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珍珠港的諜報人員忙碌起來
關燈
小
中
大
要求戒備的電報。
電文如下: &ldquo日本的内閣總辭職會使事态嚴重起來。
下屆内閣很可能由一些強烈反美的國家主義者組成&hellip&hellip。
日蘇之間發生敵對行動的可能性最大。
日本似乎認為,所以發展成現今這種絕望的局面是由美英兩國一手造成的,因此日本也有進攻這兩個國家的可能性。
鑒于這種可能性,你們應當采取适當的戒備措施。
這并不表示一種戰略意圖,其中包括對日本采取不會有刺激的預防性措施。
&rdquo 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接到斯塔克的電報後,就立即通知艦隊作如下戒備部署: 用兩艘潛水艇在中途島附近進行巡邏; 向中途島派遣十二架巡邏機; 向威克島派遣兩艘潛水艇,于十月二十二日駛達; 從中途島抽調六架巡邏機前往威克島。
作為補充,準備另行從珍珠港抽調六架巡邏機前往中途島; 增加威克島的海軍陸戰隊和彈藥等物資; 加強在帕爾米拉島的海軍陸戰隊; 命令正向美國西海岸返航中的戰列艦部隊指揮官帕伊中将于十月二十日以後作好十二小時待命準備(艦隊接到命令後十二小時即可出動); 作好這樣的準備:接到命令後,在短時間内旋即派遣六艘潛艇進入日本近海; 加強珍珠港外之艦隊行動海域的安全; 為了确保從珍珠港駛往美國西海岸的艦艇安全返航,在局勢明朗化之前,要改變部分航行計劃。
太平洋艦隊的這種可說是神經過敏的戒備,明白無誤地證實了美國對東條内閣的判斷;它與在開戰時的戒備情況相比,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
就在這一天,斯塔克還對太平洋上的所有美國商船拍了電報,為它們指定航線,以防備日本的敵對行動。
電報說: &ldquo鑒于日本會對美國船隻采取敵對行動的可能性,凡在太平洋航行的美國商船一律按下列航線行駛:在中國水域、東海和荷屬印尼水域的船隻,望立即駛向馬尼拉、新加坡或澳大利亞北部港口;在北太平洋航行中的船隻,除了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外,一律駛往檀香山,但正在北太平洋向東航行的船隻可繼續前進;在南太平洋的船隻可繼續航行;在南美洲沿岸或在美國與南美洲西岸之間的船隻可繼續航行;在太平洋東部沿岸航線上行駛的船隻可繼續航行,但應繞過平時通用的航線。
&rdquo 推薦下一屆首相人選的重臣會議,于十七日下午一時十分在皇宮的西溜廳召開。
由于這次會議實在重要,因此連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清浦奎吾也在他夫人和主治醫生的陪同下從熱海趕來參加會議。
他同若槻、廣田、岡田、林、阿部、米内、原、木戶等九位重臣聚在一起商議了三個半小時,最後根據木戶提出的名單,決定推薦東條英機為下一屆首相。
木戶推舉東條的理由是:&ldquo現在當務之急是謀求陸海軍的團結一緻,重新研究九月六日禦前會議的決定&rdquo。
他說:&ldquo如果東條繼任首相,我就可以同他商量,東條是一位善于處理日美談判的人物,隻要天皇有谕旨,我看他決不會同美國進行戰争。
&rdquo由于木戶提出擔保,重臣們都勉強地同意了。
于是,天皇下達谕旨授命東條組閣。
接着,天皇在召見及川海相時對他說:&ldquo此際希望陸海軍更加同心協力。
&rdquo 當東條和及川退回到候見室時,内大臣木戶又向他們轉達了天皇的意向。
他說: &ldquo在決定國策的根本原則時,可以不受九月六日禦前會議決定的約束,須要深入研究國内外形勢,慎重進行考慮。
&rdquo 這就是所謂&ldquo收回成命的禦旨&rdquo。
放棄九月六日禦前會議的決定等于是放棄&ldquo開戰決心&rdquo,換句話說,就是要把日美談判再繼續進行下去,這樣做的最大含意是避免日美戰争,求得和平;而天皇的期望也正在于此。
十月十七日,當羅斯福總統獲悉東條擔任下屆内閣總理時,馬上在白宮召開會議,研究東條内閣的政策。
同一天,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在給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的信中說: &ldquo白宮經長時間的研究後認為,至少在日本的動向明朗化之前,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rdquo 十八日下午三時,東條向天皇呈遞了内閣成員名單,至此,東條内閣就誕生了。
這一天,參謀本部興高采烈地在它的《機密戰争日志》中寫道:&ldquo盡管發生什麼情況,新内閣必須成為一個戰争内閣。
開戰,開戰!除此之外,陸軍别無出路。
&rdquo《日志》中還希望東條内閣迅速下定開戰決心,它寫道:&ldquo大計是否最後已定?&rdquo 這一天,草鹿要求派出的&ldquo援軍&rdquo&mdash&mdash聯合艦隊首席參謀黑島大佐乘&ldquo
