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日美關系惡化的旋渦中

關燈
聯合車站。

    作者當時也是前往車站迎接這位大使的人們之一。

     大使乘坐的&ldquo鐮倉丸&rdquo自一月二十三日駛離橫濱後,于一月三十日在檀香山停泊。

    輪船進港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兩艘驅逐艦駛到港外迎接&ldquo鐮倉丸&rdquo。

    船一靠岸,太平洋艦隊司令理查森等人馬上前去拜訪大使。

    另外,大使在檀香山逗留期間,曾在日本當過翻譯官的太平洋艦隊情報參謀萊頓少校還被派去當聯絡副官,如此等等,洋溢着一片友好的氣氛。

     二月六日,&ldquo鐮倉丸&rdquo駛抵舊金山。

    這一天歡迎場面之盛大,說它是日美兩國建交以來所空前未有的,也不過份。

    同檀香山一樣,美國海軍為了歡迎遠道而來的這位曾任過艦隊司令長官的大使,也極為鄭重地派出兩艘驅逐艦到港外迎接。

    更有甚者,當野村回訪普萊西迪奧兵營時,美軍出動了一隊由一名上校指揮的儀仗隊,金門灣的要塞還鳴放了十九響禮炮等等。

    這樣的歡迎場面實在非同尋常。

     這天,舊金山的報紙都在頭版版面刊登了野村大使的照片,并以通欄标題報道他的到來: &ldquo日本新任駐美大使野村海軍将領受到熱烈歡迎,和平可望來臨。

    &rdquo &ldquo日美關系大有希望,決非暗淡無光。

    &rdquo &ldquo野村海軍将領是偉大的美國朋友。

    &rdquo 可是,幾天以後,抵達華盛頓時的情景卻同這裡空前歡迎的盛況完全相反,氣氛十分冷淡。

    華盛頓這個地方原是野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海軍武官的舊地,當時日美兩國都作為協約國的一員共同對德作戰。

     然而,現今的世界局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日、德、意三國已經締結了同盟條約(一九四〇年九月)。

    美國認為,日本已投入美國之不共戴天的敵人&mdash&mdash希特勒德國的懷抱裡。

    因此,野村到達華盛頓時,除禮賓司司長薩馬林外,國務院隻派了一個人去車站迎接。

    與此相反,德國駐美大使館臨時代辦托姆辛和意大利大使館參事羅希隆吉卻都到車站迎接。

    對此,美國報紙曾以《軸心國代表在華盛頓車站示威》為題作了諷刺性的報道。

     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對待野村,當然是由于美國政府認為:日本締結三國條約,它已公開變成了德國的盟國,而三國條約的主要目的則是以恫吓來阻止美國對日本采取威逼性行動,并阻撓美國加強對英國的援助。

     就這樣,野村大使在抵達氣氛嚴肅的華盛頓&mdash&mdash它與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那種暖人心懷的歡迎盛況截然不同&mdash&mdash以後,連換下旅途服裝的時間也沒有,終于成了一位挺身于為打開日美兩國之間的僵局而進行談判的人物。

     在到達華盛頓的第二天,野村前往國務院,對國務卿赫爾進行禮節性的拜訪。

    隔了一天(二月十四日),他又在白宮向羅斯福總統遞交了國書。

    按照慣例,遞交國書時通常由國務院禮賓司司長陪同,而這天國務卿赫爾卻親自到場,甚為破例。

     二十多年前,在日美關系融洽的時代裡,羅斯福總統作為海軍部部長助理與海軍武官野村結下了深交,如今總統以深切關懷的心情對這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慰問。

    他說: &ldquo我是日本的朋友,你是美國的朋友,你很了解美國,因此我們能坦率地進行交談&hellip&hellip&rdquo 總統是把野村當作者朋友來歡迎的,他補充說: &ldquo今後不管什麼時候,我都願意高興地會見你。

    &rdquo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在羅斯福總統向野村表示那種關切之情,以及在美國西海岸和夏威夷受到空前歡迎的盛況的背後,卻潛伏着一股冰涼的暗流。

