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流産的日美首腦會談

關燈
内知道了這件事。

    在外國人的心目中,它大概已被看成為&ldquo日本在向美國求饒了&rdquo。

    但它對日本國内那些暫時偃旗息鼓的親軸心國派或一夥右翼分子來說,卻成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ldquo停止近衛的軟弱外交!&rdquo這類反美言論又開始泛濫起來。

    野村也受到了豐田外相的責備: &ldquo由于你的疏忽,讓國民知道了向美國轉交近衛首相信件這件事,而那夥懷疑日美之間進行非正式談判的人開始打着三國條約的旗号大聲叫嚷起來了。

     &ldquo就在國内這種混亂達到頂點的時候,《先驅論壇報》記者弗萊謝爾寫了一篇與建議首相和總統舉行會談這一流言蜚語有關的報道。

    這篇報道正如貴大使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那樣,即使作最謹慎的估計,也是一件不幸的事。

    &rdquo 當時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天早晨,近衛首相像往常一樣乘着汽車駛出首相官邸。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暴徒埋伏在甲州大街拐彎處竄出來擋住汽車,汽車剛一停下,這個暴徒立即靠攏過來,乘勢跳上了汽車踏闆。

    一名擔任警衛的警察跑過來把他拖了下去。

    經過搜身後,發現這個暴徒的西裝褲袋裡藏有一把匕首。

     二十九日,海軍方面再次通知陸軍:一、要在不辭進行作戰之決心下做好戰備;二、決心于十月中旬開戰。

     次日,三十日下午,陸海軍召開部局長會議,終于就國策施行要點草案取得了一緻意見。

    這樣,陸海軍有關人員之間曆時十幾天的争議總算結束了。

     九月一日,海軍下令全面實行戰時編制。

     一九四〇年八月以來,局勢日趨緊張,直至九月一日為止,艦艇部隊已把占戰時年度總計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艦艇編入了聯合艦隊,使其保持應變态勢。

    通過去年十一月出師準備第一步戰鬥行動,征用和改裝了二十三萬噸位的船隻,後來又通過今年七月至九月第二步戰鬥行動,征用和改裝了七十八萬噸位的船隻。

    因此,外線作戰部隊使用的特種艦艇(主要任務是防衛和補給)的配備工作,雖隻完成戰時計劃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頂計在十月上旬前便可大緻完成。

     正當日美兩國間的緊張關系因日本軍隊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而突然加劇時,特種潛艇的水兵卻正在&ldquo千代田号&rdquo艇長原田覺大佐的指揮下,以加藤良之助中佐為教官,一直在伊予灘和豐後水道一帶不停地進行緊張的訓練。

    他們天天開會研究,研究駕駛方法,評論戰術,并經常讨論時局問題。

    當時還沒有考慮這種特種潛艇究竟是用于局部進攻,還是用于防禦。

     但是,就在潛艇官兵們不停地連日開會研究和進行讨論時,他們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爆發日美戰争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在海洋上決戰,那麼我們将在什麼地方大顯身手呢? 于是,潛艇官兵們便認真研究用特種潛艇襲擊敵軍港的問題&mdash&mdash當然他們對計劃在開戰之初進攻珍珠港一事是完全不知道的。

    老一輩的潛艇官員岩佐直治大尉與加藤教官商量:萬一發生情況,就用普通潛艇運載特種潛艇悄悄地潛入敵艦隊停泊的港口,對敵艦發起攻擊。

    岩佐後來拟訂了一份實施方案報告給原田艦長。

     潛艇官兵出身的原田艦長對這一方案又加以具體化,并且研究了運載方法和攻擊方法。

     九月初,原田艦長帶着岩佐大尉一起前往聯合艦隊旗艦,懇請山本司令長官采用特種潛艇進攻珍珠港的計劃。

    山本司令長官對岩佐大尉等人拟訂的這一誓死效勞的計劃,雖然深為感動,但他不能采用一個在發動進攻後便沒有希望接回潛艇官兵的計劃,因此就将該計劃退還給了他們。

     三日,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六時召開聯絡會議,對帝國國策施行草案進行了讨論。

     首先,永野軍令部總長對提出這一草案的理由作了說明,其要點是: &ldquo日本各方面的物資都在減少,與此相反,敵方卻在漸漸強大起來。

    随着時間的推移,日本将越來越屠弱,以緻無法支撐下去。

    外交談判雖然一再忍耐,但必須在适當的時候有個指望。

    倘若到了外交談判毫無指望或戰争不可避免的地步,那就要趕快下決心。

    我确信現時還有取勝的良機,令人擔心的是,良機會随着時間的消逝而喪失。

    對戰争,海軍有兩種看法:一是長期的;一是短暫的。

    我想戰争恐怕會發展成持久性。

    敵方希望速戰速決,倘若這樣,估計在我國近海進行決戰,會有相當的把握戰勝敵人。

    但不能認為戰争就此結束,它可能發展為持久戰,即使這樣,我們利用勝利的成果來對付持久戰也是有利的。

    相反,如果不經過決戰就進入持久戰,那是痛苦的。

    特别是由于物資缺乏,倘使不去獲取物資就無法進行持久戰。

    我們要用獲取物資和占領戰略要地的辦法來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這一點是頗為重要的。

