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美國戰艦停泊在港内
關燈
小
中
大
煌,忙于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趕造航空母艦。
我一邊望着左邊的這種場面,一邊開足馬力向着華盛頓方向駛去。
第二天,我又前往費城軍港。
由于在對諾福克斯的夜間偵察中出了完全不應該出的差錯,因此,今天我下決心在白天&ldquo強行偵察&rdquo。
美國的古都費城,其東部有一條通往大西洋的特拉華河,該河西岸有一個軍港。
在軍港對岸略靠下遊的地方,就是當年美國獨立戰争時的古戰場,現在這個地方已成為一個小型公園。
&ldquo啊!有啦,有啦,新式戰列艦!&rdquo 從這個公園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軍港的全景。
因為它既沒有設置像吳軍港和橫須賀軍港那種用以遮擋視線的障礙物,也不像長崎三菱造船廠那樣吊挂着棕繩。
一艘四萬五千噸級的巨艦順水停泊在對岸軍港的一架大型起重機的下方。
這一切令人感到戰争已不可避免,開戰的日期正在日益逼近。
映入眼簾的那艘戰列艦不正是急于為太平洋戰争準備的嗎? 今天強行偵察的目的,并不是要了解戰列艦結構的細節,隻要确定一下戰列艦的所在位置就可以了。
可是,今天清清楚楚地看到的這個&ldquo龐然大物&rdquo,不要說别人,就連我自己也吓得目瞪口呆了。
這一天終于來到 華盛頓已經得到消息說,日本郵船&ldquo龍田丸&rdquo已于十二月駛離日本,将于中旬駛抵舊金山。
在美國開設商行的日本商人都切身感到日美兩國之間的局勢十分危急,戰争一觸即發。
他們都在思忖&ldquo龍田丸&rdquo會不會是日美航線上的最後一個航次?該船恐怕是他們返回祖國所能搭乘的最後一艘船了。
十二月四日、五日這兩天,許多人都從繁忙的歸國準備中抽出時間,前往日本駐華盛頓使館和陸海軍武官處作最後的辭行。
三井物産分公司經理宮崎勇和三菱商事分公司經理增田具兩人也同在紐約的日本商行的經理們一起前來告辭。
這些經理們都想在日内搭乘&ldquo龍田丸&rdquo離美回國。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對于他們在留美期間得到武官處的熱情關懷表示感激,并對今後的日美關系感到擔憂。
他們覺察到了我們要在可能成為敵國的美國留到最後一天才離開的那種辛勞和苦衷,從心底裡希望我們鬥争到底。
我們對他們說:返回祖國也好,留在敵國也好,這完全是工作上的需要。
雖然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不同,但作為一個日本國民來說,大家都要共同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請各位多多保重。
說罷大家彼此緊緊握手告别。
可是,當我得知&ldquo龍田丸&rdquo的船期預告消息時,不由不對這艘船的行動抱有很大懷疑。
因為在當時那種可說是戰争一觸即發的緊張形勢下,故意将&ldquo龍日九&rdquo那樣的豪華客輪派往敵國,讓其扣留,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我直覺到,此船這次航行的真正使命,也許隻是掩飾我方企圖的一種手段罷了。
在接到&ldquo龍田丸&rdquo的船期預告消息後不久,法國駐華盛頓海軍武官處就同我方聯系,要我們代為去日本赴任的一位&ldquo石部金吉&rdquo少校向&ldquo龍田丸&rdquo客輪預定一個艙位。
于是我們就趕緊打電報同東京聯系,結果很快收到回電說&ldquo艙位已經定好&rdquo。
這件事辦得那麼幹淨利落,不禁使我懷疑&ldquo龍田丸&rdquo的行動果真是為了撤僑嗎?我覺得自己最初的直覺似乎已被證實是對的。
這位法國海軍少校的名字,我已想不起來了。
但他日語講得很好。
使我感到好笑的是,他稱自己為&ldquo石部金吉&rdquo。
十二月四日下午(華盛頓時間),時間已經很晚了,曾同我在一個中學讀書、但年級比我低的一位同學未次幸雄,為了向我告别,他特地從紐約趕來華盛頓。
他也準備搭乘&ldquo龍田丸&rdquo客輪回國。
我同他一起共進晚餐,随後,我們兩人在我武官處的房間裡開懷暢談。
談着談着竟連時間也都忘了。
那天晚上他乘夜班火車離開華盛頓時已快要後半夜了。
外面,冬天罕見的夜霧籠罩大地。
我好容易駕車把未次送到聯合車站;當我在車站月台上同他告别後返回武官處時,沿途濃霧彌漫,幾步之外就看不清人和物了。
不用說,落葉滿地的行道樹和馬路兩旁的建築物模模糊糊,連公路與公路之間的界标也都看不清了。
雖然我習慣于軍艦在霧中航行,但駕着轎車在濃霧中行駛卻還是第一次。
當然駕駛汽車的竅門應該說和駕駛船舶是一樣的。
平時,這段路程連十分鐘也不需要,可今晚由于緩慢行駛,結果整整花了一個半小時。
當我回到武官處的房間時,時鐘已敲過兩點了。
我一邊想:但願大霧一直彌漫到天亮,一邊上床就寝。
