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詩史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華亭人。
萬曆戊子、已醜,聯掇經魁,遂讀中秘書,日與陶周望々齡、袁伯修中道遊戲禅悅,示一切功名文字,黃鹄之失,壤蟲而已。
時貴側目,出補外藩,視學楚中,旋反初服,高卧十八年,而名日益重,四方征文者日益多。
自上衮列卿、台察郡邑,吏贈遠谒貴,非公文不腆。
浮屠老子之宮,碑碣銘志之石,非公筆不重。
斷楮殘煤,聲價百倍。
與同邑陳仲醇為老友,凡有奇文,辄出示欣賞。
修神、光兩朝實錄,署副總裁,當事拟以少宰辭,拟北詹,又辭。
既而請南乞休。
洎魏閹盜權,士大夫跼蹐,救過不暇,人皆歎公之先幾遠引焉。
崇祯間,晉禮部尚書,年近大耋,猶手不釋卷,燈下讀蠅頭書,寫蠅頭字。
蓋化工在手,煙雲供養,故神明不裹乃爾。
其書無所不仿,最得意在小楷,而懶于拈筆,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書,第率爾應酬耳。
若使當其合處,直可追蹤晉魏。
畫仿北苑、巨然、千裡、松雪、大癡、山樵、雲林精研六法,結嶽融川,筆與神合,氣韻生動,得于自然,所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也。
嘗自言:其畫與文太史較,各有短長。
文之精工具體,吾??不如。
至于古雅秀潤,更進一籌矣。
書較趙文敏,亦各有短長,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
若臨仿曆代,趙得其什一,吾得其什七。
又趙書因熟得俗态,吾書因生得秀色,其自評蓋不虛矣。
在禮部時,高麗進貢使者詢知公名,以為異事,蓋筆迹亦流傳彼中。
夏子陽黃門使琉球歸,追請公書以應琉。
球使人曰:彼國中所寶,如白香山故事雲。
陳繼儒 陳繼儒,字仲醇,别号省公,華亭人。
少好讀書,長于詩歌文辭,頃刻萬言。
晚嗜缁衣、黃冠之學,二十一補諸生,二十八棄去,退而結茆小昆山之陽,修竹白雲,焚香晏坐其間,豁如也。
解青衫後,絕不與戶外事,但有關旱潦轉輸,或犬不便于民與國者,鄉衮嗫嚅不敢出,仲醇慷慨弗顧,委曲辨析,洞中肯窺往々。
當事動色,默其意而潛寝之。
其所著述,如白石樵秘笈、品外錄、子史百家,靡不精讨。
大者在革除死事諸公。
一史曰:史待。
王元美、陸平泉兩先輩為斯文宗匠,引仲醇為小友。
所居峰泖之間,在水一方。
初築室以祀二陸又。
對三高士墓,書石以志感。
董思白嘗作來仲樓以招,之晚。
得新壤于東佘,遂搆高齋,廣植松杉屋,右移。
古梅百株,皆名種。
築青微亭于高齋之後,買古墓之虬松四株,曰以代名人古畫,時懸草亭,但恨無飛瀑千尺,界之空青鈍碧間耳。
甲寅,得高氏故墟,因樹設門,接以短廊,額曰水邊林下。
聯雲:漁釣窦中,樵吟葉上,蓋實境也。
結邁庵于堕騾坡下,有紫篁翠柏,間以修梧高柳,赤日可蔽。
仲醇每挈伴竹爐藤幾,納涼,鬥弈其間。
北則采藥亭,時有山僧野叟,草衣筇杖,點綴行遊,宛然趙伯駒兄弟高逸圖也。
其書法在蘇、米二公之間。
人作山水奇石、梅竹點染,皆出人意表。
廷臣楊廷筠、章允儒、何喬遠、吳甡、吳用先、吳永順、沈演、解學龍等屢列薦牍,堅卧不起。
顧正誼 元慶附。
顧正誼,字仲方,松江人,中書舍人。
作書初學馬文璧,而于梅道人及黃子久,無不得其精。
蘊同郡董宗伯思白,于仲方之畫,多所師資。
其遊長安,四方士大夫求者踵接,得其灑翰,如獲拱壁焉。
子元慶,踵其家學,能以精工佐其古雅,有聲。
??苑趙左趙左字文度,雲間人。
畫法董北苑、黃子久、倪雲林,超然玄遠,與董思白為翰墨友,流傳董迹,頗有出文度手者。
兩君颉頑藝苑,政猶魯衛。
若董畫而出于文度,縱非床頭捉刀人,亦所謂買王得羊也。
其論畫雲:畫山水大幅,務以得勢為主。
山得勢,雖萦纡高下,氣脈仍是貫串。
林木得勢,雖參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條暢。
石得勢,雖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為庸。
山坡得勢,雖交錯而自不繁亂。
何則?以其理然也,而皴擦勾斫、分披紏合之法,即在理勢之中。
至于野槁村落、樓觀舟車、人物屋宇,全在想其形勢之可安頓處,可隐藏處,可點綴處,先以朽筆為之,複詳玩似不可易者,然後落墨,方有意味。
如遠樹要糢糊,襯樹要體貼,蓋取其掩映連絡也。
其輕煙遠渚、碎石幽溪、疏筠蔓草之??,初不過因意添設而已。
為煙岚雲岫,必要照映山之前後左右,令其起處至結處,雖有斷續,仍與山勢合而不渙散,則山不為煙雲所掩矣。
藏蓄水口,安置路徑,宜隐見弟半,使纡回而接山之血脈。
總之章法不用意搆思,一味填塞,是補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貴乎取勢布景者,合而觀之,若一氣呵成,徐玩之,又神理湊合,乃為高手。
