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關燈
小
中
大
黜之。
上不從。
滉又箚言: 宮府宜一體,若謂內間,非外廷所知,則甚不可。
因抄錄朱子上孝宗封事中,論宮禁一款以上之。
○上禦經筵。
李滉入侍,因講《論語》「假我數年,卒以學《易》,則可以無大過矣。
」及其註「學《易》則明乎吉兇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
」仍推衍其義,進啓曰:「姑以乾卦言之,上九,位已亢極,故貴而無位;高而無民,有亢龍有悔之象。
人君若以崇高自處,簡賢自聖,獨知馭世,無下下之意,則應此象,而有窮之災。
人君知此,則可以無大過矣。
」翌日又別爲箚記以進,上曰:「警戒之言,予當日以爲戒。
」時,上傾嚮滉甚切。
在經筵,隨事陳戒,臺諫之啓,或不從者,皆右之,上無不從之。
而滉每以老病,曠職乞退,士大夫以其去留,蔔世道汚隆。
○以李滉兼實錄廳堂上。
時,修《明廟實錄》,總裁官洪暹薦也。
○上禦夕講。
李滉入侍,上問曰:「頃者朝議,欲追贈趙光祖,其人學問行事何如?」滉對曰:「光祖天稟秀異,居家孝友,早有志於性理之學。
?中廟求治如渴,光祖自以爲不世之遇,與金淨、金湜、奇遵、韓忠等,協力同心,大有更張,設立法條,以小學爲敎人之方,且欲擧行《呂氏鄕約》,四方風動,若久不廢,治道不難行也。
但當時士類,急於緻治,舊臣之見擯者,失職怏怏,搆成罔極之禍,餘禍蔓延。
至今士林之間,有志於學行者則惡之者,輒指爲己卯之類。
人心孰不畏禍?士風大汚,名儒不出,職此故也。
南袞之罪,可謂上通于天。
今日衆論,乃彰善癉惡之擧,必褒贈光祖;追罪南袞,是非可明也。
」上從之。
○領議政李浚慶,連疏乞緻仕,不許,命賜幾杖。
故事,大臣受賜幾杖,迎恩宴禮務爲豐侈,至求請州郡,以充需費。
浚慶略設杯酒,隻邀耆舊,謝使命而已。
○柳希春爲議政府舍人。
冬十月 10月1日 ○朔丙子,李滉侍晝講,因天變陳戒曰:「孟子言:『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事天之道,隻在存心、養性。
宋張橫渠作《西銘》,說此理甚分明。
因事親之道,以明事天之道,推其極則乃聖人地位之事,而下學工夫,亦無不曲盡。
知此然後,敬天之道,不待假飾於外,而可做眞實工夫。
請講《小學》畢後,先講《西銘》。
」從之。
十一月 11月1日 ○朔丙午,雷震,又八路地震。
十二月 12月1日 ○朔乙亥,李滉進箚上聖學十圖,一,《太極圖》、二,《西銘圖》、三,《小學圖》、四,《大學圖》、五,《白鹿洞規圖》、六,《心統性情圖》、七,《仁說圖》、八,《心學圖》、九,《敬齋箴圖》、十,《夙興夜寐箴圖》。
上以爲甚切於爲學,命作屛帖以觀省。
時,滉歸意已決,爲此圖以進曰:「吾之報國,止此圖而已。
」 ○上命醫員楊仁壽,除東班正職,以潛邸幼時,嘗受《史略》故也。
臺諫啓請改正,復命長與上護軍祿。
兩司又論資級未準請改,不從。
奇大升因侍講啓曰:「自上以楊仁壽有句讀之勞,欲賜爵報功,此雖公心,命以東班,則不免爲私意所累。
臺諫論其不可,則以西班極職與之,此可謂從諫有其實乎?自上在諒闇中,屈於大義,事有不得施爲者多矣。
大事時未擧,而思報微勞,則先後失序矣。
此等事,可徐徐行之也。
」不省。
時,朝廷欲擧伸冤、削勳事,而未遑。
故,大升雲然。
大升又啓:「近來李滉所啓,上或敎之曰:『言聽計從。
』至於臺諫、侍從之言雖小,必留難,臣恐滉反不自安。
尊賢當自修身始,徒以外貌尊寵之,老病之人,又豈欲苟容於朝乎?」上曰:「此言至當。
」上曰:「李滉比之古則何等人耶?予爲此評論,亦未安,而素懷如此。
