

    予自顧省,度不能行,不欲輕擧,而言者不止,故從之耳。

    」珥曰:「非謂是也。

    若必待德如堯、舜,然後,可興唐、虞事業,則何時可做?今殿下奮發有爲之志,誠心願治,則隻此一念,便是《關雎》、《麟趾》之意也。

    」 ○以冬雷,三公辭職,不許。

     ○上禦經筵,謂侍臣曰:「人心道心,不是二心。

    隻於發見後,知其爲道義,則謂之道心;爲食色則謂之人心。

    食色之中節者,亦是道心也。

    」李珥曰:「誠如上敎。

    殿下於義理,所見精矣,何不移此見於治國乎?近觀天時、人事,日漸乖舛,天變疊見,狃而不懼,紀綱解弛,人心渙散,將無以爲國。

    自上若不奮發大志,整頓頹綱,則土崩瓦解之勢,指日可待矣。

    」 ○弘文館上箚,請立志以捄時,上答曰:「省所上箚,辭意直切,議論痛快,覽之令人竦然。

    可見才學之秀,深用嘉悅。

    第以予誠不敏,不能策勵心神,凡所施爲,動輒乖舛,上以天心不豫;下以人事多虞。

    有君如此,何事可成?以予之身,較今之時,不敵甚遠。

    是以,自知甚明,非敢故爲退托也。

    」 ○李珥於經筵白上曰:「殿下謙沖退讓,形於下敎,臣不勝感激。

    但謙讓有二焉,不自滿足,舍己從人,則爲善之本也;退托不進,無振起之意,則謙讓反爲病矣。

    殿下之言則謙矣,至於不從公論,自是、非人則反有謂人莫己若之病,臣竊憫焉。

    今日三公,皆是人望,豈是專無意思,甘於屍素者乎?雖欲建白,恐拂聖旨,不聽大臣之言,反爲君德之累,故悶默度日。

    若聖旨在於求治,則大臣亦必盡言,而廷臣各陳所懷矣。

    」上曰:「我國之事,誠難爲也。

    欲改一弊,又生一弊,弊未盡革,反添其害,可謂不能措手足矣。

    」 ○以盧禛爲司憲府大司憲。

     ○承政院啓曰:「當今民生卒荒,無處不然。

    軍籍本意,不特爲軍額多闕,亦念虛簿無實,族、隣之苦,塗炭赤子,故刪虛塡實,欲捄民生一分之弊耳。

    癸醜之籍,任事之人不體國家愛民本意,隻以幹辦爲賢,嚴急爲能,州縣望風,虛張其數,丐乞之人無不搜括,鷄犬之名亦塡其額。

    成籍未幾,太半逋欠,侵隣剝族,四境嗷嗷。

    今若復踵前習,則名爲軍籍,實爲民害。

    請令八道監司,察郡邑民物殘盛、軍額多少,推移充定,而或不能充,則姑虛其額,徐刷閑丁,隨得隨補,不限年月,庶可軍無虛簿,民免塗炭矣。

    」議下兵曹,竟不得施。

     ○侍臣於經筵亦言籍軍之弊。

    金宇顒曰:「今日捄弊,隻在不務虛額之多,隻務從實充軍。

    軍丁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