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前前後後

關燈
是必要的。

    然而,今天形勢卻發生了變化,日本似乎要進駐法屬印度支那,進一步向南推進。

    這就失去了本人以前提出的根據,太平洋已經不能和平地使用了。

    現在,不僅是我國從太平洋地區獲得錫和橡膠等必需品變得困難起來,而且太平洋其他地區的安全也受到威脅,菲律賓也處在危險中。

    因此,即便繼續煞費苦心地對日本出口石油,也已無濟于事了。

    &rdquo 接着,羅斯福未同國務院磋商就建議法屬印度支那中立化。

    他說: &ldquo如果日本打消占領法屬印度支那的念頭,或雖已開始行動,但同意随後撤走占領軍的話,我将以日本提出的同樣保證為條件,以最大的努力來說服中國、英國和荷蘭,要他們保證讓法屬印度支那置于像瑞士那樣的中立地位。

    &rdquo 然而,陸軍部部長史汀生和财政部部長莫根索早就強烈主張對日本實行全面經濟制裁,即全面禁運石油。

    另外,在六月間被任命為&ldquo國防需要的石油管理局局長&rdquo伊克斯(内政部長)也向羅斯福建議說,繼德蘇開戰之後便是&ldquo對日全面禁運之時&rdquo。

    總統反對這一建議,說&ldquo這樣做等于促使日本在進攻蘇聯還是進攻荷屬印尼這一舉棋不定的時刻作出結論&rdquo。

     但是,當從七月八日截獲的電報中得知七月二日禦前會議的決定時,美國政府已基本上決心對日本實行全面的經濟制裁。

    不過,至于什麼時候實行經濟制裁和制裁到何種程度,美國政府不希望由于美國的搶先行動而導緻日本迅速采取決定性行動。

    因此它一面注視着第三屆近衛内閣的政策和日本如何強行實現對法屬印度支那的新要求,一面又慎重地留下了研究的餘地。

     在成立第三屆近衛内閣的七月十八日(華盛頓時間)這一天,〔美國政府〕召開内閣會議。

    會上,原則上同意加強對日經濟制裁。

    第二天(十九日),代理國務卿韋爾斯命令部下&ldquo在七月二十一日之前,作好下列準備:發布凍結日本在美資産等必要命令,發布禁止向日本進口生絲及其他商品和削減向日本出口石油等必要命令&rdquo。

     正如上述韋爾斯和野村會談中所看到的那樣,日美會談就要結束。

    然而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的問題卻還未作出具體的決定。

    但在七月二十四日,日本開始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那一天,電台播送一則消息說:&ldquo日本軍艦已出現在法屬印度支那的金蘭灣;另有十二艘日本運兵船正從海南島南下。

    &rdquo 于是,羅斯福總統在當天的内閣會議上宣布: &ldquo維希政府的屈服是德國施加壓力的結果。

    現在必須凍結日本的資産和全面限制對日貿易。

    但命令的内容應當寫得靈活些,以便能作适度的自由更動。

    &rdquo 基于這樣一種政策設想,羅斯福在二十四日召開的内閣會議結束後,便準備于二十六日上午發布凍結日本在美資産的命令。

     二十五日,飯田中将率領的第二十五軍的船隊從海南島的三亞港啟程。

    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和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向各地指揮官拍發了一份内容相同的電報。

    海軍的電報是拍給太平洋艦隊、亞洲艦隊、大西洋艦隊司令和第十五海軍軍區(巴拿馬運河地區)司令的。

    電報在預先通知要對日本在美資産采取凍結措施的同時,還轉告他們: &ldquo海軍作戰部部長和陸軍參謀總長估計,日本不至于立即以軍事手段采取敵對行動。

    但為了便于你們采取适當的警戒手段,防止可能發生的事态,特将此情報轉告你們&hellip&hellip&rdquo 二十六日,美國政府凍結了日本在美資産,接着英聯邦各國也采取了同樣措施(荷蘭也于二十七日照此辦理)。

     在參謀本部戰争指導班的《種村日記》裡這樣寫道: &ldquo美國終于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産。

