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女
關燈
小
中
大
離開故鄉以後,有十八年不曾回去,一切想必已經大有改變了吧。
據說石闆路都改了馬路,店門往後退縮,因為後門臨河,隻有縮而無可退,所以有些店面很扁而淺,櫃台之後剛容得下一個夥計站立。
這倒是很好玩的一種風景,獨自想像覺得有點滑稽,或者檐前也多裝着蹩腳的廣播收音機,吱吱喳喳地發出非人間的怪聲吧。
不過城郭雖非,人民猶是,莫說一二十年,就是再加上十倍,恐怕也難變化那裡的種種瑣屑的悲劇與喜劇。
木下太郎詩集《食後之歌》裡有一篇《石竹花》,民國十年曾譯了出來,收在《陀螺》裡,其詞雲: “走到薄暮的海邊, 龍鐘的盲人跟着說道, 那麼古時也同今日沒有變化的 這都直截的刺入心坎,又急下棒喝道: 這種社會新聞恐怕是很普通的,為什麼我看了吃驚的呢?我說小小的,乃是客氣的說法,實在卻并不小。
因為我記起四十年前的舊事來,在故鄉鄰家裡就見過這樣的少女,拒絕結婚,茹素誦經,抑郁早卒,而其所信受愛讀的也即是《劉香寶卷》,小時候聽宣卷,多在這屠家門外,她的老母是發起的會首。
此外也見過些灰色的女人,其悲劇的顯晦大小雖不一樣,但是一樣的暗淡陰沉,都抱着一種小乘的佛教人生觀,以寶卷為經史,以尼庵為歸宿。
此種灰色的印象留得很深,雖然為時光所掩蓋,不大顯現出來了,這回忽然又複遇見,數十年時間恍如一瞬,不禁愕然,有别一意義的今昔之感。
此數十年中有甲午戊戌庚子辛亥諸大事,民國以來花樣更多,少信的人雖不敢附和謂天國近了,大時代即在明日,也總覺得多少有些改變,聊可慰安,本亦人情,而此區區一小事乃即揭穿此類樂觀之虛空者也。
這是前生罪孽重 今生又結孽冤深 近日承友人的好意,寄給我幾張《紹興新聞》看。
打開六月十二日的一張來看時,不禁小小的吃一驚,因為上面記着一個少女投井的悲劇。
大意雲: 若還堂上公婆好 周年半載見娘親 若是聰明智慧女 持齋念佛早修行 生男育女穢天地 血裙穢洗犯河神 爺娘無奈将身養 長大之時嫁與人 點脂搽粉招人眼 遭刑犯法為佳人 淡紅的石竹花開着了。
” 海邊的石牆上, 我這裡仔細的摘錄,因為他能夠很簡要的說出那種人生觀來,如我在卷上所題記,凄慘抑郁,聽之令人不歡。
本來女子在社會上地位的低盡人皆知,俗語有做人莫做女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之語。
汪悔翁為清末奇士,甚有識見,其二女出嫁皆不幸,死于長毛時,故對于婦女特有創見。
《乙丙日記》卷三錄其生女之害一條雲: 嫁人的生活還都全是苦辛,很簡括的說道: 娘若行走胎先動 娘胎落地盡嫌憎 如若不中公婆意 娘家不得轉回程 女轉男身多富貴 下世重修淨土門 女在娘胎十個月 背娘朝外不相親 在娘肚裡娘受獄 出娘肚外受嫌憎 唱着二上節的時候, 合家老小都不喜 嫌我女子累娘身 古時人們也這樣的唱也! 又說明道:“男女之别,竟差五百劫之分,男為七寶金身,女為五漏之體。
嫁了丈夫,一世被他拘管,百般苦樂,由他做主。
既成夫婦,必有生育之苦,難免血水,觸犯三光之罪。
”至于出路則隻有這一條: 北平未聞有宣卷,寶卷亦遂不易得。
湊巧在相識的一家舊書店裡見有幾種寶卷,《劉香女》亦在其中,便急忙去拿了來,價頗不廉,蓋以希為貴欤。
書凡兩卷,末葉雲,同治九年十一月吉日曉庵氏等敬刊,闆存上海城隍廟内翼化堂善書局,首葉刻蟠龍位牌,上書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四句,與普通佛書相似。
全部百二十五葉,每半葉九行十八字,共計三萬餘言,疏行大字,便于誦讀,唯流通甚多,故稍後印便有漫漶處,書本亦不闊大,與幼時所見不同,書面題辛亥十月,可以知購置年月。
完全的書名為“太華山紫金鎮兩世修行劉香寶卷”,叙湘州李百倍之女不肯出嫁,在家修行,名喚善果,轉生為劉香,持齋念佛,勸化世人,與其父母劉光夫婦,夫狀元馬玉,二夫人金枝,婢玉梅均壽終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得生上品。
