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如願以償的美國策略
關燈
小
中
大
局外人金梅爾
光陰似箭。
森村書記員即吉川海軍少尉,以日本駐夏威夷總領事館工作人員身分來到檀香山已快四十天了,他到達那裡第二天後,就開始&ldquo閑逛珍珠港&rdquo。
現在,他一眼就可以辨認出停泊在港内的所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艦艇種類及其名稱。
于是,吉川起草的第一份電報經東京外務省送到了軍令部。
電文如下: 東京 松岡外務大臣 一、十一日在珍珠港停泊下列艦艇: 戰列艦十一艘(&ldquo科羅拉多号&rdquo、&ldquo西佛吉尼亞号&rdquo、&ldquo加利福尼亞号&rdquo、&ldquo田納西号&rdquo、&ldquo愛達荷号&rdquo、&ldquo密西西比号&rdquo、&ldquo新墨西哥号&rdquo、&ldquo賓夕法尼亞号&rdquo、&ldquo亞利桑那号&rdquo、&ldquo俄克拉何馬号&rdquo、&ldquo内華達号&rdquo); 重型巡洋艦五艘(彭薩科拉型兩艘、舊金山型兩艘); 輕型巡洋艦十艘、驅逐艦三十七艘、驅逐母艦兩艘、潛水母艦一艘、潛艇十一艘、運輸船及其他船隻十餘艘。
二、&ldquo列克星敦号&rdquo航空母艦在兩艘驅逐艦的護航下,正在瓦胡島東岸洋面上執行任務。
喜多總領事于檀香山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二日 軍令部要求吉川在五、六、七月三個月中,隻要沒有特殊變化,就每隔十天報告一次關于珍珠港内的艦艇停泊情況。
十四日,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寫信給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和第十四海軍軍區(夏威夷)司令布洛克,信中說:&ldquo我早就強調過,說不定誰會突然在我們大門口埋下地雷,為此應該有所準備,以防不測。
&hellip&hellip鑒于今後的形勢發展,目前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突然事件僅僅是何時發生的問題。
&rdquo 二十六日,〔美國當局〕制訂了一份《美國海軍基本作戰計劃》(《虹計劃-5》、《WPL-46》)。
該計劃規定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作戰中的主要任務是: 一、封鎖和占領馬紹爾群島要地和進攻敵人的海上交通線及其要地,以此把敵軍兵力從馬來防線引開,并支援遠東盟軍部隊; 二、準備占領加羅林、馬紹爾群島和确立其統治地位,并把艦隊的前進基地設在特魯克群島; 三、支援東經一百五十五度以東和赤道以南的英國海軍部隊; 四、保衛中途島、約翰斯頓島、帕爾米拉島和薩摩亞群島。
另外,還決定遠東方面的陸軍與海軍共同配合保衛菲律賓海域,因為這支陸軍部隊不過是一支地區性的防禦部隊,它在人員和裝備上都是靠當地力量充實起來的。
所以對這一地區的海軍部隊&mdash&mdash亞洲艦隊不能抱有很大期望。
當時,美國在太平洋方面的戰略是守勢作戰,把重點放在阿拉斯加&mdash夏威夷&mdash巴拿馬這三點連結起來的三角形戰略地帶。
這種戰略思想明确承認菲律賓會暫時陷落,并默認關島、威克島也會丢失。
這樣,美國經過多年發展起來的以太平洋為重點的戰略思想,随着世界形勢的變化,不到三年,就被以大西洋為重點的戰略思想所代替了。
因為未能預料,美國與日本在太平洋将在什麼情況下爆發戰争,所以迫使日本屈服的計劃也就決定不下來。
但美國艦隊應該經過日本托管地區,尤其是經過馬紹爾群島和加羅林群島橫渡太平洋,逐步向菲律賓方向進攻,然後在西太平洋确立優勢。
僅這一點,已經取得了足夠的理解和同意。
可是,除了提到日本可能由于經濟上的壓力、海上封鎖和空襲等原因而屈服外,并沒有就打倒日本決定什麼特别作戰計劃。
(實際上,此項打倒日本的計劃直到一九四五年六月才最後定了下來)。
