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以毒攻毒
關燈
小
中
大
計劃,當汽車行駛到一個岔路口時,她改變了方向,将車轉向一條小路,小路屬三級公路,在市郊已很少有這類落後破敗的道路,小路的盡頭是一處名字叫古吹台的名勝景觀,在這方地勢高于周邊平原的土台上,傳說在春秋時,就有音樂家在這方土台上彈奏樂曲,當古筝奏出歡快悅耳的曲子時,就有成群結隊的仙鶴飛來翩翩起舞;當古筝奏出悲哀傷感的曲子時,就感動天地招來風雨。
也是因為這種原因,人們稱這地方為吹台,如今的人又在吹台前邊加了“古”字。
也難怪人們稱汴陽市這地方為古都,有那地道的文化人來汴陽考察之後說,這地方不得了,随意拿起一塊磚,一片瓦,其中就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掌故傳說、文化寶藏。
至于汴陽的名勝古迹、人文景觀,更是多得難以統計,随處可見。
也是由于這種景觀太多,政府就很難面面俱到地照料,自然這類年久失修的地方就顯得衰落。
然而,衰落并非到了破敗的地步,古吹台的景觀還在對外開放,逢星期天、節假日,風和日麗之時,尚有稀稀拉拉的遊人光顧。
陸雯改變方向,就是要到這方近在咫尺的地方,去碰撞接觸那個叫她擔憂的盯梢。
汽車在小路上行駛二百米時,她突然停了下來,這使盯梢跟蹤的汽車有點猝不及防,不得不緩緩往前開行。
已跳出駕駛室的陸雯對快到身邊的汽車揮手,那意思是讓他停下來。
捷達車停住了,就在桑塔納的身後。
駕車人按動了車窗電鈕,窗子玻璃滑了下去,他将頭半伸出來,欲要問陸雯為何讓停車。
陸雯未等這厮開口,就說是要借用一下修車扳手,車子出了點毛病。
那厮打開車門,跳下車從後備廂翻騰出一套修車工具遞來,問,用幫忙嗎?陸雯已将汽車前蓋打開,接過這套工具說,謝謝,不用,小毛病。
她找出扳手,隻是那麼三下五除二地弄了幾下,就對那厮道,好了,謝謝,就将工具還了他。
蓋好車蓋,鑽進車内,汽車進了古吹台樂園。
這時候她發現,那厮的捷達沒有緊跟過來,大概他覺得已不用緊跟了,前邊隻有古吹台樂園可去,别無選擇,諒你個纖弱女子還能插翅飛了不成。
陸雯并不理睬那厮,她用了欲擒故縱的計謀,佯裝心不在焉地我行我素,目不斜視地将車停至樂園二道門前,随手将後排座上的采訪機、錄放機、照相機之類的小東西裝進挎包,就出車購票入園。
園内環境幽靜、建築典雅。
萬樹叢中,亭閣半藏;蔥郁樹下,碧水悠悠。
水榭闆橋,錯落有緻,綠海花雲,廟宇殿堂。
在陸雯眼中,此處乃氣宇軒昂、美不勝收之地。
雖然不乏失修的頹垣斷壁、失剪的園林花草,可是,如此的處境卻令“知音”遊客洞察出“貴族”破落之後的另一種景緻。
不過,此刻的陸雯沒有心去欣賞這些了。
她穿過高台南側的禦書樓,在樓後通道一側停住腳步,她環視一下四方,再往後走就是古吹台的重要景觀,那座字迹不大清楚的古廟。
遊客進了古吹台樂園,自然要往這裡漫步的。
就在通道一側,不知啥時間有人辦了一個茶館,茶館租用的是通道一側的閑房。
陸雯信步走進茶館,坐在臨窗的一個位置,她要了一壺清茶。
正好,在這裡一邊小飲,一邊守株待兔,不怕那厮不跟蹤覓來。
他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的,他可能已經料到,風流女子正在哪個角落與情人幽會,隻等着他當場抓拍鏡頭拿到确鑿證據了。
陸雯将錄放機、采訪機和照相機都從挎包裡掏出來,放到茶桌上。
喝茶的人很少,隻是在大廳的一個角落的茶桌有一對青春男女,他們不時地擁抱親吻,旁若無人地大膽示愛,那動作十分放肆。
陸雯信手将錄放機打開,一首已不被年輕人知曉的小提琴獨奏曲《牧歌》便悠悠揚揚地奔放出來。
這曲子是中央音樂學院很早以前的院長馬思聰作曲并演奏的。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把這位音樂家作為攻擊對象,扣上了反動藝術權威的帽子,紅衛兵直将他鬥得權威掃地,狗屎不如。
備受煎熬、悲憤交加的他孤注一擲,舉家雇船偷渡香港,離開戀戀不舍的祖國,開始飄零的落荒生涯。
從那時起,他的名曲《牧歌》連同其他作品就随他的政治生命的結束而銷聲匿迹了。
可是,陸雯卻偏偏喜愛這首《牧歌》,也許,是她從來沒有把權力地位與學問技能混為一談。
她把聲音調整到适中音量,又将照相機挂上脖頸,就将目光對向窗外,聚光在那條進古吹台樂園之後繼續前行的必由之路。