故,言之矣。
」大升對曰:「臣迷暗,何以測知?以臣之見,則滉年已七十,所見亦高,而不主張己見,雖年少所論,必商量反覆。
其觀書,小無執滯,篤信程、朱,功夫純至。
古人則不可知,東方學問之人所著述,臣亦見之,如此人者蓋寡。
」又言:「滉稟性恬淡,雖勉膺召命而來,寒苦適意;富貴無心,心欲求退。
以無所展布,尋常從仕,死於朝廷之上爲悶,乃其本誠也。
」 ○時議革防納之弊。
奇大升曰:「自古欲改弊法,必知弊源而治之。
舍其本而防其末流,則事必難成。
當今防納,固爲巨弊。
然,此弊因循,迄玆百年。
一朝不治根本,而遽卽快革,或他弊橫生,不免仍舊,則國事還爲擾亂,必須詳審,可以萬全。
」〈其後卒不能革,而防納之弊,到今益甚。
〉○上禦經筵,問誰可爲六卿者,左右薦鄭大年可擢用。
卽除漢城判尹,尋拜戶曹判書。
○擢柳希春爲大司成,鄭大年爲大司憲。
○以盧守愼爲忠淸道觀察使。
守愼累乞歸養,上惜之。
大臣議令奉親居京,守愼辭以父老病,不能上道,力乞歸養。
始除淸州牧使,以便覲省,旋陞忠淸監司。
守愼乃就職,上疏勸上立志爲學,以爲出治之本,且進所撰《夙興夜寐箴註解》。
上答曰:「卿所上章,實是格言,敢不服膺?且此《夙夜箴》,予前日受學於師傅韓胤明。
胤明以此授予曰:『此暗室盧某所解。
』予敬而受之。
自此始知卿之爲學,出類超群矣。
今幸復見,予當以此,常自警焉。
」〈未幾,守愼奔父喪歸。
〉○以金命元爲鍾城府使。
命元以持平爲禦史,出巡關北,多奏覆弛張,朝廷稱其幹局。
會,鍾城缺牧,朝議薦之,有是拜。
命元本儒臣,久在近密,忽有外除,人疑有中傷者。
○以金繼輝爲黃海監司。
時,洪汝諄麤縱無識,爲世所輕。
由刑曹佐郞,爲黃海都事,狎娼嬉、遊自恣,繼輝子弟皆譏笑之。
繼輝戒之曰:「京華子弟,氣魄如許,終必不屈於下位。
汝曹愼勿忽視以取怨。
」其言卒驗。
上不從。
滉又箚言: 宮府宜一體,若謂內間,非外廷所知,則甚不可。
因抄錄朱子上孝宗封事中,論宮禁一款以上之。
○上禦經筵。
李滉入侍,因講《論語》「假我數年,卒以學《易》,則可以無大過矣。
」及其註「學《易》則明乎吉兇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
」仍推衍其義,進啓曰:「姑以乾卦言之,上九,位已亢極,故貴而無位;高而無民,有亢龍有悔之象。
人君若以崇高自處,簡賢自聖,獨知馭世,無下下之意,則應此象,而有窮之災。
人君知此,則可以無大過矣。
」翌日又別爲箚記以進,上曰:「警戒之言,予當日以爲戒。
」時,上傾嚮滉甚切。
在經筵,隨事陳戒,臺諫之啓,或不從者,皆右之,上無不從之。
而滉每以老病,曠職乞退,士大夫以其去留,蔔世道汚隆。
○以李滉兼實錄廳堂上。
時,修《明廟實錄》,總裁官洪暹薦也。
○上禦夕講。
李滉入侍,上問曰:「頃者朝議,欲追贈趙光祖,其人學問行事何如?」滉對曰:「光祖天稟秀異,居家孝友,早有志於性理之學。
?中廟求治如渴,光祖自以爲不世之遇,與金淨、金湜、奇遵、韓忠等,協力同心,大有更張,設立法條,以小學爲敎人之方,且欲擧行《呂氏鄕約》,四方風動,若久不廢,治道不難行也。
但當時士類,急於緻治,舊臣之見擯者,失職怏怏,搆成罔極之禍,餘禍蔓延。
至今士林之間,有志於學行者則惡之者,輒指爲己卯之類。
人心孰不畏禍?士風大汚,名儒不出,職此故也。
南袞之罪,可謂上通于天。
今日衆論,乃彰善癉惡之擧,必褒贈光祖;追罪南袞,是非可明也。
」上從之。
○領議政李浚慶,連疏乞緻仕,不許,命賜幾杖。
故事,大臣受賜幾杖,迎恩宴禮務爲豐侈,至求請州郡,以充需費。
浚慶略設杯酒,隻邀耆舊,謝使命而已。
○柳希春爲議政府舍人。