金梅爾司令自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就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以來,一連三次(四月二十二日、五月五日、五月十六日)寫信給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指出太平洋艦隊從兵力、艦艇人員,一直到武器彈藥、防禦夏威夷的巡邏艇,以及對孤島基地的補給等情況,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并一再強烈要求迅速加以改善。
特别是他在五月二十六日公布《海軍基本作戰計劃》那一天所提出的《關于太平洋艦隊目前情況的報告》,詳細地說明了這種困境。
他強調指出:太平洋艦隊為了在西太平洋對日本艦隊進行攻勢作戰,必須補充更多的兵力、裝備和艦艇人員。
因為,當時的美軍兵力隻不過勉強達到适合于平時體制的水平,實際情況是,連防禦軸心國的可能進攻所需要的最起碼的兵力配備,也難如願以償,何況要在太平洋發動攻勢,那就更需要适當數量訓練有素的兵力。
當時,就整個太平洋艦隊來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艦艇人員服役時間未滿一年,而這種情況在一部分艦艇上竟達到百分之五十。
金梅爾司令因為要完成他那在錯綜複雜和急劇變化的形勢下受命指揮這支艦隊&mdash&mdash&ldquo殘缺不齊&rdquo的艦隊&mdash&mdash的十分艱巨的使命,所以他對&ldquo國家缺乏适當政策&rdquo的問題,表示極大關注,他強烈要求斯塔克部長給他&ldquo提供十分及時的情報&rdquo。
關于提供情報問題,金梅爾要求斯塔克&ldquo在發生緊急事态時,要盡可能利用最快速度和最可靠方法向我們通知其一切進展情況&rdquo。
但這一合理要求實際上幾乎被置之腦後,特别是在開戰日期迫在眉睫的關鍵時刻也依然如故。
現在不妨舉幾個明顯的例子看看: 一、華盛頓破譯了日本駐夏威夷總領事館與東京外務省之間進行聯絡的電報内容,但夏威夷卻什麼也不知道,因此,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艦艇情況和太平洋艦隊的動靜以及夏威夷的防禦情況,盡管已被詳盡地向東京報告了,可是被當作攻擊目标
森村書記員即吉川海軍少尉,以日本駐夏威夷總領事館工作人員身分來到檀香山已快四十天了,他到達那裡第二天後,就開始&ldquo閑逛珍珠港&rdquo。
現在,他一眼就可以辨認出停泊在港内的所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艦艇種類及其名稱。
于是,吉川起草的第一份電報經東京外務省送到了軍令部。
電文如下: 東京 松岡外務大臣 一、十一日在珍珠港停泊下列艦艇: 戰列艦十一艘(&ldquo科羅拉多号&rdquo、&ldquo西佛吉尼亞号&rdquo、&ldquo加利福尼亞号&rdquo、&ldquo田納西号&rdquo、&ldquo愛達荷号&rdquo、&ldquo密西西比号&rdquo、&ldquo新墨西哥号&rdquo、&ldquo賓夕法尼亞号&rdquo、&ldquo亞利桑那号&rdquo、&ldquo俄克拉何馬号&rdquo、&ldquo内華達号&rdquo); 重型巡洋艦五艘(彭薩科拉型兩艘、舊金山型兩艘); 輕型巡洋艦十艘、驅逐艦三十七艘、驅逐母艦兩艘、潛水母艦一艘、潛艇十一艘、運輸船及其他船隻十餘艘。
二、&ldquo列克星敦号&rdquo航空母艦在兩艘驅逐艦的護航下,正在瓦胡島東岸洋面上執行任務。
喜多總領事于檀香山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二日 軍令部要求吉川在五、六、七月三個月中,隻要沒有特殊變化,就每隔十天報告一次關于珍珠港内的艦艇停泊情況。
十四日,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寫信給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和第十四海軍軍區(夏威夷)司令布洛克,信中說:&ldquo我早就強調過,說不定誰會突然在我們大門口埋下地雷,為此應該有所準備,以防不測。
&hellip&hellip鑒于今後的形勢發展,目前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突然事件僅僅是何時發生的問題。