正好那天下午,海軍武官處的通訊班長荻本(名義上的職務為書記)守候在我隔壁放有收報機的房間裡,全神貫注地收聽日本對海外的短波廣播。
這項工作如前
我一邊望着左邊的這種場面,一邊開足馬力向着華盛頓方向駛去。
第二天,我又前往費城軍港。
由于在對諾福克斯的夜間偵察中出了完全不應該出的差錯,因此,今天我下決心在白天&ldquo強行偵察&rdquo。
美國的古都費城,其東部有一條通往大西洋的特拉華河,該河西岸有一個軍港。
在軍港對岸略靠下遊的地方,就是當年美國獨立戰争時的古戰場,現在這個地方已成為一個小型公園。
&ldquo啊!有啦,有啦,新式戰列艦!&rdquo 從這個公園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軍港的全景。
因為它既沒有設置像吳軍港和橫須賀軍港那種用以遮擋視線的障礙物,也不像長崎三菱造船廠那樣吊挂着棕繩。
一艘四萬五千噸級的巨艦順水停泊在對岸軍港的一架大型起重機的下方。
這一切令人感到戰争已不可避免,開戰的日期正在日益逼近。
映入眼簾的那艘戰列艦不正是急于為太平洋戰争準備的嗎? 今天強行偵察的目的,并不是要了解戰列艦結構的細節,隻要确定一下戰列艦的所在位置就可以了。
可是,今天清清楚楚地看到的這個&ldquo龐然大物&rdquo,不要說别人,就連我自己也吓得目瞪口呆了。
這一天終于來到 華盛頓已經得到消息說,日本郵船&ldquo龍田丸&rdquo已于十二月駛離日本,将于中旬駛抵舊金山。
在美國開設商行的日本商人都切身感到日美兩國之間的局勢十分危急,戰争一觸即發。
他們都在思忖&ldquo龍田丸&rdquo會不會是日美航線上的最後一個航次?該船恐怕是他們返回祖國所能搭乘的最後一艘船了。
十二月四日、五日這兩天,許多人都從繁忙的歸國準備中抽出時間,前往日本駐華盛頓使館和陸海軍武官處作最後的辭行。
三井物産分公司經理宮崎勇和三菱商事分公司經理增田具兩人也同在紐約的日本商行的經理們一起前來告辭。
這些經理們都想在日内搭乘&ldquo龍田丸&rdquo離美回國。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對于他們在留美期間得到武官處的熱情關懷表示感激,并對今後的日美關系感到擔憂。
他們覺察到了我們要在可能成為敵國的美國留到最後一天才離開的那種辛勞和苦衷,從心底裡希望我們鬥争到底。
我們對他們說:返回祖國也好,留在敵國也好,這完全是工作上的需要。
雖然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不同,但作為一個日本國民來說,大家都要共同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請各位多多保重。
說罷大家彼此緊緊握手告别。
可是,當我得知&ldquo龍田丸&rdquo的船期預告消息時,不由不對這艘船的行動抱有很大懷疑。
因為在當時那種可說是戰争一觸即發的緊張形勢下,故意将&ldquo龍日九&rdquo那樣的豪華客輪派往敵國,讓其扣留,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我直覺到,此船這次航行的真正使命,也許隻是掩飾我方企圖的一種手段罷了。
在接到&ldquo龍田丸&rdquo的船期預告消息後不久,法國駐華盛頓海軍武官處就同我方聯系,要我們代為去日本赴任的一位&ldquo石部金吉&rdquo少校向&ldquo龍田丸&rdquo客輪預定一個艙位。
于是我們就趕緊打電報同東京聯系,結果很快收到回電說&ldquo艙位已經定好&rdquo。
這件事辦得那麼幹淨利落,不禁使我懷疑&ldquo龍田丸&rdquo的行動果真是為了撤僑嗎?我覺得自己最初的直覺似乎已被證實是對的。
這位法國海軍少校的名字,我已想不起來了。
但他日語講得很好。
使我感到好笑的是,他稱自己為&ldquo石部金吉&rdquo。
十二月四日下午(華盛頓時間),時間已經很晚了,曾同我在一個中學讀書、但年級比我低的一位同學未次幸雄,為了向我告别,他特地從紐約趕來華盛頓。
他也準備搭乘&ldquo龍田丸&rdquo客輪回國。
我同他一起共進晚餐,随後,我們兩人在我武官處的房間裡開懷暢談。
談着談着竟連時間也都忘了。
那天晚上他乘夜班火車離開華盛頓時已快要後半夜了。
外面,冬天罕見的夜霧籠罩大地。
我好容易駕車把未次送到聯合車站;當我在車站月台上同他告别後返回武官處時,沿途濃霧彌漫,幾步之外就看不清人和物了。
不用說,落葉滿地的行道樹和馬路兩旁的建築物模模糊糊,連公路與公路之間的界标也都看不清了。
雖然我習慣于軍艦在霧中航行,但駕着轎車在濃霧中行駛卻還是第一次。
當然駕駛汽車的竅門應該說和駕駛船舶是一樣的。
平時,這段路程連十分鐘也不需要,可今晚由于緩慢行駛,結果整整花了一個半小時。
當我回到武官處的房間時,時鐘已敲過兩點了。
我一邊想:但願大霧一直彌漫到天亮,一邊上床就寝。
正好那天下午,海軍武官處的通訊班長荻本(名義上的職務為書記)守候在我隔壁放有收報機的房間裡,全神貫注地收聽日本對海外的短波廣播。
這項工作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