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疑難雜症

關燈
栗緻炟市長打來電話,告訴黎明院長,市政府大院正被汴陽市内衣廠的四五百名職工圍堵得水洩不通,搞得政府的人出不去,外邊的人進不來。

    栗市長打電話給黎院長的意思并非叫他去幫助市政府做解圍工作,這種事政府自有辦法,也正在進行。

    堂堂的市政府叫上訪的人堵住門還像話嗎,沒待市長深說,黎明已知曉他的意思是讓法院加快汴陽市内衣廠的破産程序。

    在市長心目中,這家企業隻要一破産,一切就算畫上了句号,不管工人們滿意還是不滿意,事情到此為止。

    就像綠茵場的裁判,哨子一吹,判決出台,踢球的運動員隻能無條件服從裁判的判決,即使你以為那判決錯啦,也要執行。

    倘若你再尋釁滋事,裁判随時會亮出黃牌警告甚至掏出紅牌将你驅逐出比賽場地。

    在許多領導人物心中,對這種吹哨裁決一錘定音的弄法是很自信的。

    但是,作為社會的大裁判們,也可以說是執法的法官們,對這種把一切矛盾難題推到法院,靠法官一錘定奪黑白勝敗的做法确實不無擔憂。

    市長與院長在電話中簡明扼要地交流一番,就放下電話。

    對這件事,黎明早有所聞,而且知根知底,他知道法院在這個事件中的職責。

     不久前,汴陽市中級法院主持召開了汴陽市内衣廠債權人大會。

    這次會議是内衣廠破産程序的關鍵一步。

    誰知自這次會議開過,一二百家債權人和上千名的職工就行動起來,他們成群結隊找汴陽市中級法院說理,債權人認為企業必須如數還債,職工們認為企業根本就不該破産。

    法院哪裡能解決這等難題,上訪的人又擁向汴陽市政府,政府的市長副市長們就躲着不見,也許他們知道與這些怒火燃燒的群體短兵相接效果肯定不佳。

    結果成群結隊的人馬上又開到省政府。

    也是省會城市的優勢,市政府距省政府并不遙遠。

    省政府很輕松地一腳将這個球踢回了市政府。

    黎明做事總愛刨根問底,就像醫生治病,不找到病根怎麼下藥。

    法官們早把内衣廠破産糾紛與衰敗的内幕向他傾倒得淋漓盡緻。

     汴陽市内衣廠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從上海市遷來的企業,工廠的管理層人物,車間的技術工人,全是上海人,企業一千多人中,本地人隻有百分之二十。

    本地人稱上海人為南蠻子,南蠻子叫本地人為北侉子。

    内衣廠進入汴陽市後就顯示出它精明的經營之道與精湛的工藝技術。

    那年代,不像如今,名牌衣服滿天飛,叫人看得眼花缭亂、真假難辨。

    不過,這家内衣廠的“矛盾牌”内衣确實是公認的好東西,它好在貨真價實、質地正宗、做工考究、品種繁多、款式新穎、結實耐用、穿着舒适。

    從五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内衣廠一路走來,可謂興盛發達。

    産品覆蓋了全國,走向了世界,出口四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就連以紡織品為強項的日本國,也抵擋不住矛盾牌内衣的挑戰。

    至于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内衣市場,更是汴陽市内衣廠一展風采的舞台。

    四十多年了,汴陽市内衣廠一直是神州内衣行業的排頭兵,到七八十年代,企業已有六七千名職工,成為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産品最優的領軍企業。

    就這樣走向輝煌的一家企業,步入九十年代中後期,卻形勢逆轉、一路滑坡,直到如今落入谷底走向破産。

    不過有一種怪現象确實令人不解,正在走向破産也是馬上就要破産的内衣廠,并沒有停止内衣的生産,隻是生産的内衣不再是原來的商标品牌,而用上了當前國内的馳名商标。

    原來的機器設備還在運轉,隻是有的機器挪了地方,或賣掉或抵債出去了,操作機器的技工還是内衣廠的職工,隻是他們不再為國家的企業幹了,廠大門口的“汴陽市内衣廠”的牌子不知啥時間被人摘掉了。

    有人說,一家南方的大企業正準備着買下即将破産的内衣廠,有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