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年

關燈
(甲午)二十七年大明萬曆二十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庚辰,諸道大饑,京畿及下三道尤甚,人相殺食。

    〈自軍興轉輸,公私蕩竭。

    經賊之地,二年廢作,完全之道,流民皆歸,主客俱困。

    且以武士及軍功人爲守令,專事剝斂,又築城練卒,使臣旁午,州縣百役,皆萃民戶。

    市價騰貴,一匹直數升,連歲旱乾大歉,民食之盡由此。

    〉 ○命詳定貢案。

    亂後貢法尤壞,命減省舊案,一從土産增損,而未盡釐正而止,貢物作米之議始此。

     ○逆賊宋儒眞伏誅。

    時,饑民渙散,軍士逃匿,相聚爲盜,所在成群,京畿、湖西尤熾。

    自漢南至鳥嶺及湖西險阻處,多爲賊徒竊伏,攻剽閭裡,行旅斷絶,州郡搜討,散而復聚,不能掃定。

    宋儒眞本京城庶族無賴人,出入天安、稷山之間,爲盜刦漸恣。

    見京城守備虛踈,遂生逆謀,誑誘諸賊人,自稱義兵大將曰:「我不殺人,惟聚軍糧、器械耳。

    」從者甚衆,分布于智異、俗離、廣德、淸溪諸山谷中者,二千餘人。

    儒眞與諸賊,約束以正月初十日動兵,刦奪牙山、平澤兵器,入犯京城,先投書於全州分朝,詬天兇慘。

    忠淸兵使邊良傑聞之,領兵住溫陽,欲討捕,而未知賊渠魁所在。

    適得鎭川武士金應龍用其計,蓋應龍族子洪瑴者,爲賊腹心,號爲從事官。

    應龍因鉤緻其家,脅以利害,盡得實狀,乃逼令招緻儒眞,儒眞從數十人來。

    應龍與力士洪瑀等共縛之,兵使囚而上聞。

    拿鞫殿庭,儒眞及諸黨皆辭服,正刑,論賞。

    應龍等除職,良傑加資,鞫廳諸臣賞加有差。

    下敎頒赦中外。

    王若曰: 兇賊蓄謀,旣擧誅討之法;眚災肆赦,爰推渙汗之恩。

    賞罰有方,播告寧緩?顧予淺德,叨守丕基,屬時運之艱屯,羞在廟社,痛兵火之連結,憂軫黎元。

    何期嘯聚之徒,敢逞兇慘之計?逆賊宋儒眞等,乘國家危難之會,作誑誘悖逆之文,糾引往來,張皇聲勢。

    使小民莫知其情狀,謂諸山鹹有其結屯。

    收括戰馬、戎器,假托官軍,籍取窖穀私財,以爲兵餉。

    內應將憑於譯說,大禍垂及於京城。

    觀其通諭召募之文書,實是貫盈天地之罪惡。

    幸賴神人默祐,發告在先。

    狗鼠跳梁,難逭於天網,藿蕭連締,鹹伏於典刑。

    已於本月二十五日,賊魁宋儒眞及吳元宗、金千壽、柳春福、金彥祥、宋萬福、李秋、金永等,俱淩遲處死,籍沒家産,依律緣坐。

    自本月二十五日昧爽以前,除謀反、大逆,子孫歐打祖父母、父母,妻妾謀殺夫、奴婢謀殺主、謀故殺人、魘魅蠱毒、係關國家綱常、贓汚、強竊盜外,雜犯死罪,徒流、付處、安置、充軍,已發覺未發覺,已決正未決正,已至配所未至配所,鹹有除之。

