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

關燈
故也。

    仁弘,臣之姊夫也。

    同在一家四十餘年,熟觀其處心行事,眞所謂奸邪陰慝小人也。

    爲他日國家無窮之禍必矣,此臣之所以刳腸瀝血,決一死以聞,而不容但已者也,請以殿下洞燭者明之。

    殿下雖曰天縱之聖,豈可謂全無袞職之闕乎?仁弘爲大司憲,數月之間,聖躬闕失、諸宮過誤,終始噤默,而區區所事者,惟務報復讐怨,以快私憤,不遺餘力。

    又陰嗾門客,而使之上章,稱道己事,則其不有聖明,而愚弄君父甚矣。

    上年夏秋間,仁弘方在京城時,仁弘門客承望仁弘風旨,以李貴疏列其罪,乃通文一道士子,使之刻日齊會于草溪郡,欲以發明,而多士無一人至者,惟曾受獄訟,請簡於仁弘者,被仁弘之逼迫,千裡長程,不得已龍鍾困頓,投進飾詐之書,使若爲一道公議者。

    此則國人之於仁弘,必見其肺肝,而近來被彈,如尹承勳、鄭經世則仁弘之手自爲之者也;柳成龍、韓浚謙則仁弘徒黨承望風旨而劾之者也。

    蓋仁弘之於柳成龍有隙者,其來久矣。

    昔年,逆賊鄭汝立盜名一時,濫被天官郞薦,而李敬中先在銓部,知其兇惡,必貽禍後日,乃擯斥之。

    仁弘以言官,黨於汝立,反攻敬中,其啓辭曰:「佳士之有淸名者,敬中每防塞。

    」所謂佳士者,指汝立而言也。

    及汝立伏誅之後,成龍上箚言:「逆賊汝立,欺世盜名,朝臣莫不受其詿誤,而當日言其終必禍者,獨李敬中一人而已。

    」敬中之疏,因以搜進於細氈之上,則仁弘黨逆之實著矣。

    仁弘以此得罪,削奪官爵。

    夫成龍之箚,未必有陷仁弘之意也,而仁弘以爲,成龍故欲陷己,大懷憾恨,必欲報復。

    上年,仁弘赴召之日,乃上疏曰:「臣不快於柳成龍。

    」雲則前日臺諫文弘道,卽仁弘之鄕裡也。

    以田園遍中外,劾成龍,其指嗾,果不出於仁弘乎?尹承勳、鄭經世、韓浚謙則皆嘗爲嶺南方伯者也。

    大抵變亂以後,嶺南方伯、閫帥以下,必造謁仁弘以爲常,而終始不肯者,獨此三人而已。

    仁弘深憾於斯,而必欲中傷。

    又仁弘於彼時,非有朝廷命令,而自稱大將,橫持一方兵柄。

    醜賊方屯住海上時,旣不赴邊城禦賊,丁酉歲,海寇再犯畿甸時,又不急君父之播越,而擁兵自衛其家本郡及旁近十餘邑。

    部將、哨官非關白仁弘則邊將、守令不敢私署。

    於是,承勳、經世、浚謙等,見其威權太盛,而心加疑訝,凡稱爲鄭大將之號令者,則一切沮抑。

    加之經世則在本道之日,憤其強梁,而斥其豪橫之罪;承勳則入相之初,榻前啓嶺南江右一方人心士習之不佳者,專指仁弘而發也,仁弘必欲中毒。

    後拜都憲,謝恩纔畢,卽攻承勳,是不過憑公論而報私讐也。

    又仁弘在臺中,與同僚論李貴疏己之罪,謂其疏意,實出於經世,而磨牙皷吻,擊節痛恨。

    未久,經世不孝之論,仁弘手自發之。

    仁弘以區區一己之私怨,不獨身肆虺蛇之毒於當日,至今退在其家,指揮臺諫、銓曹,賞罰其用命、不用命,榮枯褒剝,無不如意,此則仁弘立朝陰邪之實,爲擧世所共知者也。

    仁弘處心行事,則平日與人交際之間,適其意而順其旨,則嬉怡撫摩,不啻婦人之仁。

    酒饌往來者,則以爲殷勤而親厚於己也,握手相歡,吐出肝膽,凡其所願,莫不承施,以示繾綣。

    不肯阿附者,則物色指目,不啻楚、越,內懷深刻,遂爲仇敵,織成疑似,以脅持之。

    若洞見其心術陰慝,挺立不屈者,則或做出不測之言以逼之,或惹起意外之禍以危之,則凡南中多士及奉使之人,孰不畏其鋒而墮其籠絡哉?至於擇其同黨,名之曰風憲有司,大小州郡,無不布置,以伺察官吏長短,糾劾鄕黨是非,收攬一方權綱,威制千裡藩閫,隱然別有南中一朝廷也。

    仁弘自壬辰以後,爲義兵大將,統列邑義兵,而節制江外數萬之衆,其生人、殺人,輒隨其恩怨,而勢焰益加燻灼矣。

    賊退後,擁兵在家,無所統屬,體察使、都元帥,若過其轅門,則分庭抗揖,傲然以賓主相接,至如監、兵、水、列閫以下,則往往坐受其拜。

    其所居鄕郡大小吏民,衙仕於其家,又托士論,以其好惡,題品臧否,而名之曰山林淸議。

    不獨閭裡人人之所憚,目今南中大小之官,畏其詆訾,甚於臺評。

    於是,麤鄙無行者,倚重仁弘以爲,救己之外援,監司以下造其門,必滿載酒肉,而殿最若不順其旨,則三司之重駁隨之。

    今監司李時發自星牧、慶尹,以至方伯,未嘗載酒,一造仁弘之門,仁弘遂大憾,而或於手疏微及之;或使門生顯斥之,終至兩司俱發。

    近境十餘邑守令,往往朝至夕遞,如知禮縣監禹興龍、安陰縣監延忠秀,皆以不爲賂遺,遭劾而去。

    又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