    對敵人,我們沒有什麼克敵制勝的好辦法,但盡管如此,我們要采取的辦法恐怕還是有的。

     &ldquo總而言之,我國軍隊要始終不陷入困境,而且隻能由我方來确定開戰日期,要先發制人。

    除了用這種辦法勇往直前外,沒有别的竅門了。

    &rdquo 接着,杉山參謀總長作了補充說明。

    他說: &ldquo以十月下旬為期限,完成戰争準備,這是因為即使現在就下決心,動員、征用船隻、集中和運送兵力等也需要這麼多時間。

     &ldquo關于第三點(通過上項規定之外交談判,至十月上旬左右倘若仍然沒有希望實現我方要求時,立即下決心對美(英、荷)開戰),要在十月上旬達到外交上的目的,否則,我們就要一往直前。

    被人牽着鼻子走,那是不行的。

    其原因是,二月份以前就不能在北方進行大規模作戰。

    為了北方,就有必要趕快進行南方作戰。

    須知,就是現在馬上動手,也要到明年開春時才能見分曉。

    要是遲了的話,就無法照顧到北方了,所以說,必須盡快動手。

    &rdquo 及川海相要求把第三點中&ldquo立即下決心對美(英、荷)開戰&rdquo這句話修改為&ldquo為了确保自存自衛而實施最後方案&rdquo。

    但及川的意見卻遭到陸軍方面的反對。

    後來,根據海軍軍務局局長岡的提議,把&ldquo未能實現我方要求時&rdquo這句話修改為&ldquo倘若仍然沒有希望實現我方要求時&rdquo,這才通過了帝國國策施行草案。

     就這樣,三日下午五時(華盛頓時間),左右後來日本命運的重要國策決定下來了。

    那天,野村在赫爾也在座的情況下同羅斯福舉行了會談。

     羅斯福宣讀了對八月二十八日《近衛信件》的複信和美國政府的備忘錄。

    複信的要點是:〔美國〕&ldquo理解近衛首相對維護太平洋和平的希望,并準備盡可能為舉行首腦會談作出努力。

    但日本國内卻有人想阻撓這一會談取得成功,因此,為了使會談取得成功,有必要先就一些重要問題進行預備性讨論。

    &rdquo 關于這種預備性讨論,美國政府的備忘錄仍堅持其過去的主張,即:一、尊重各國領土和主權完整;二、不幹涉他國内政;三、機會均等;四、不擾亂太平洋地區現狀,除非現狀可用和平方法改變之。

    照會重申了上述四項原則,并說如能就這四項原則達成協議,就舉行首腦會談。

     這是把事先舉行預備性會談當作首腦會談的必要條件。

    不用說,這次預備會談是赫爾和野村兩人之間的談判。

    何況美國方面早在四月十六日的赫爾和野村會談時就已經把這四項原則提了出來。

    後來它又一直是兩國間激烈交涉的一項内容。

    正因為這種談判毫無結果,近衛才提議舉行首腦會談。

    所以說,羅斯福的這封複信實際上等于拒絕舉行首腦會談,這是羅斯福根據赫爾提出的&ldquo小心謹慎,切莫上當&rdquo的建議才這樣做的。

    赫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ldquo我們越是對首腦會談的前景及其危險性進行研究,我(赫爾)就越發确信:在做好兩國首腦簽署協定的準備工作之前不應該舉行會談。

     &ldquo我十分同意這樣一種說法:事先沒有一個協定就同近衛舉行會談,它隻能是另一個慕尼黑會談,或者就以毫無結果而告終。

    我反對第一個慕尼黑,更反對第二個慕尼黑。

    &rdquo 其實,美國方面十分清楚地知道:日本建議舉行首腦會談的着眼點就是這種無需事先讨論的政治解決。

    因此,羅斯福所答複的用意是:一邊實際上拒絕舉行首腦會談,一邊又讓日本方面仍然抱有希望;通過這種辦法迫使一經正式提出就不肯輕易後退的日本,為拟訂預備性協定提出種種具體方案。

    就日本提出的方案繼續讨價還價,這對美國來說是重要的,可以争取時間&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