電文如下: &ldquo日本的内閣總辭職會使事态嚴重起來。
下屆内閣很可能由一些強烈反美的國家主義者組成&hellip&hellip。
日蘇之間發生敵對行動的可能性最大。
日本似乎認為,所以發展成現今這種絕望的局面是由美英兩國一手造成的,因此日本也有進攻這兩個國家的可能性。
鑒于這種可能性,你們應當采取适當的戒備措施。
這并不表示一種戰略意圖,其中包括對日本采取不會有刺激的預防性措施。
&rdquo 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接到斯塔克的電報後,就立即通知艦隊作如下戒備部署: 用兩艘潛水艇在中途島附近進行巡邏; 向中途島派遣十二架巡邏機; 向威克島派遣兩艘潛水艇,于十月二十二日駛達; 從中途島抽調六架巡邏機前往威克島。
作為補充,準備另行從珍珠港抽調六架巡邏機前往中途島; 增加威克島的海軍陸戰隊和彈藥等物資; 加強在帕爾米拉島的海軍陸戰隊; 命令正向美國西海岸返航中的戰列艦部隊指揮官帕伊中将于十月二十日以後作好十二小時待命準備(艦隊接到命令後十二小時即可出動); 作好這樣的準備:接到命令後,在短時間内旋即派遣六艘潛艇進入日本近海; 加強珍珠港外之艦隊行動海域的安全; 為了确保從珍珠港駛往美國西海岸的艦艇安全返航,在局勢明朗化之前,要改變部分航行計劃。
太平洋艦隊的這種可說是神經過敏的戒備,明白無誤地證實了美國對東條内閣的判斷;它與在開戰時的戒備情況相比,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
就在這一天,斯塔克還對太平洋上的所有美國商船拍了電報,為它們指定航線,以防備日本的敵對行動。
電報說: &ldquo鑒于日本會對美國船隻采取敵對行動的可能性,凡在太平洋航行的美國商船一律按下列航線行駛:在中國水域、東海和荷屬印尼水域的船隻,望立即駛向馬尼拉、新加坡或澳大利亞北部港口;在北太平洋航行中的船隻,除了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外,一律駛往檀香山,但正在北太平洋向東航行的船隻可繼續前進;在南太平洋的船隻可繼續航行;在南美洲沿岸或在美國與南美洲西岸之間的船隻可繼續航行;在太平洋東部沿岸航線上行駛的船隻可繼續航行,但應繞過平時通用的航線。
&rdquo 推薦下一屆首相人選的重臣會議,于十七日下午一時十分在皇宮的西溜廳召開。
由于這次會議實在重要,因此連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清浦奎吾也在他夫人和主治醫生的陪同下從熱海趕來參加會議。
他同若槻、廣田、岡田、林、阿部、米内、原、木戶等九位重臣聚在一起商議了三個半小時,最後根據木戶提出的名單,決定推薦東條英機為下一屆首相。
木戶推舉東條的理由是:&ldquo現在當務之急是謀求陸海軍的團結一緻,重新研究九月六日禦前會議的決定&rdquo。
他說:&ldquo如果東條繼任首相,我就可以同他商量,東條是一位善于處理日美談判的人物,隻要天皇有谕旨,我看他決不會同美國進行戰争。
&rdquo由于木戶提出擔保,重臣們都勉強地同意了。
于是,天皇下達谕旨授命東條組閣。
接着,天皇在召見及川海相時對他說:&ldquo此際希望陸海軍更加同心協力。
&rdquo 當東條和及川退回到候見室時,内大臣木戶又向他們轉達了天皇的意向。
他說: &ldquo在決定國策的根本原則時,可以不受九月六日禦前會議決定的約束,須要深入研究國内外形勢,慎重進行考慮。
&rdquo 這就是所謂&ldquo收回成命的禦旨&rdquo。
放棄九月六日禦前會議的決定等于是放棄&ldquo開戰決心&rdquo,換句話說,就是要把日美談判再繼續進行下去,這樣做的最大含意是避免日美戰争,求得和平;而天皇的期望也正在于此。
十月十七日,當羅斯福總統獲悉東條擔任下屆内閣總理時,馬上在白宮召開會議,研究東條内閣的政策。
同一天,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在給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的信中說: &ldquo白宮經長時間的研究後認為,至少在日本的動向明朗化之前,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rdquo 十八日下午三時,東條向天皇呈遞了内閣成員名單,至此,東條内閣就誕生了。
這一天,參謀本部興高采烈地在它的《機密戰争日志》中寫道:&ldquo盡管發生什麼情況,新内閣必須成為一個戰争内閣。
開戰,開戰!除此之外,陸軍别無出路。
&rdquo《日志》中還希望東條内閣迅速下定開戰決心,它寫道:&ldquo大計是否最後已定?&rdquo 這一天,草鹿要求派出的&ldquo援軍&rdquo&mdash&mdash聯合艦隊首席參謀黑島大佐乘&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