    但是多數人認為,隻限于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當不會招緻全面禁運。

    &rdquo 這一天,美國設立了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任命美國原陸軍參謀總長、菲律賓軍事顧問麥克阿瑟将軍為指揮官。

    歸他指揮的部隊有:美國陸軍的菲律賓派遣軍和在宣布緊急狀态的同時即可動員起來的菲籍部隊。

     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兩天,第二十五軍在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登陸,按原定計劃&ldquo和平進駐&rdquo完畢。

     這裡不妨回顧一下聯合艦隊在七月間的活動情況。

     随着國際形勢對我國的日趨緊張,一些整頓完畢的艦艇立即被編入聯合艦隊,雖是和平時期,但聯合艦隊已接近戰時編制。

     七月上旬,聯合艦隊一邊進行實戰訓練和基本演習,一邊向東京灣集結。

    七月中旬,分為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分别移向九州和四國方面繼續訓練。

     其間,第七戰隊、第二航空戰隊和第十一航空艦隊的一部分,從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參加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的作戰;另外,第十一航空艦隊的主力于七月下旬歸中國方面艦隊司令指揮,參加了中國中部地區的作戰。

     艦隊的訓練是極其認真的,它反映了時局的緊張程度。

    從去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的昭和十六年度訓練,到七月下旬為止,已進行了二十一次實戰訓練和十二次基本訓練。

    另外,第六艦隊(潛艇部隊)在南洋群島方面的行動是長期的,因為估計那裡會出現實際作戰的局面:而第十一航空艦隊(基地航空部隊)在那裡的行動,其目的,則是為了對開展南洋方面的工作和作戰行動進行研究和演習。

     八月一日,美國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在凍結日本在美資産後不久,七月二十九日,國務卿赫爾對副國務卿韋爾斯說: &ldquo日本已對法屬印度支那采取行動。

    接下來說不定會挨到泰國了。

    &rdquo 第二天(三十日),他又命令韋爾斯: &ldquo要盡快對日本采取戰争以外的一切手段。

    &rdquo 就這樣,美國利用早已準備好了的石油禁運措施來報複日本對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的進駐。

     正如赫爾向韋爾斯所命令的那樣,禁運石油對于日本來說,确實是一種除戰争以外的最有效的制裁,而且也是一種報複。

    美國駐日大使格魯針對這一事态,就日美關系的前景作了如下預料: &ldquo報複與反報複的這種惡性循環終于開始了。

    &hellip&hellip其發展結果隻能是不可避免的戰争。

    &rdquo 在七月二十六日的《大本營機密日志》中寫道: &ldquo本班(戰争指導班)并不認為,凍結在美資産就等于禁運,但斷定美國總有一天會禁運的。

    禁運時間不會早于今明兩年。

    &rdquo 另外,過去陸軍把野村大使的那份對形勢作出恰當判斷的電報當作&ldquo歇斯底裡&rdquo而一笑了之,現在他們卻對美國采取的斷然措施着實感到大吃一驚。

     的确,如果說美國對日勢必禁運石油一事終于發生的話,那麼在此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在美國禁運石油前三天&mdash&mdash七月二十九日,荷屬印尼政府作出決定:向日本出口的一切物資必須經過特别批準。

    這樣一來,日本的油管就被徹底切斷,無怪乎日本受到這一重大沖擊後,朝野内心所充滿的那種壓迫感和危機感也就越發加重起來。

     在八月二日的《木戶日記》中對當時的氣氛作了這樣的記述:&ldquo十一時過後,近衛公來訪。

    說是對美強硬論已在海軍内部逐漸擡頭。

    看樣子,他對将來的政治情況表示憂慮,并對能否同統帥部取得圓滿的協調感到不安。

    我說:美國一旦采取諸如斷絕石油供應這樣的政策,日本就必然失去石油供應來源;而〔日本的石油〕儲藏量即使多估計一些也不能使用兩年。

    倘若這樣,在外交工作等方面就要格外慎重,否則必然會遇到無法挽救的困難。

    這一點要立即同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商量,就國策之根本問題進行徹底的讨論。

    如果不能取得一緻意見,不得已隻好辭職。

    要是這樣,以後的局面就得由陸海軍來負責收拾,除此之外,别無他法&hellip&hellip&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