&rdquo 二十六日,〔美國當局〕制訂了一份《美國海軍基本作戰計劃》(《虹計劃-5》、《WPL-46》)。
該計劃規定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作戰中的主要任務是: 一、封鎖和占領馬紹爾群島要地和進攻敵人的海上交通線及其要地,以此把敵軍兵力從馬來防線引開,并支援遠東盟軍部隊; 二、準備占領加羅林、馬紹爾群島和确立其統治地位,并把艦隊的前進基地設在特魯克群島; 三、支援東經一百五十五度以東和赤道以南的英國海軍部隊; 四、保衛中途島、約翰斯頓島、帕爾米拉島和薩摩亞群島。
另外,還決定遠東方面的陸軍與海軍共同配合保衛菲律賓海域,因為這支陸軍部隊不過是一支地區性的防禦部隊,它在人員和裝備上都是靠當地力量充實起來的。
所以對這一地區的海軍部隊&mdash&mdash亞洲艦隊不能抱有很大期望。
當時,美國在太平洋方面的戰略是守勢作戰,把重點放在阿拉斯加&mdash夏威夷&mdash巴拿馬這三點連結起來的三角形戰略地帶。
這種戰略思想明确承認菲律賓會暫時陷落,并默認關島、威克島也會丢失。
這樣,美國經過多年發展起來的以太平洋為重點的戰略思想,随着世界形勢的變化,不到三年,就被以大西洋為重點的戰略思想所代替了。
因為未能預料,美國與日本在太平洋将在什麼情況下爆發戰争,所以迫使日本屈服的計劃也就決定不下來。
但美國艦隊應該經過日本托管地區,尤其是經過馬紹爾群島和加羅林群島橫渡太平洋,逐步向菲律賓方向進攻,然後在西太平洋确立優勢。
僅這一點,已經取得了足夠的理解和同意。
可是,除了提到日本可能由于經濟上的壓力、海上封鎖和空襲等原因而屈服外,并沒有就打倒日本決定什麼特别作戰計劃。
(實際上,此項打倒日本的計劃直到一九四五年六月才最後定了下來)。
金梅爾司令自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就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以來,一連三次(四月二十二日、五月五日、五月十六日)寫信給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指出太平洋艦隊從兵力、艦艇人員,一直到武器彈藥、防禦夏威夷的巡邏艇,以及對孤島基地的補給等情況,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并一再強烈要求迅速加以改善。
特别是他在五月二十六日公布《海軍基本作戰計劃》那一天所提出的《關于太平洋艦隊目前情況的報告》,詳細地說明了這種困境。
他強調指出:太平洋艦隊為了在西太平洋對日本艦隊進行攻勢作戰,必須補充更多的兵力、裝備和艦艇人員。
因為,當時的美軍兵力隻不過勉強達到适合于平時體制的水平,實際情況是,連防禦軸心國的可能進攻所需要的最起碼的兵力配備,也難如願以償,何況要在太平洋發動攻勢,那就更需要适當數量訓練有素的兵力。
當時,就整個太平洋艦隊來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艦艇人員服役時間未滿一年,而這種情況在一部分艦艇上竟達到百分之五十。
金梅爾司令因為要完成他那在錯綜複雜和急劇變化的形勢下受命指揮這支艦隊&mdash&mdash&ldquo殘缺不齊&rdquo的艦隊&mdash&mdash的十分艱巨的使命,所以他對&ldquo國家缺乏适當政策&rdquo的問題,表示極大關注,他強烈要求斯塔克部長給他&ldquo提供十分及時的情報&rdquo。
關于提供情報問題,金梅爾要求斯塔克&ldquo在發生緊急事态時,要盡可能利用最快速度和最可靠方法向我們通知其一切進展情況&rdquo。
但這一合理要求實際上幾乎被置之腦後,特别是在開戰日期迫在眉睫的關鍵時刻也依然如故。
現在不妨舉幾個明顯的例子看看: 一、華盛頓破譯了日本駐夏威夷總領事館與東京外務省之間進行聯絡的電報内容,但夏威夷卻什麼也不知道,因此,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艦艇情況和太平洋艦隊的動靜以及夏威夷的防禦情況,盡管已被詳盡地向東京報告了,可是被當作攻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