     羅斯福總統當時的判斷是,日本将向海南島(中國廣東省南部)、斯普拉特利島(中國南海的南沙群島)、印度支那和泰國進軍,在這種形勢下,盡管日本的南進時急時緩,但它大體上已成為日本的既定國策。

    要想制止日本的這種行動,單靠進駐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的實力,那是不夠的。

    他認為:有必要把艦隊的部分兵力(約四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兩艘航空母艦)派往遠東活動。

     關于這個問題,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對總統的想法表示反對。

    在二月十一日野村到達華盛頓的那一天,他曾向總統提出了一份備忘錄。

    在這份備忘錄中,他說: &ldquo向遠東派遣一支小部隊,恐怕非但不會收到抑制日本的效果,反而會有促使日本采取敵對行動的可能性。

    &rdquo 對此,最後決定派遣部分艦隊前往澳大利亞進行&ldquo友好訪問&rdquo。

     華盛頓海軍當局未能同意太平洋艦隊司令理查森的這樣一種看法:敵人在戰時不可能将航空母艦駛到珍珠港附近活動,因而沒有必要設置那種使珍珠港的使用受到更多限制的防魚雷網。

    于是,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便把二月十七日的一份機密文件發給各海軍軍區司令,命令他們: &ldquo對使用防魚雷裝置來保護自己管轄區内的港灣,特别是保護停泊在艦隊主要基地内的大型艦艇這一問題,要進行調查研究,并提出意見。

    &rdquo 斯塔克在這份文件中談到: &ldquo不能因為艦艇停泊在水深十尋(十八點三米)的水域中,就自以為太平無事,不會遭到魚雷轟炸機的攻擊了。

    &rdquo 接着他又補充說: &ldquo英國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在塔蘭托海戰中施放的魚雷,大多在水深十三尋(二十三點八米)到十五尋(二十七點五米)之間,隻有幾枚魚雷在十一尋(二十米)乃至十二尋之間。

    &rdquo 二月十七日,夏威夷方面陸軍司令肖特中将通知其所屬的各部隊,為了使夏威夷地區的飛機作好最大限度的準備,建議他們根據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四日夏威夷方面陸軍部隊和第十四海軍軍區聯合制訂的《夏威夷沿岸海域聯防計劃》,就下列幾個方面制訂出詳細計劃: 空中聯合演習; 通訊; 共同使用機場,識别飛機; 警戒和值勤; 為飛機提供各種彈藥之類的裝備; 警報和發現敵機; 使用氣球阻塞網和煙幕; 增加戰鬥機和高射炮以及配備防空警報; 陸海軍飛機對敵機空襲采取作戰行動,有效地調整艦艇和地面防空武器; 陸海軍部隊每周至少進行一次旨在防禦敵機空襲的聯合演習。

     第二天,二月十八日,金梅爾在給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的一份關于太平洋艦隊現狀的詳細報告中寫道: &ldquo我認為,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用潛艇或飛機,或兩者兼用)是有可能的。

    為使這種突然襲擊所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并重創來犯之敵,我正在迅速采取切實措施。

    &rdquo 一星期後,二月二十五日那天,斯塔克寫信給金梅爾,希望他在制訂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時&ldquo不要忽視對容易起火的日本城市(表面上是針對軍事目标)進行空襲這一問題的研究&rdquo。

     同時,他說明了這樣的理由: &ldquo這種襲擊将影響日本國民的士氣,也許能牽制日軍對&lsquo馬來防線&rsquo的軍事行動。

    &rdquo 接着,斯塔克又補充說:&ldquo從利害得失看來,這種冒險也許被認為是不妥當的,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嚴加保密的),你和我或許會被命令去這樣幹。

    因此,希望你考慮一下這方面的計劃。

    &rdquo 不用說,這樣幹,是要由陸海軍總司令&mdash&mdash總統來&ldquo下令&rdquo的。

     斯塔克所以在信中特意這麼說,可能是考慮到一月十六