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的好學

關燈
看英國瑞德的《希臘晚世文學史》,第二章講到歐幾裡得(Euclid)雲: “在普多勒邁一世時有一人住在亞力山大城,他的名字是人人皆知,他的著作至少其一是舉世皆讀,隻有聖書比他流傳得廣。

    現在數學的教法有點變更了,但著者還記得一個時代那時歐幾裡得與幾何差不多就是同意語,學校裡的幾何功課也就隻是寫出歐幾裡得的兩三個設題而已。

    歐幾裡得,或者寫出他希臘式的原名歐克萊德思(Eukleides),約當基督二百九十年前生活于亞力山大城,在那裡設立一個學堂,下一代的貝耳伽之亞波羅紐思即他弟子之一人。

    關于他的生平與性格我們幾于一無所知,雖然有他的兩件轶事流傳下來,頗能表示出真的科學精神。

    其一是說普多勒邁問他,可否把他的那學問弄得更容易些,他回答道,大王,往幾何學去是并沒有禦道的。

    又雲,有一弟子習過設題後問他道,我學了這些有什麼利益呢?他就叫一個奴隸來說道,去拿兩角錢來給這厮,因為他是一定要用他所學的東西去賺錢的。

    後來他的名聲愈大,人家提起來時不叫他的名字,隻說原本氏(Stoikheiotes)就行,亞剌伯人又從他們的言語裡造出一個語源解說來,說歐幾裡得是從烏克裡(阿剌伯語雲鑰)與地思(度量)二字出來的。

    ”後邊講到亞奇默得(Archimedes),又有一節雲: 須拉庫色與其強敵羅馬抗戰的時候,兵數比羅馬要少得多,但因為有各色的石炮,所以能夠抵抗得很久。

    在當時已經很考究與海軍争鬥的各手段了。

    如敵船冒了落下來的石彈向着城牆下前進,忽然牆上會出現杠杆,把上頭用鐵索系着的鐵鈎對了敵船抛去,在帆和帆索上鈎住。

    于是因了牆後的杠杆的力将敵船拉上至相當高度,一刹那間晃蕩一下便把它摔出去。

    船或者沉沒到海裡去,或是碰在岩石上粉碎了。

    ”這些玩藝兒自然也是他老先生所造的了,但是據說他自己頗不滿意,以為學問講實用便是不純淨,所以走去仍自畫他的圖式,結果把老命送在裡頭(享年七十五),這真不愧為古今的書呆子了。

     後世各部門的科學幾乎無不發源于希臘,而希臘科學精神的發達卻實在要靠這些書呆子們。

    柏拉圖曾說過,好學(Tophilomathes)是希臘人的特性,正如好貨是斐尼基人與埃及人的特性一樣。

    他們對于學,即知識,很有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态度。

    英國部丘教授在《希臘的好學》這篇講義裡說道: “距今二千二百年前,力學有了一個偉大的進步。

    古代最大的力學者兼數學者亞奇默得在那時候發明了約四十種的力學的器具。

    這些器具中,有如起重機,在建築家屋或城堡時都是必要,又如抽水機,于汲井水泉水也是必要的,但其大多數卻還是供給軍事上必要的各種的器具。

     “自從有史以來,知這件事在希臘人看來似乎它本身就是一件好物事,不問它的所有的結果。

    他們有一種眼光銳利的,超越利益的好奇心,要知道大自然的事實,人的行為與工作,希臘人與外邦人的事情,别國的法律與制度。

    他們有那旅人的心,永遠注意着觀察記錄一切人類的發明與發見。

    ”又雲: “希臘人敢于發為什麼的疑問。

    那事實還是不夠,他們要找尋出事實(Tohoti)後面的原因(Todioti)。

    對于為什麼的他們的答案常是錯誤,但沒有憂慮躊躇,沒有牧師的威權去阻止他們冒險深入原因的隐秘區域裡去。

    在抽象的數學類中,他們是第一個問為什麼的,大抵常能想到正确的答案。

    有一件事是古代的中國印度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