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書店
關燈
小
中
大
一種好意也。
因丸善而聯想起來的有本鄉真砂町的相模屋舊書店,這與我的買書也是很有關系的。
一九〇六年的秋天我初次走進這店裡,買了一冊舊小說,是匈加利育珂原作美國薄格思譯的,書名曰“髑髅所說”(ToldbytheDeath'sHead),卷首有羅馬字題曰,K.Tokutomi,TokyoJapan.June27th.1904.一看就知是《不如歸》的著者德富健次郎的書,覺得很是可以寶貴的,到了辛亥歸國的時候忽然把他和别的舊書一起賣掉了,不知為什麼緣故,或者因為育珂這長篇傳奇小說無翻譯的可能,又或對于德富氏晚年笃舊的傾向有點不滿罷。
但是事後追思有時也還覺得可惜。
民八春秋兩去東京,在大學前的南陽堂架上忽又遇見,似乎他直立在那裡有八九年之久了,趕緊又買了回來,至今藏在寒齋,與育珂别的小說《黃薔薇》等作伴。
相模屋主人名小澤民三郎,從前曾在丸善當過夥計,說可以代去拿書,于是就托去拿了一冊該萊的《英文學上的古典神話》,色剛姆與尼珂耳合編的《英文學史》繡像本第一分冊,此書出至十二冊完結,今尚存,唯《古典神話》的背皮脆裂,早已賣去換了一冊青灰布裝的了。
自此以後與相模屋便常有往來,辛亥回到故鄉去後一切和洋書與雜志的購買全托他代辦,直到民五小澤君死了,次年書店也關了門,關系始斷絕,想起來很覺得可惜,此外就沒有遇見過這樣可以談話的舊書商人了。
本鄉還有一家舊書店郁文堂,以賣洋書出名,雖然我與店裡的人不曾相識,也時常去看看,曾經買過好些書至今還頗喜歡所以記得的。
這裡邊有一冊勃闌兌思的《十九世紀名人論》,上蓋一橢圓小印朱文曰勝彌,一方印白文曰孤蝶,知系馬場氏舊藏,又一冊《斯幹地那微亞文學論集》,丹麥波耶生(H.H.Boyesen)用英文所著,卷首有羅馬字題曰,November8th.08.M.Abe.則不知是那一個阿部君之物也。
兩書中均有安徒生論一篇,我之能夠懂得一點安徒生差不多全是由于這兩篇文章的啟示,别一方面安特路朗(AndrewLang)的人類學派神話研究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我以前隻知道格林兄弟輯錄的童話之價值,若安徒生創作的童話之别有價值則至此方才知道也。
論文集中又有一篇勃闌兌思論,著者意見雖似右傾,但在這裡卻正可以表示出所論者的真相,在我個人是很喜歡勃闌兌思的,覺得也是很好的參考。
前年到東京,于酷熱匆忙中同了徐君去過一趟,卻隻買了一小冊英詩人《克剌勃傳》(Crabbe),便是丸善也隻匆匆一看,買到一冊瓦格納著的《倫敦的客店與酒館》而已。
近年來洋書太貴,實在買不起,從前六先令或一圓半美金的書已經很好,日金隻要三圓,現在總非三倍不能買得一冊比較像樣的書,此新書之所以不容易買也。
人們在戀愛經驗上特别覺得初戀不易忘記,别的事情恐怕也是如此,所以最初的印象很是重要。
丸善的店面經了幾次改變了,我所記得的還是那最初的舊樓房。
樓上并不很大,四壁是書架,中間好些長桌上攤着新到的書,任憑客人自由翻閱,有時站在角落裡書架背後查上半天書也沒人注意,選了一兩本書要請算賬時還找不到人,須得高聲叫夥計來,或者要勞那位不良于行的下田君親自過來招呼。
這種不大監視客人的态度是一種愉快的事,後來改築以後自然也還是一樣,不過我回想起來時總是舊店的背景罷了。
記得也有新聞記者問過,這樣不會缺少書籍麼?答說,也要遺失,不過大抵都是小冊,一年總計才四百圓左右,多雇人監視反不經濟雲。
當時在神田有一家賣洋書的中西屋,離寓所比丸善要近得多,可是總不願常去,因為夥計跟得太兇。
聽說有一回一個知名的文人進去看書,被監視得生起氣來,大喝道,你們以為客人都是小偷麼!這可見别一種的不經濟。
但是不久中西屋出倒于丸善,改為神田支店,這種情形大約已改過了罷,民國以來隻去東京兩三次,那裡好像竟不曾去,所以究竟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本鄉神田一帶的舊書店還有許多,挨家的看去往往可以花去大半天的工夫,也是消遣之一妙法。
庚戌辛亥之交住在麻布區,晚飯後出來遊玩,看過幾家舊書後忽見行人已漸寥落,坐了直達的電車迂回地到了赤羽橋,大抵已是十一二點之間了。
這種事想起來也有意思,不過店裡的夥計在賬台後蹲山老虎似的雙目炯炯地睨視着,把客人一半當作小偷一半當作肥豬看,也是很可怕的,所以平常也隻是看看,要遇見真是喜歡的書才決心開口問價,而這種事情也就不甚多也。