冬十月 10月1日 ○朔丙子,李滉侍晝講,因天變陳戒曰:「孟子言:『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事天之道,隻在存心、養性。
宋張橫渠作《西銘》,說此理甚分明。
因事親之道,以明事天之道,推其極則乃聖人地位之事,而下學工夫,亦無不曲盡。
知此然後,敬天之道,不待假飾於外,而可做眞實工夫。
請講《小學》畢後,先講《西銘》。
」從之。
十一月 11月1日 ○朔丙午,雷震,又八路地震。
十二月 12月1日 ○朔乙亥,李滉進箚上聖學十圖,一,《太極圖》、二,《西銘圖》、三,《小學圖》、四,《大學圖》、五,《白鹿洞規圖》、六,《心統性情圖》、七,《仁說圖》、八,《心學圖》、九,《敬齋箴圖》、十,《夙興夜寐箴圖》。
上以爲甚切於爲學,命作屛帖以觀省。
時,滉歸意已決,爲此圖以進曰:「吾之報國,止此圖而已。
」 ○上命醫員楊仁壽,除東班正職,以潛邸幼時,嘗受《史略》故也。
臺諫啓請改正,復命長與上護軍祿。
兩司又論資級未準請改,不從。
奇大升因侍講啓曰:「自上以楊仁壽有句讀之勞,欲賜爵報功,此雖公心,命以東班,則不免爲私意所累。
臺諫論其不可,則以西班極職與之,此可謂從諫有其實乎?自上在諒闇中,屈於大義,事有不得施爲者多矣。
大事時未擧,而思報微勞,則先後失序矣。
此等事,可徐徐行之也。
」不省。
時,朝廷欲擧伸冤、削勳事,而未遑。
故,大升雲然。
大升又啓:「近來李滉所啓,上或敎之曰:『言聽計從。
』至於臺諫、侍從之言雖小,必留難,臣恐滉反不自安。
尊賢當自修身始,徒以外貌尊寵之,老病之人,又豈欲苟容於朝乎?」上曰:「此言至當。
」上曰:「李滉比之古則何等人耶?予爲此評論,亦未安,而素懷如此。
故,言之矣。
」大升對曰:「臣迷暗,何以測知?以臣之見,則滉年已七十,所見亦高,而不主張己見,雖年少所論,必商量反覆。
其觀書,小無執滯,篤信程、朱,功夫純至。
古人則不可知,東方學問之人所著述,臣亦見之,如此人者蓋寡。
」又言:「滉稟性恬淡,雖勉膺召命而來,寒苦適意;富貴無心,心欲求退。
以無所展布,尋常從仕,死於朝廷之上爲悶,乃其本誠也。
」 ○時議革防納之弊。
奇大升曰:「自古欲改弊法,必知弊源而治之。
舍其本而防其末流,則事必難成。
當今防納,固爲巨弊。
然,此弊因循,迄玆百年。
一朝不治根本,而遽卽快革,或他弊橫生,不免仍舊,則國事還爲擾亂,必須詳審,可以萬全。
」〈其後卒不能革,而防納之弊,到今益甚。
〉○上禦經筵,問誰可爲六卿者,左右薦鄭大年可擢用。
卽除漢城判尹,尋拜戶曹判書。
○擢柳希春爲大司成,鄭大年爲大司憲。
○以盧守愼爲忠淸道觀察使。
守愼累乞歸養,上惜之。
大臣議令奉親居京,守愼辭以父老病,不能上道,力乞歸養。
始除淸州牧使,以便覲省,旋陞忠淸監司。
守愼乃就職,上疏勸上立志爲學,以爲出治之本,且進所撰《夙興夜寐箴註解》。
上答曰:「卿所上章,實是格言,敢不服膺?且此《夙夜箴》,予前日受學於師傅韓胤明。
胤明以此授予曰:『此暗室盧某所解。
』予敬而受之。
自此始知卿之爲學,出類超群矣。
今幸復見,予當以此,常自警焉。
」〈未幾,守愼奔父喪歸。
〉○以金命元爲鍾城府使。
命元以持平爲禦史,出巡關北,多奏覆弛張,朝廷稱其幹局。
會,鍾城缺牧,朝議薦之,有是拜。
命元本儒臣,久在近密,忽有外除,人疑有中傷者。
○以金繼輝爲黃海監司。
時,洪汝諄麤縱無識,爲世所輕。
由刑曹佐郞,爲黃海都事,狎娼嬉、遊自恣,繼輝子弟皆譏笑之。
繼輝戒之曰:「京華子弟,氣魄如許,終必不屈於下位。
汝曹愼勿忽視以取怨。
」其言卒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