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

關燈
文弊太勝,各州郡不關緊書院,姑爲革罷。

    」書院之設,自明廟朝始。

    周世鵬守豊基郡,創竹溪白雲書院,祠祀先賢安裕,李滉繼守,請于朝,賜額頒書。

    當時頗有士子講業之效,繼而作者,國內僅十餘所。

    滉欲祠金宗直,門人或疑其不合,其時尊祀者亦鮮,或有院無祠。

    其後國內慕效,強稱吾鄕有某賢可祀,續續立院立祠。

    此時猶未太濫,而上敎已如此矣。

    今則無邑不院,而所祀者多鯫人。

    儒籍爲逃役之藪,弦誦之風掃地,又不得以文弊論矣。

     ○修築驪州婆娑故城。

    大臣建議以此城上流,防守最緊,遣僧將義嚴董役,又設寨於小洲,使左防禦使邊應星等,分兵派守。

    城中無井,軍兵皆雲不可守,應星亦無固志,而功役騷擾,義嚴亦踰濫招怨。

    是時山城之築,皆徒勞無實,士民苦之。

     ○罷都元帥權慄,以李元翼兼領元帥府事。

    先是,有一武官憚於赴戰,逃匿全州,自託於天將,慄追捕不得,後巡到全州捕斬之,天將乞解甚懇,慄不從。

    至是,武官家人愬于湖南體府,坐是罷免。

    慄笑曰:「爲大將三年,斬一逃兵,至於解職,其可做事乎?」 ○敎鍊遊擊胡大受出來,爲敎三手軍,請來也。

     八月 8月1日 ○朔辛醜,體察使李元翼南下,住營星州。

     ○王妃、後宮、諸王子一行,自海州還京。

     九月 9月1日 ○朔庚午,詔使李宗誠南下。

    時,行長撤金海、東萊路邊屯倭,合陣于釜山,託言若幹軍兵,爲迎候詔使仍留雲。

     冬十月 10月1日 ○朔庚子,以李山海兼大提學。

    山海辭。

     十一月 11月1日 ○朔己巳,詔使入釜山營。

    楊使入倭營,倭將等入庭行禮。

    楊使諭行長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大明中天,天下一統,萬國誰不仰服?爾關白雖在海外,安敢獨不效順乎?爾等領兵據此,已踰四年。

    皇上深悶兩國生靈塗炭,特遣詔使,遠臨海外,是萬古所未有之大慶也。

    爾等何故,迄未過海乎?」仍厲聲責之,行長頗慴伏,禮敬加於上使。

     ○司贍寺副正黃愼時爲沈惟敬接伴官,朝廷令愼,同入釜營,刺探賊情。

    惟敬要我國,偕遣通信使臣,愼爭論不許。

    詔使以爲:「我但奉使日本,不要陪臣同行。

    」惟敬言:「行長等受關白意旨以爲,朝鮮當遣還王子回謝,而吾持之不許,隻許宰臣通使。

    今不可失約敗事。

    」要脅不已。

    愼狀啓獻議雲:「賊情反覆,和事決不可恃。

    設令得成,我於大義已缺,又不可自我無端通使于讎賊。

    請先以三事要責,以探其意。

    一,盡撤邊上屯倭,不留一卒。

    二,盡還被擄人口。

    三,要關白先緻書謝罪。

    渠若不肯,我亦有辭也。

    」議竟不行。

     ○廷試文臣,取趙廷堅等三人,武科對取。

     十二月 12月1日 ○朔乙亥,別試取成以敏等十五人,武科竝試,取六百人。

    亂後始用論、賦初試,殿試用表文取之。

     ○是歲大有年,木綿一匹直三四十鬥。

    度支無藏貨,不能糶軍糧,然飢民始得蘇活,酒食爲樂。

     ○胡遊擊遣票下官金希允,招諭建州胡人。

    時,建夷兵衆漸盛,又屯兵于近邊牛皮山,西邊大懼。

    李德馨獻議,請于胡大受,差官往諭其酋,使勿侵擾。

    希允與我國武官申忠元偕行,至滿浦招建酋,副將馬信等來,諭以勿擾屬國,馬信等言:「我夷刷還朝鮮人口,朝鮮不以爲功,又殺害胡人。

    請令朝鮮,償其口命。

    」又請入見國王,希允曰:「爾民人冒禁越境,被殺宜矣。

    朝鮮不有天朝命令,不可私往見國王也。

    」胡人又要賞物,希允許之。

    胡人等遂輸服,請撤屯兵,且禁侵邊之人,斬以示信。

    希允還京,請我價物往遼東,貿錦段以賜胡人,上從其言。

    希允再往開諭,西釁稍弭。

    是月胡遊擊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