廿五年八月廿七日,于北平。
因丸善而聯想起來的有本鄉真砂町的相模屋舊書店,這與我的買書也是很有關系的。
一九〇六年的秋天我初次走進這店裡,買了一冊舊小說,是匈加利育珂原作美國薄格思譯的,書名曰“髑髅所說”(ToldbytheDeath'sHead),卷首有羅馬字題曰,K.Tokutomi,TokyoJapan.June27th.1904.一看就知是《不如歸》的著者德富健次郎的書,覺得很是可以寶貴的,到了辛亥歸國的時候忽然把他和别的舊書一起賣掉了,不知為什麼緣故,或者因為育珂這長篇傳奇小說無翻譯的可能,又或對于德富氏晚年笃舊的傾向有點不滿罷。
但是事後追思有時也還覺得可惜。
民八春秋兩去東京,在大學前的南陽堂架上忽又遇見,似乎他直立在那裡有八九年之久了,趕緊又買了回來,至今藏在寒齋,與育珂别的小說《黃薔薇》等作伴。
相模屋主人名小澤民三郎,從前曾在丸善當過夥計,說可以代去拿書,于是就托去拿了一冊該萊的《英文學上的古典神話》,色剛姆與尼珂耳合編的《英文學史》繡像本第一分冊,此書出至十二冊完結,今尚存,唯《古典神話》的背皮脆裂,早已賣去換了一冊青灰布裝的了。
自此以後與相模屋便常有往來,辛亥回到故鄉去後一切和洋書與雜志的購買全托他代辦,直到民五小澤君死了,次年書店也關了門,關系始斷絕,想起來很覺得可惜,此外就沒有遇見過這樣可以談話的舊書商人了。
本鄉還有一家舊書店郁文堂,以賣洋書出名,雖然我與店裡的人不曾相識,也時常去看看,曾經買過好些書至今還頗喜歡所以記得的。
這裡邊有一冊勃闌兌思的《十九世紀名人論》,上蓋一橢圓小印朱文曰勝彌,一方印白文曰孤蝶,知系馬場氏舊藏,又一冊《斯幹地那微亞文學論集》,丹麥波耶生(H.H.Boyesen)用英文所著,卷首有羅馬字題曰,November8th.08.M.Abe.則不知是那一個阿部君之物也。
兩書中均有安徒生論一篇,我之能夠懂得一點安徒生差不多全是由于這兩篇文章的啟示,别一方面安特路朗(AndrewLang)的人類學派神話研究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我以前隻知道格林兄弟輯錄的童話之價值,若安徒生創作的童話之别有價值則至此方才知道也。
論文集中又有一篇勃闌兌思論,著者意見雖似右傾,但在這裡卻正可以表示出所論者的真相,在我個人是很喜歡勃闌兌思的,覺得也是很好的參考。
前年到東京,于酷熱匆忙中同了徐君去過一趟,卻隻買了一小冊英詩人《克剌勃傳》(Crabbe),便是丸善也隻匆匆一看,買到一冊瓦格納著的《倫敦的客店與酒館》而已。
近年來洋書太貴,實在買不起,從前六先令或一圓半美金的書已經很好,日金隻要三圓,現在總非三倍不能買得一冊比較像樣的書,此新書之所以不容易買也。
人們在戀愛經驗上特别覺得初戀不易忘記,别的事情恐怕也是如此,所以最初的印象很是重要。
丸善的店面經了幾次改變了,我所記得的還是那最初的舊樓房。
樓上并不很大,四壁是書架,中間好些長桌上攤着新到的書,任憑客人自由翻閱,有時站在角落裡書架背後查上半天書也沒人注意,選了一兩本書要請算賬時還找不到人,須得高聲叫夥計來,或者要勞那位不良于行的下田君親自過來招呼。
這種不大監視客人的态度是一種愉快的事,後來改築以後自然也還是一樣,不過我回想起來時總是舊店的背景罷了。
記得也有新聞記者問過,這樣不會缺少書籍麼?答說,也要遺失,不過大抵都是小冊,一年總計才四百圓左右,多雇人監視反不經濟雲。
當時在神田有一家賣洋書的中西屋,離寓所比丸善要近得多,可是總不願常去,因為夥計跟得太兇。
聽說有一回一個知名的文人進去看書,被監視得生起氣來,大喝道,你們以為客人都是小偷麼!這可見别一種的不經濟。
但是不久中西屋出倒于丸善,改為神田支店,這種情形大約已改過了罷,民國以來隻去東京兩三次,那裡好像竟不曾去,所以究竟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本鄉神田一帶的舊書店還有許多,挨家的看去往往可以花去大半天的工夫,也是消遣之一妙法。
庚戌辛亥之交住在麻布區,晚飯後出來遊玩,看過幾家舊書後忽見行人已漸寥落,坐了直達的電車迂回地到了赤羽橋,大抵已是十一二點之間了。
這種事想起來也有意思,不過店裡的夥計在賬台後蹲山老虎似的雙目炯炯地睨視着,把客人一半當作小偷一半當作肥豬看,也是很可怕的,所以平常也隻是看看,要遇見真是喜歡的書才決心開口問價,而這種事情也就不甚多也。
廿五年八月廿七日,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