然而以勢之法,又甚活潑,未可拘攣。
若非用筆用墨
萬曆戊子、已醜,聯掇經魁,遂讀中秘書,日與陶周望々齡、袁伯修中道遊戲禅悅,示一切功名文字,黃鹄之失,壤蟲而已。
時貴側目,出補外藩,視學楚中,旋反初服,高卧十八年,而名日益重,四方征文者日益多。
自上衮列卿、台察郡邑,吏贈遠谒貴,非公文不腆。
浮屠老子之宮,碑碣銘志之石,非公筆不重。
斷楮殘煤,聲價百倍。
與同邑陳仲醇為老友,凡有奇文,辄出示欣賞。
修神、光兩朝實錄,署副總裁,當事拟以少宰辭,拟北詹,又辭。
既而請南乞休。
洎魏閹盜權,士大夫跼蹐,救過不暇,人皆歎公之先幾遠引焉。
崇祯間,晉禮部尚書,年近大耋,猶手不釋卷,燈下讀蠅頭書,寫蠅頭字。
蓋化工在手,煙雲供養,故神明不裹乃爾。
其書無所不仿,最得意在小楷,而懶于拈筆,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書,第率爾應酬耳。
若使當其合處,直可追蹤晉魏。
畫仿北苑、巨然、千裡、松雪、大癡、山樵、雲林精研六法,結嶽融川,筆與神合,氣韻生動,得于自然,所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也。
嘗自言:其畫與文太史較,各有短長。
文之精工具體,吾??不如。
至于古雅秀潤,更進一籌矣。
書較趙文敏,亦各有短長,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
若臨仿曆代,趙得其什一,吾得其什七。
又趙書因熟得俗态,吾書因生得秀色,其自評蓋不虛矣。
在禮部時,高麗進貢使者詢知公名,以為異事,蓋筆迹亦流傳彼中。
夏子陽黃門使琉球歸,追請公書以應琉。
球使人曰:彼國中所寶,如白香山故事雲。
陳繼儒 陳繼儒,字仲醇,别号省公,華亭人。
少好讀書,長于詩歌文辭,頃刻萬言。
晚嗜缁衣、黃冠之學,二十一補諸生,二十八棄去,退而結茆小昆山之陽,修竹白雲,焚香晏坐其間,豁如也。
解青衫後,絕不與戶外事,但有關旱潦轉輸,或犬不便于民與國者,鄉衮嗫嚅不敢出,仲醇慷慨弗顧,委曲辨析,洞中肯窺往々。
當事動色,默其意而潛寝之。
其所著述,如白石樵秘笈、品外錄、子史百家,靡不精讨。
大者在革除死事諸公。
一史曰:史待。
王元美、陸平泉兩先輩為斯文宗匠,引仲醇為小友。
所居峰泖之間,在水一方。
初築室以祀二陸又。
對三高士墓,書石以志感。
董思白嘗作來仲樓以招,之晚。
得新壤于東佘,遂搆高齋,廣植松杉屋,右移。
古梅百株,皆名種。
築青微亭于高齋之後,買古墓之虬松四株,曰以代名人古畫,時懸草亭,但恨無飛瀑千尺,界之空青鈍碧間耳。
甲寅,得高氏故墟,因樹設門,接以短廊,額曰水邊林下。
聯雲:漁釣窦中,樵吟葉上,蓋實境也。
結邁庵于堕騾坡下,有紫篁翠柏,間以修梧高柳,赤日可蔽。
仲醇每挈伴竹爐藤幾,納涼,鬥弈其間。
北則采藥亭,時有山僧野叟,草衣筇杖,點綴行遊,宛然趙伯駒兄弟高逸圖也。
其書法在蘇、米二公之間。
人作山水奇石、梅竹點染,皆出人意表。
廷臣楊廷筠、章允儒、何喬遠、吳甡、吳用先、吳永順、沈演、解學龍等屢列薦牍,堅卧不起。
顧正誼 元慶附。
顧正誼,字仲方,松江人,中書舍人。
作書初學馬文璧,而于梅道人及黃子久,無不得其精。
蘊同郡董宗伯思白,于仲方之畫,多所師資。
其遊長安,四方士大夫求者踵接,得其灑翰,如獲拱壁焉。
子元慶,踵其家學,能以精工佐其古雅,有聲。
??苑趙左趙左字文度,雲間人。
畫法董北苑、黃子久、倪雲林,超然玄遠,與董思白為翰墨友,流傳董迹,頗有出文度手者。
兩君颉頑藝苑,政猶魯衛。
若董畫而出于文度,縱非床頭捉刀人,亦所謂買王得羊也。
其論畫雲:畫山水大幅,務以得勢為主。
山得勢,雖萦纡高下,氣脈仍是貫串。
林木得勢,雖參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條暢。
石得勢,雖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為庸。
山坡得勢,雖交錯而自不繁亂。
何則?以其理然也,而皴擦勾斫、分披紏合之法,即在理勢之中。
至于野槁村落、樓觀舟車、人物屋宇,全在想其形勢之可安頓處,可隐藏處,可點綴處,先以朽筆為之,複詳玩似不可易者,然後落墨,方有意味。
如遠樹要糢糊,襯樹要體貼,蓋取其掩映連絡也。
其輕煙遠渚、碎石幽溪、疏筠蔓草之??,初不過因意添設而已。
為煙岚雲岫,必要照映山之前後左右,令其起處至結處,雖有斷續,仍與山勢合而不渙散,則山不為煙雲所掩矣。
藏蓄水口,安置路徑,宜隐見弟半,使纡回而接山之血脈。
總之章法不用意搆思,一味填塞,是補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貴乎取勢布景者,合而觀之,若一氣呵成,徐玩之,又神理湊合,乃為高手。
然而以勢之法,又甚活潑,未可拘攣。
若非用筆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