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邵無恙

關燈


    無恙之祖廷鎬著有《姜畦詩集》六卷,邵氏詩中亦常提及,《全浙詩話》亦根據随園記其詠廿四堆的一條,卻隻題曰“邵姜畦,名未詳”。

    這《姜畦詩集》寒齋亦有收藏,卻如此不為世所知,殊不可解。

    邵氏世以詩名,而祖孫文字之緣同一的悭,豈亦數耶? “夢餘在江左嘗錄其精詣一冊呈随園,随園所評不盡當,因以為世無知己,不複出以示人。

    ”汪允莊題詩之一注雲: “時袁大令枚居金陵以詩文雄長海内,君以詩示之,所論不中肯綮,乃不複與談,亦不再示人。

    ”又《鏡西閣詩選》書後雲: “方餘之期君渡江也,(案時為己未年,)舟中遭胠箧失其稿本,僅存罷官後數卷,後亦間有所作,均為公子民懷攜至中州,及民懷南歸卒于舟次,稿本又複散佚。

    外舅龔快哉先生君内兄也,端乞求諸其家,就餘舊本校訛補缺,重為編輯,始成今本。

    ”據這裡所說,稿本早已完全散佚了,雖然“其家”(當然不是龔家而是邵家吧?)似乎還有可據以校補的東西,不過沒有說得明白。

    但是《詩鈔》有自序,題嘉慶己巳正月,蓋邵氏物故的前一年,末雲,“編錄所存,辄不禁涕之交頤也。

    ”可見這是他自己的編訂本。

    梁跋說明系親筆自書者,他們既是師弟關系,這自然不至于有錯,而其來源又很的确,所謂哲嗣雖未說出名号,必是民懷無疑,蓋據陳雲伯所作傳雲:“子一,恩。

    ”民懷即恩的台甫,邵氏隻有這一個兒子,此外大約本來還有,但看詩中所記都已早殇了。

    可是這裡就有了問題。

    梁石川在道光丙申丁酉之交從少尹得到詩稿,事在《鏡西閣詩選》刻成後六七年,《詩選》的陳序裡卻已說民懷南歸卒于舟次雲雲,事實便不相合。

    我想陳雲伯對于邵家的事也是不見得會弄錯的,或者梁石川老年記錯了年月,原來是道光甲申乙酉之交吧?無論如何陳梁二君的話總合不起來,一個說稿本都已散佚,一個又明明藏着親筆的稿本,而汪允莊乞龔快哉求諸其家的時候似乎也沒有拿出來,因為這裡邊有篇自序是很重要的,不然總當收到《詩選》裡去罷。

    這中間有什麼事情存在,我們現在是不得而知了。

     “戊申春餘阻風燕子矶,見壁上題雲,一夜山風歇,僧掃門前花。

    又雲,夜聞椓杙聲,知有孤舟泊。

    喜其高淡,訪之乃知是邵明府作,未幾以詩見投,長篇不能盡錄,記竹枝雲,送郎下揚州,留侬江上住,郎夢渡江來,侬夢渡江去。

    若耶湖水似西泠,蓮葉波光一片青,郎唱吳歌侬唱越,大家花下并船聽。

    (案蓮葉《詩選》作月映,《詩鈔》作月色。

    )又夢中得句雲,澗泉分石過,村樹接煙生,皆妙。

    邵名,字無恙,山陰人。

    ”又補遺卷五雲: “師謝世後家計益窘,哲嗣一人援例得少尹,分發無資。

    詩稿二冊,吾師生平著作親筆自書者,少尹攜至諸暨丞署,欲湊辦分發,钺官卑祿薄,僅竭力緻赆,而是詩遂留以授钺,時在道光丙申丁酉之交。

    尊藏多年,幸未損傷,自歎年屆八旬,風燭在即,無人付托,癸醜夏将此卷托于津門張鶴賓名毓芳,博雅端人,工書法,精鐵筆,有嗜古之癖,此詩得所依歸,不至湮沒。

    ”光緒丙子(一八七六)付刻時有梅寶璐序雲: “山陰邵夢餘先生于詩緻力甚深而名未著,時随園為海内龍門,先生以詩質之,論不合,遂秘所作,絕不示人,謂世無知己,不當複議此事。

    ”以上所說大約是出于同一根源,雖然總是事出有因,實在卻似乎未必完全如此。

    《随園詩話》卷八雲: “君之識餘也,餘子裴之甫在襁褓,君生平交遊結納豈無一二知己,乃殘缣斷簡一再散佚,而掇拾裒輯轉成于寒閨嫠婦之手,既請于餘,複乞助于餘内弟龔君繡山,端侄小米,及閨友席怡珊夫人,并質钗珥以資手民,始成此集,以供海内騷壇題品也。

    ”蓋慨乎其言之,但天下事無獨有偶,刻《夢餘詩鈔》亦另有一段因緣,令越缦發文字之傳固有數也之歎。

    梁跋雲: “先生存日嘗以詩谒随園,鑒别無當,遂不複示人,故時罕知之。

    ”陳雲伯在《詩選》序中亦雲: “餘未識先生,先生見餘題燕子矶永濟寺詩,極口推許,并錄入詩話。

    ”又卷六有《懷人感舊詩》二十二首,其四即袁簡齋,(《詩鈔》共有詩三十首,此為第五,)頗緻推崇,如雲:“曾煩泮巷尋三徑,(《詩鈔》三作幽,有注雲,餘寓白下泮巷西偏。

    )不到随園已五年。

    ”則亦頗有交誼,固不僅集中詩酒唱酬可為證據也。

    卷八《讀小倉山房詩集書後》有雲:“蓋棺新論多嫌刻,(注雲,近有目以詩妖者。

    )量鬥奇才少角雄。

    ”态度殊為公正,末雲:“蘇門尚起橫流歎,不請删詩竟負公。

    ”注雲: “乞得先生生平所作詩十餘冊,破十餘晝夜,錄十四五。

    ”案此在嘉慶戊午之前,當為丁巳(一七九七)年。

    又雲: 《鏡西閣詩選》陳雲伯序雲:“夢餘先生既殁之二十年為今道光十年。

    ”道光十年庚寅,計二十年前當為庚午,即嘉慶十五年(一八一〇)。

    又傳雲卒年六十一。

    查《夢餘詩鈔》自序雲:“入此歲來,年六十矣。

    ”時為嘉慶己巳(一八〇九),次年為庚午,正與上文所說相合。

    案推算其生年當在乾隆十五年庚午,即西曆一七五〇年也。

     民國廿五年八月二十日,于北平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