文體有說有唱,唱的以七字句為多,間有三三四句,如俗所
據說石闆路都改了馬路,店門往後退縮,因為後門臨河,隻有縮而無可退,所以有些店面很扁而淺,櫃台之後剛容得下一個夥計站立。
這倒是很好玩的一種風景,獨自想像覺得有點滑稽,或者檐前也多裝着蹩腳的廣播收音機,吱吱喳喳地發出非人間的怪聲吧。
不過城郭雖非,人民猶是,莫說一二十年,就是再加上十倍,恐怕也難變化那裡的種種瑣屑的悲劇與喜劇。
木下太郎詩集《食後之歌》裡有一篇《石竹花》,民國十年曾譯了出來,收在《陀螺》裡,其詞雲: “走到薄暮的海邊, 龍鐘的盲人跟着說道, 那麼古時也同今日沒有變化的 這都直截的刺入心坎,又急下棒喝道: 這種社會新聞恐怕是很普通的,為什麼我看了吃驚的呢?我說小小的,乃是客氣的說法,實在卻并不小。
因為我記起四十年前的舊事來,在故鄉鄰家裡就見過這樣的少女,拒絕結婚,茹素誦經,抑郁早卒,而其所信受愛讀的也即是《劉香寶卷》,小時候聽宣卷,多在這屠家門外,她的老母是發起的會首。
此外也見過些灰色的女人,其悲劇的顯晦大小雖不一樣,但是一樣的暗淡陰沉,都抱着一種小乘的佛教人生觀,以寶卷為經史,以尼庵為歸宿。
此種灰色的印象留得很深,雖然為時光所掩蓋,不大顯現出來了,這回忽然又複遇見,數十年時間恍如一瞬,不禁愕然,有别一意義的今昔之感。
此數十年中有甲午戊戌庚子辛亥諸大事,民國以來花樣更多,少信的人雖不敢附和謂天國近了,大時代即在明日,也總覺得多少有些改變,聊可慰安,本亦人情,而此區區一小事乃即揭穿此類樂觀之虛空者也。
這是前生罪孽重 今生又結孽冤深 近日承友人的好意,寄給我幾張《紹興新聞》看。
打開六月十二日的一張來看時,不禁小小的吃一驚,因為上面記着一個少女投井的悲劇。
大意雲: 若還堂上公婆好 周年半載見娘親 若是聰明智慧女 持齋念佛早修行 生男育女穢天地 血裙穢洗犯河神 爺娘無奈将身養 長大之時嫁與人 點脂搽粉招人眼 遭刑犯法為佳人 淡紅的石竹花開着了。
” 海邊的石牆上, 我這裡仔細的摘錄,因為他能夠很簡要的說出那種人生觀來,如我在卷上所題記,凄慘抑郁,聽之令人不歡。
本來女子在社會上地位的低盡人皆知,俗語有做人莫做女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之語。
汪悔翁為清末奇士,甚有識見,其二女出嫁皆不幸,死于長毛時,故對于婦女特有創見。
《乙丙日記》卷三錄其生女之害一條雲: 嫁人的生活還都全是苦辛,很簡括的說道: 娘若行走胎先動 娘胎落地盡嫌憎 如若不中公婆意 娘家不得轉回程 女轉男身多富貴 下世重修淨土門 女在娘胎十個月 背娘朝外不相親 在娘肚裡娘受獄 出娘肚外受嫌憎 唱着二上節的時候, 合家老小都不喜 嫌我女子累娘身 古時人們也這樣的唱也! 又說明道:“男女之别,竟差五百劫之分,男為七寶金身,女為五漏之體。
嫁了丈夫,一世被他拘管,百般苦樂,由他做主。
既成夫婦,必有生育之苦,難免血水,觸犯三光之罪。
”至于出路則隻有這一條: 北平未聞有宣卷,寶卷亦遂不易得。
湊巧在相識的一家舊書店裡見有幾種寶卷,《劉香女》亦在其中,便急忙去拿了來,價頗不廉,蓋以希為貴欤。
書凡兩卷,末葉雲,同治九年十一月吉日曉庵氏等敬刊,闆存上海城隍廟内翼化堂善書局,首葉刻蟠龍位牌,上書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四句,與普通佛書相似。
全部百二十五葉,每半葉九行十八字,共計三萬餘言,疏行大字,便于誦讀,唯流通甚多,故稍後印便有漫漶處,書本亦不闊大,與幼時所見不同,書面題辛亥十月,可以知購置年月。
完全的書名為“太華山紫金鎮兩世修行劉香寶卷”,叙湘州李百倍之女不肯出嫁,在家修行,名喚善果,轉生為劉香,持齋念佛,勸化世人,與其父母劉光夫婦,夫狀元馬玉,二夫人金枝,婢玉梅均壽終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得生上品。
文體有說有唱,唱的以七字句為多,間有三三四句,如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