    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語者,以其罪罪之。

    在官者各加一資,資窮者代加。

    嗚呼!天誅甚嚴,輿憤快洩。

    宜示滌蕩之擧,俾聳中外之聽。

    第念,我祖宗休養之民,迫於溝壑死亡之患,一被潢池之詿誤,恐被崑崗之炎焚,庶撫定其脅從,期普沾於惠澤。

    蠲除賦役,少慰愁苦之心,招賑流亡,勉盡保綏之策。

    各體至意,用寬殷憂。

    諒宣布之由衷,倘仁恩之逮下。

    禍福惟其所召,尙省垂組之榮,反側鹹與維新,共享息肩之樂。

     ○義兵將李山謙爲逆賊所誣引,逮捕下獄。

    與賊對辨,賊辭屈,山謙久繫未放。

    或言:「山謙擁義兵未罷,情迹可疑。

    」遂命刑推,死於杖下,人多冤之。

     ○以李鎰爲兩南巡邊使,李時彥爲全羅兵使。

     ○天將駱尙志、査大受等,引軍還。

    駱將謂柳成龍、李德馨等曰:「以吾料之,倭雖得許貢,而必不卽退。

    卽今大張兵勢,遲回不去,若講事不成,則衝犯全羅無疑也。

    」又言:「凡被擄出來者,爾國要功者,輒斬級以獻,以此歸順路阻。

    須申明痛禁其出來者,別加激賞,使潛入賊巢,誘引出來可矣。

    」又言:「此國有官奴、私奴之法,永世不通仕路,此輩豈無憾恨鬱結之心乎?況此危亂之時,此法猶存,其投入賊中者,宜不肯回來。

    其爲法弊甚矣。

    」成龍啓其言。

     ○上引見布衣全有亨。

    有亨數上疏言兵事,上奇之,謂柳成龍曰:「全有亨所論兵事,似無出其右者。

    吾將使爲小將,試之矣。

    」卽引見有亨,通經史,頗有口辯,應對稱旨。

    除淸安縣監,使自鍊卒嘗賊,然有亨徒言無實,不任縣事而罷。

     ○以柳根爲京畿巡察使。

    時,盜賊塞路,根聚民作木柵,以備盜賊,亦使行旅止宿。

    又移關東、兩湖穀種,募黃海、平安道耕牛,分給農民。

    根至誠安集,民頗田作,至秋而盜賊始稍息。

     二月 2月1日 ○朔庚戌,王世子自全州回駐公州。

     ○倭將淸正兵,侵掠慶州,左兵使高彥伯等禦之。

     ○設訓鍊都監,以柳成龍爲都提調。

    初,平壤之復也,上詣謝都督李如松,問天兵前後勝敗之異,都督曰:「前來北方之將,恒習防胡戰法,故戰不利。

    今來所用,乃戚將軍《紀效新書》,乃禦倭之法,所以全勝也。

    」上請見戚書,都督秘之不出。

    上密令譯官,購得於都督麾下人。

    上在海州,以示柳成龍曰:「予觀天下書多矣,此書實難曉。

    卿爲我講解,使可效法。

    」成龍與從事官李時發等討論,又得儒生韓嶠爲郞,專掌質問于天將衙門。

    及上還都,命設訓鍊都監,成龍爲都提調,武宰臣趙儆爲大將,兵曹判書李德馨爲有司堂上,文臣辛慶晉、李弘冑爲郞屬。

    募飢民爲兵,應者頗集,趙儆設法以限之,能擧一巨石,能超越一丈墻者入格。

    飢民疲困,雖壯士不能擧重奮身,或應募伺候,而死於門外,入格者十僅一二。

    旬日得數千人,敎以戚氏三手練技之法,置把摠、哨官,部分演習,實如戚制,數月而成軍容。

    上親臨習陣,此後都監軍,常宿衛扈從,國家賴之。

    成龍仍請:「措置糧餉,加募兵一萬於京城,置五營,營置二千,每年半留城中練習,半出城外,擇閑曠之地爲屯田。

    輪環替代,以厚兵食之源,而益固根本。

    」上皆從之,事竟不行。

    都監之設,亦多譏議,而成龍堅意擔當,故僅得不罷。

     ○庭試取樸東說等十三人。

    〈武科竝試。

    〉 三月 3月1日 ○朔己卯,都督劉綎自星州,移鎭南原。

    綎所領兵,初則萬餘。

    至是,天將講和,稱以倭已撤屯,減放其軍,隻帶五千餘人。

    綎又與淸正,交使通意。

     ○北兵使鄭見龍討滅易水部叛胡。

    自壬辰以來,蕃胡肆行,寇鈔永建堡。

    易水部落,寇暴尤甚,鍾城、穩城之境,受其害。

    鄭見龍密發六鎭兵馬,以降倭爲先鋒,猝襲巢穴。

    胡人據山爲壘,終日拒戰,降倭負牌先登,官軍繼之,城遂陷盡殲。

    胡人老少死者,七八百口。

     ○以金應南爲吏曹判書。

    先是,吏曹郞官,皆自擧其代,及是金尙容、申欽等爲吏郞,應南皆遷就去之,而自用黃是、申渫爲郞。

    自此,臺閣淸選,專用一邊人矣。

     ○以尹承吉爲江原道觀察使。

    承吉勤於職事,創行束伍法,頗有條緖。

     ○右參贊成渾連上疏辭職,不許。

    先是,渾病未扈行,隨後而至,累上疏辭職,最後上答曰:「亂初,過卿廬舍,而卿不來問,予自知罪重矣。

    」渾又上疏,自劾待罪,蓋上西幸時,渾家居坡平山下牛溪上,去大路二十裡。

    方遣子入京,探候消息未還,上夜深猝渡臨津,渾不知也。

    上謂從官曰:「成渾家安在?」兵曹佐郞李弘老指津上故贊成李珥家亭曰:「彼家便是。

    」上曰:「何不出見?」弘老曰:「此時渾豈有覲上之理乎?」上深怪之。

    渾聞上行,追到津上,津船已收,不得渡矣。

    渾本病人,又方爲時論所攻,蹤跡近嫌。

    初意,隻願一謁而退,旣不及駕行,因轉入山谷。

    王世子在伊川,下旨召之,渾初以病辭,而進箚陳戒以學問之事,且陳軍國便宜十五條,世子納之。

    且命與李廷馨,同事軍府,渾承命卽赴及,秋覲世子於成川,又自成川,入覲義州行在。

    於是,讒者流言:「渾初不肯赴難,其入朝,爲圖內禪也。

    」上益疑之。

    凡所謀畫,皆見咈逆,及被此嚴敎,忌之者爭欲攻擊,渾求解職不遂,常引疾不仕。

     夏四月 4月1日 ○朔己酉,以民饑相食,下罪己敎書于諸路。

     ○都元帥權慄使僧將惟政于西生浦,見淸正,誘以罷兵。

    淸正對以:「割地則當罷兵。

    」惟政累出入行長、淸正營,論和事,皆無所成。

     ○命罷諸道義兵,屬于忠勇將金德齡。

    德齡留晉州,糧盡衆散,漸不能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