大約八九分鐘光景,那厮終于來了,挎着一個髒兮兮的灰色布包,有點賊頭賊腦的,一雙鼠目東張西望,神色很不安。
陸雯立即按動茶桌上采訪機錄音功能按鈕,裝進衣兜,就走至茶館門口,大大方方地迎向那厮,很是友好地道: “噢!真是有緣,怎麼在這裡又
也是因為這種原因,人們稱這地方為吹台,如今的人又在吹台前邊加了“古”字。
也難怪人們稱汴陽市這地方為古都,有那地道的文化人來汴陽考察之後說,這地方不得了,随意拿起一塊磚,一片瓦,其中就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掌故傳說、文化寶藏。
至于汴陽的名勝古迹、人文景觀,更是多得難以統計,随處可見。
也是由于這種景觀太多,政府就很難面面俱到地照料,自然這類年久失修的地方就顯得衰落。
然而,衰落并非到了破敗的地步,古吹台的景觀還在對外開放,逢星期天、節假日,風和日麗之時,尚有稀稀拉拉的遊人光顧。
陸雯改變方向,就是要到這方近在咫尺的地方,去碰撞接觸那個叫她擔憂的盯梢。
汽車在小路上行駛二百米時,她突然停了下來,這使盯梢跟蹤的汽車有點猝不及防,不得不緩緩往前開行。
已跳出駕駛室的陸雯對快到身邊的汽車揮手,那意思是讓他停下來。
捷達車停住了,就在桑塔納的身後。
駕車人按動了車窗電鈕,窗子玻璃滑了下去,他将頭半伸出來,欲要問陸雯為何讓停車。
陸雯未等這厮開口,就說是要借用一下修車扳手,車子出了點毛病。
那厮打開車門,跳下車從後備廂翻騰出一套修車工具遞來,問,用幫忙嗎?陸雯已将汽車前蓋打開,接過這套工具說,謝謝,不用,小毛病。
她找出扳手,隻是那麼三下五除二地弄了幾下,就對那厮道,好了,謝謝,就将工具還了他。
蓋好車蓋,鑽進車内,汽車進了古吹台樂園。
這時候她發現,那厮的捷達沒有緊跟過來,大概他覺得已不用緊跟了,前邊隻有古吹台樂園可去,别無選擇,諒你個纖弱女子還能插翅飛了不成。
陸雯并不理睬那厮,她用了欲擒故縱的計謀,佯裝心不在焉地我行我素,目不斜視地将車停至樂園二道門前,随手将後排座上的采訪機、錄放機、照相機之類的小東西裝進挎包,就出車購票入園。
園内環境幽靜、建築典雅。
萬樹叢中,亭閣半藏;蔥郁樹下,碧水悠悠。
水榭闆橋,錯落有緻,綠海花雲,廟宇殿堂。
在陸雯眼中,此處乃氣宇軒昂、美不勝收之地。
雖然不乏失修的頹垣斷壁、失剪的園林花草,可是,如此的處境卻令“知音”遊客洞察出“貴族”破落之後的另一種景緻。
不過,此刻的陸雯沒有心去欣賞這些了。
她穿過高台南側的禦書樓,在樓後通道一側停住腳步,她環視一下四方,再往後走就是古吹台的重要景觀,那座字迹不大清楚的古廟。
遊客進了古吹台樂園,自然要往這裡漫步的。
就在通道一側,不知啥時間有人辦了一個茶館,茶館租用的是通道一側的閑房。
陸雯信步走進茶館,坐在臨窗的一個位置,她要了一壺清茶。
正好,在這裡一邊小飲,一邊守株待兔,不怕那厮不跟蹤覓來。
他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的,他可能已經料到,風流女子正在哪個角落與情人幽會,隻等着他當場抓拍鏡頭拿到确鑿證據了。
陸雯将錄放機、采訪機和照相機都從挎包裡掏出來,放到茶桌上。
喝茶的人很少,隻是在大廳的一個角落的茶桌有一對青春男女,他們不時地擁抱親吻,旁若無人地大膽示愛,那動作十分放肆。
陸雯信手将錄放機打開,一首已不被年輕人知曉的小提琴獨奏曲《牧歌》便悠悠揚揚地奔放出來。
這曲子是中央音樂學院很早以前的院長馬思聰作曲并演奏的。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把這位音樂家作為攻擊對象,扣上了反動藝術權威的帽子,紅衛兵直将他鬥得權威掃地,狗屎不如。
備受煎熬、悲憤交加的他孤注一擲,舉家雇船偷渡香港,離開戀戀不舍的祖國,開始飄零的落荒生涯。
從那時起,他的名曲《牧歌》連同其他作品就随他的政治生命的結束而銷聲匿迹了。
可是,陸雯卻偏偏喜愛這首《牧歌》,也許,是她從來沒有把權力地位與學問技能混為一談。
她把聲音調整到适中音量,又将照相機挂上脖頸,就将目光對向窗外,聚光在那條進古吹台樂園之後繼續前行的必由之路。
大約八九分鐘光景,那厮終于來了,挎着一個髒兮兮的灰色布包,有點賊頭賊腦的,一雙鼠目東張西望,神色很不安。
陸雯立即按動茶桌上采訪機錄音功能按鈕,裝進衣兜,就走至茶館門口,大大方方地迎向那厮,很是友好地道: “噢!真是有緣,怎麼在這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